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中新型GNE突变的致病性及GNE肌病的临床、病理和遗传特征
2025-04-15 田医生 MedSci原创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新的启动子区域突变及其对GNE肌病的影响,还提供了对中国人群中GNE肌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和遗传学特征的详细描述。
GNE肌病是一种由UDP-N-乙酰葡萄糖胺2-差向异构酶/N-乙酰甘露糖胺激酶(GNE)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远端肌病。GNE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对于唾液酸生物合成至关重要。
国内研究团队描述了一个中国家庭中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GNE肌病,并探讨GNE变异在该疾病中的潜在机制,并对一个包括216名患者的队列进行了临床、遗传和病理特征的总结。
研究者首先通过全外显子测序鉴定出先证者的复合杂合突变,包括一个新的启动子区域突变c.-259T>C和已知的无义突变c.88 C>T(p.Q30*)。随后,使用Sanger测序验证了家族成员中的这些突变。为了研究这些突变的影响,研究者构建了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进行了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分析。
结果表明,启动子区域的突变c.-259T>C导致转录活性降低,从而减少了GNE表达;而c.88 C>T(p.Q30*)突变则降低了GNE表达且影响了TDP-43的分布,但未改变细胞定位。此外,研究还发现p.D207V是中国人中最常见的GNE变异,携带此变异的患者病情进展较为温和。
关于GNE肌病在中国患者中的临床、病理和遗传特征,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下肢肌肉无力,平均发病年龄为28.06岁。血清CK水平升高在多数患者中观察到,EMG结果显示主要是肌源性改变。肌肉活检显示大部分患者存在镶边空泡,特别是在胫骨前肌中。
研究者根据突变位置将196名患者分为九组进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组别间发病年龄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E/E组男性比女性更早发病。此外,携带p.D207V变异的患者发病年龄较晚。
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新的启动子区域突变及其对GNE肌病的影响,还提供了对中国人群中GNE肌病患者的大规模临床和遗传学特征的详细描述。这对于理解GNE肌病的病因和开发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Xing, Y., Zhao, L., Zhao, R. et al. Analysis of the pathogenicity of novel GNE mutations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GNE myopathy in Chinese population. Orphanet J Rare Dis20, 161 (2025).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GNE肌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