vue-cli-subapp
NAT COMMUN 润色咨询

Nature Communications

出版年份:2010 年文章数:40682 投稿命中率: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出版周期:Monthly 自引率:2.9% 审稿周期: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前往期刊查询

期刊阅读

Nat Commun 安徽医科大学谢峻团队/浙江大学徐清波团队合作开发靶向CD248的T细胞免疫疗法,精准治疗心梗后心肌纤维化

论道心血管 0 0

急性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棘手,安徽医科大学等团队合作,鉴定心梗后 F-Act 成纤维细胞亚群及 CD248,开发 BBIR-T 细胞疗法,精准干预,抑制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Nat Commun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团队发现人原始巨噬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促进成年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损伤再生修复

论道心血管 0 0

该研究建立了基于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获得人源化原始巨噬细胞的新路径,并发现人源化原始巨噬细胞及其条件培养基促进成年心肌细胞增殖和心脏损伤再生修复的作用及机制。

Nat Commun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聂宇教授团队发现启动心肌细胞糖酵解和心脏再生的关键分子

论道心血管 0 1

该研究发现了启动心肌细胞糖酵解和细胞周期的关键开关分子:Foxk1和Foxk2,过表达该蛋白可以有效促进成年心梗小鼠的心脏再生。

谢峻/徐清波教授团队《自然·通讯》:开发靶向CD248的BBIR-T细胞免疫疗法精准清除心肌梗死后延迟活化的成纤维细胞亚群

BioMed科技 0 0

安徽医科大学与浙江大学团队揭示心梗后成纤维细胞活化亚群演变,开发BBIR-T细胞免疫疗法,靶向致病F-Act亚群,抑制纤维化,改善心室重构。

Nat Commun:哈尔滨医科大学蔡本志等团队合作利用新生心脏组织衍生的细胞外囊泡进行心脏修复

iNature 0 0

这项工作显示了使用来自再生组织的EV来触发保护和再生机制的潜力。

华科大唐玉涵团队《自然·通讯》:基于高内涵筛选的天然产物——灵芝酸A预防细胞衰老并延长健康寿命

BioMed科技 0 0

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建高内涵筛选体系,从 805 种天然产物中筛出灵芝酸 A(GAA)。其在多模型中抗衰效果显著且安全,通过结合 TCOF1 调控核糖体稳态,为抗衰研究提供新方向。

Nat Commun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马振国教授团队发现来氟米特改善PD-1抑制剂相关心脏损伤的新机制

论道心血管 0 1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来氟米特可在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PD-1抑制剂诱导的小鼠心脏毒性,这种保护作用与微生物群-吲哚丙酸(IPA)-心脏芳香烃受体(AHR)轴密切相关。

ctDNA创新检测方法,极大提高诊断准确性

小桔灯网 0 0

作者开发深度全基因组 TAPS 的 ctDNA 检测法,能同时分析基因组和甲基组学数据。

新辅助早期乳腺癌:组织WES+血液ctDNA定制panel监测复发,特异性100%,超一年提前预警

苏州绘真医学 0 0

研究评估高灵敏度tumor-informed的ctDNA检测在EBC患者NAT中的应用,发现基线ctDNA检出率高,其动态变化与复发相关,术后或随访时检测到ctDNA阳性预测值100%。

Nat Commun 山东大学张澄/张猛教授团队揭示巨噬细胞E3泛素连接酶RNF128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机制

论道心血管 0 0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E3泛素连接酶RNF128通过调控SRB1泛素化修饰、促进泡沫细胞形成、加剧AS进展的新机制,为AS治疗提供了全新靶点。

大餐后千万别运动!研究提醒:大吃大喝后靠运动补救,可能会造成心脏损伤!

国际科学 0 0

来自空军军医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适度强度的间歇性运动虽然能有效减少全身脂肪,但在高脂高热量饮食的情况下,可能会加重心脏损伤。

同济大学陈昶/刘海鹏/沙巍/武春燕团队《自然·通讯》:多组学分析揭示亚实性结节型肺癌发生与进展机制

BioMed科技 0 0

同济大学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对 66 例 SSNs 肺腺癌多组学分析,发现胆固醇代谢异常促 AIS 发生,内质网应激是进展关键标志,为肺癌早检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Nat Commun:北京大学杨洋/杨恩策团队合作研究发现KAT7可能作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靶点

iNature 0 0

研究发现在DNA损伤刺激下,由巴豆酰转移酶hMOF促进的KAT7巴豆酰化与由去乙酰化酶HDAC2调节的K432残基的乙酰化竞争。

Nat Commun:四川大学张凌团队研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纳米颗粒可缓解肾纤维化

iNature 2 0

研究发现仿生高密度脂蛋白(bHDL)脂质纳米颗粒通过肾损伤分子-1(KIM-1)介导的内吞对受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具有极好的靶向能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宋涂润教授《自然·通讯》:B型血肾的酶促转化可预防ABO血型不相容移植中由抗体介导的急性损伤

BioMed科技 0 0

器官短缺,ABOi 肾移植受限。研究用 α-galactosidase 将 B 型肾转为 O 型,经实验证实可防排斥,有望改善移植现状,避免现有预处理方案缺陷。

Nat Commun:四川大学谢其冰团队合作研究发现TNF/JAK抑制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液的单细胞免疫特征

iNature 1 0

研究显示SF来源的致病细胞在RA的进展和药物特异性治疗结果中的功能作用。

【Nature子刊】MM CAR-T后CAPP-Seq检测ctDNA可预测反应和耐药

聊聊血液 0 0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CAPP-Seq的超灵敏杂交捕获方法用于检测MM中的ctDNA,可表征肿瘤基因组学,监测治疗反应,并检测MM的早期复发。

肖鹏/王凯/曹倩/王青青《自然·通讯》:发现IL-16调控肿瘤微环境T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交叉互作新机制

BioMed科技 0 0

浙江大学医学院肖鹏等人研究揭示 IL-16 可调控肿瘤微环境中 T 细胞 - 巨噬细胞 - 肥大细胞交叉互作。IL-16 能抑制肿瘤生长,协同 PD-L1 单抗提升免疫疗效,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Nature子刊发文-肠道菌群与抑郁症:藏在肚子里的"情绪开关"被破解了?

精神医学新观点 0 0

抑郁症危害大,传统多关注神经递质等因素,近年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关系成热点。抑郁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有差异,其通过多种机制影响抑郁,益生菌或可干预,未来需扩大样本量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母亲孕期吃多少蛋白质,可能会影响后代颜值!

国际科学 0 3

新近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母鼠在孕期摄入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如何通过调节mTORC1信号通路,影响胎儿的面部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