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对话|如何打破肝病-感染-血小板减少恶性循环
在肝病患者临床管理中,血小板减少症受关注。四位专家围绕肝病合并感染患者血小板减少症管理交流,阐述发生率、机制、诊断、临床特点、管理及治疗等,还提及新发现。
肝胆相照平台 - 肝病,感染 - 2025-04-15
专家论坛|丁惠国: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本文综述了白蛋白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最新证据及指南推荐意见,为临床合理应用人血白蛋白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肝硬化,人血白蛋白 - 2025-04-15
病例报告|遗传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6型一家系病例报告
本文报告1家系SCA6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 临床特征,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型 - 2025-04-15
核磁有致命隐患?最新研究:显影剂中的稀土重金属钆沉淀或为毒性根源
研究模拟体内环境,发现其与草酸反应生成草酸钆沉淀,酸性和蛋白质存在时加速反应,为理解 GBCAs 毒性及钆沉积机制提供新视角。
MedSci原创 - 磁共振成像,钆基对比剂 - 2025-04-15
【衡道丨病例】病理诊断——复合性血管内皮瘤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 / 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AH/EIN)需与子宫内膜息肉、化生、分泌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样癌鉴别。还介绍 AH/EIN 生物标志物应用进展,通过病例展示其诊断与鉴别要点。
衡道病理 - 鉴别诊断,AH/EIN - 2025-04-15
Acta Neuropathol Commun:我国学者揭示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基因组和组织病理学多样性
本研究对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的临床,基因组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基因突变如何影响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发现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MedSci原创 - 基因型分析,临床表型,脑海绵状血管畸形,组织病理学特征 - 2025-04-15
中国人群中新型GNE突变的致病性及GNE肌病的临床、病理和遗传特征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新的启动子区域突变及其对GNE肌病的影响,还提供了对中国人群中GNE肌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和遗传学特征的详细描述。
MedSci原创 - GNE肌病 - 2025-04-15
European Radiology:合成肿瘤细胞外体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细胞外容积分数(ECV)是涵盖细胞外血管外和血管内容积的客观定量影像学特征。先前研究表明,ECV 与肝实质内高胶原蛋白沉积显著相关。
MedSci原创 - 结直肠癌肝转移,细胞外容积分数 - 2025-04-15
Science Adv:MYCN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的表观遗传学弱点
神经母细胞瘤常见且高危型生存率低,MYCN 扩增型难靶向。研究借 DepMap 筛选,发现 SAGA 复合物 KAT 模块是 MYCN 扩增型神经母细胞瘤关键,为靶向治疗提供新方向。
儿童肿瘤前沿 - 神经母细胞瘤,MYCN - 2025-04-15
人类遗传学揭示凝血蛋白靶点:缺血性卒中预防的新方向
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卒中发病机制的理解,还为新型抗凝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
MedSci原创 - 缺血性卒中,抗凝药 - 2025-04-15
【麻海新知】接受抗栓或溶栓治疗患者的区域麻醉:美国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会循证指南(第五版)
本文是美国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会(ASRAPM)2025 年发布的接受抗栓或溶栓治疗患者区域麻醉管理指南。介绍指南变化、VTE 防治、椎管内血肿等,给出各类抗栓药使用建议。
古麻今醉网 - 抗栓治疗,区域麻醉 - 2025-04-14
Adv Sci 杭州医学院梁广/杭州师范大学王怡团队揭示蛋白激酶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该研究报道了巨噬细胞中的蛋白激酶WEE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发现巨噬细胞特异性缺失或抑制WEE1激酶活性的药理作用可以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论道心血管 - 动脉粥样硬化,蛋白激酶 - 2025-04-14
Circulation 复旦大学葛均波/戴宇翔/林金钟/龚惠教授团队证实经修饰的mRNA在临床前模型中有效治疗遗传性心肌病
本研究首次在基因与蛋白质层面上实现了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恢复,通过对DSC2功能缺失的恢复,为以右心室扩张的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具备转化前景的新路径,填补了这一关键疾病治疗的空白。
论道心血管 - 右心室心肌病,DSC2 - 2025-04-14
糖尿病患者心肾风险降低多达58%!三联疗法或为临床治疗新选择
GLP-1RA在降糖、减重、降低心血管风险及改善糖尿病肾脏预后上有潜力,与SGLT-2i联用或有互补作用,加用非奈利酮的三联疗法或强化心肾保护,但效益及适用人群待研究,联合用药是未来精准治疗方向。
医学新视点 - GLP-1RA,SGLT-2i - 2025-04-14
痛风到底能不能吃豆制品?终于有了解释!
痛风患者常困惑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问题。虽豆类嘌呤含量高,但研究表明豆制品不会引发痛风,其促进尿酸排泄作用超嘌呤致血尿酸合成作用,还给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饮食建议。
MedSci原创 - 痛风,豆制品 - 2025-04-14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