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Nat Commun:哈尔滨医科大学蔡本志等团队合作利用新生心脏组织衍生的细胞外囊泡进行心脏修复

2025-03-29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这项工作显示了使用来自再生组织的EV来触发保护和再生机制的潜力。

新生哺乳动物心脏能够在受伤后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增殖来再生。然而,成年哺乳动物心脏中的这种再生能力几乎消失了。细胞外囊泡 (EV) 已被证明在心脏修复中起着重要的心脏保护作用。

2025年2月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蔡本志、刘禹、赵丹及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天龙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在线发表题为Cardiac repair using regenerating neonatal heart tissue-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新生小鼠心尖切除手术后的心脏组织内的血管外囊泡(AR-Neo-EVs)比新生小鼠心脏组织内的血管外囊泡(Neo-EVs)具有更强的促增殖,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的活性,而成年小鼠心脏组织内的血管外囊泡(Adu-EVs)则没有这种活性。

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Wdr75蛋白(一种p53的调节因子)在AR-Neo-EV中的表达高于Neo-EV。结果表明,当Wdr75被击倒时,AR-Neo-EV的再生潜力被消除。研究进一步表明,通过海藻酸钠水凝胶微球递送AR-Neo-EVs是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这项工作显示了使用来自再生组织的EV来触发保护和再生机制的潜力。

图片

心肌梗塞(MI)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在MI的情况下,局部缺血和缺氧导致许多功能性心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和其他类型的死亡,血管闭塞阻碍了修复受损心肌所需的营养物质的运输。跳动的心肌细胞的损失被纤维瘢痕组织所取代,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心室重塑、心脏功能下降,并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最近,介入、手术和药物治疗已被证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脏功能,但它们无法补充梗死期间丢失的心肌细胞。因此,寻找促进心脏再生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成年哺乳动物心肌细胞存在于增殖周期中,在心肌损伤后表现出有限的自我修复能力,导致功能性心肌细胞不可逆地丧失。相反,新生哺乳动物的心脏在出生后7天内保持其再生能力,这可能会在损伤刺激下通过分裂和增殖来补充丢失的心肌细胞。Sadek等人在1日龄小鼠中进行了左心室心尖切除术(AR),发现切除术后自体心肌细胞增殖实现了心肌再生和心脏功能恢复。新生小鼠心脏的再生能力随着发育和成熟而逐渐减弱。新生儿心脏再生能力的发现为治疗成人MI的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见解。一系列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增殖的激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介导的复杂生理过程。然而,如何充分利用新生小鼠的再生能力来调节成人心脏修复尚未完全阐明。

细胞外囊泡(EV)是天然脂质双层囊泡,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它们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EV不仅模拟源细胞的功能,还具有传统细胞疗法所不具备的优势。近年来,基于EV的无细胞治疗策略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显示出显着的潜力。然而,广泛的研究集中在从细胞和各种体液的上清液中提取的EV。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组织来源的EV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其原始组织的特定微环境,这在预防和治疗心肌损伤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然而,目前对与心脏再生和修复相关的组织来源的EV的关注仍然不足。

在这项工作中揭示了源自新生小鼠心脏组织(Neo-EVs)的EVs表现出促增殖、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的活性,而这些活性在成年小鼠心脏来源的细胞外囊泡(Adu-EVs)中是不存在的。令人惊讶的是,与Neo-EVs相比,通过AR手术再生新生儿心脏组织的EV(AR-Neo-EVs)显示出更强的促进成人梗死心脏和血管生成的能力。此外,EV在体内的低保留率是治疗效果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克服直接注射EVs组织滞留率低的问题,研究进一步制备了用海藻酸钠基水凝胶微球(MS)封装的AR-Neo-EVs,发现以MS形式递送的EVs在治疗MI方面更有效。这些结果表明,这种基于生物材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从心脏组织中制备高产量的生物活性EVs,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组织,这对未来治疗心脏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图 9

图1 AR-Neo-EVs负载MS用于心脏修复的示意图概述(摘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参考消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56384-x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151, encodeId=4e7022581519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69a514236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心脏修复#</a> <a href='/topic/show?id=36dfe7869d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细胞外囊泡#</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1423, encryptionId=369a5142362, topicName=心脏修复), TopicDto(id=77869, encryptionId=36dfe7869dd, topicName=细胞外囊泡)],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r 28 15:43:59 CST 2025, time=2025-03-2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J Clin Invest:上海生科院揭示心脏修复再生中新血管形成的机制

6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科研成果Preexisting coronary endothelial cells mediate cardiac neovascularization after injury。该研究利用系统的遗传谱系示踪技术揭示了成体心脏修复

Protein & Cell:同济大学朱鸿明/魏珂/刘中民揭示一种心脏祖细胞的异质性及其亚群协助在心脏修复中的潜在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尽管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和药物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大量心梗患者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在梗死心肌的修

Cell Death Differ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彭文辉团队揭示巨噬细胞TREM2通过线粒体代谢发挥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

该研究首次揭示了巨噬细胞TREM2蛋白通过胞葬调节线粒体SLC25A53转运NAD+,促进免疫代谢产物衣康酸生成,从而促进心脏修复的作用及机制,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Circulation:葛均波、孙爱军研究团队发现心脏原位巨噬细胞参与心脏修复过程

发现胞葬作用在心脏伤口愈合起关键作用和预防和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新靶点。

Stem Cells Int:用外泌体修补“破碎”的心脏

干细胞移植治疗是一种很有前景的修复损伤心脏组织并使其再生的辅助手段;然而,由于缺血心脏中移植细胞的存活不佳,一般仅能观察到心脏功能的适度改善。因此,对于可以帮助减轻心脏损伤的新疗法亟待出现。最近的研究已经证明干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可以作为心脏修复的潜在的无细胞治疗剂。曾经一度被认为仅仅是一种细胞废物的外泌体或细胞外纳米粒子已被证明在包括短距离和长距离的细胞间通讯在内的生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郑大一附院唐俊楠/哥大程柯ACS Nano: 生物衍生纳米颗粒在心脏修复中的应用与策略

本文综述了生物衍生纳米颗粒在心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潜力。

JACC:FDA I期临床试验显示,用于修复心脏的水凝胶可安全注射到人体内

最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心肌细胞外基质水凝胶,VentriGel,经心内膜注射,治疗左心室(LV)功能障碍的早期和晚期心肌梗死(MI)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Tissue Eng Part C Methods:心脏修复新技术:心脏上喷涂新生物材料有效促进心脏再生

【 在心脏上喷涂生物材料可以有效促进心肌梗死后的心脏修复】研究人员已经证明了微创方法在形成心脏病发作小鼠模型中促进修复受损心脏组织的再生心脏贴片的有效性。喷洒在心脏上的生物材料形成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称为心脏贴片,可以帮助心脏愈合而不需要缝合线或胶水,如在“Tissue Engineering”杂志的Part C中发表的文章所述。唐南唐,Adam Vandergriff、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大学、

基于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工程,有望高效修复梗死后心肌!南京学者文章

近期,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张代民等在本刊发表综述指出,基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心脏组织工程有望成为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脏修复的高效治疗策略,且有较高的临床转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