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外科瓣膜失败的后 TAVR:从新的 5 年数据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2025-03-23 我爱瓣膜 我爱瓣膜 发表于陕西省

PARTNER 3 登记处五年数据显示,生物瓣膜失败后经 TAVR 治疗低中风险患者,五年死亡率约 11%,对年轻患者初始 SAVR 后 TAVR 可保留治疗选择,还需优化手术提升效果。

关于在失败的生物瓣膜手术瓣膜内使用

图片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 的耐用性和结果一直存在疑问,来自 PARTNER 3 主动脉瓣瓣中瓣登记处的最新五年数据显示了积极的结果。该数据在心血管研究技术 (CRT) 2025 会议上作为最新数据呈现。西北医学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的主治心脏外科医生首席研究员 S. Chris Malaisrie 医学博士表示 “我们在五年时发现,死亡率约为 11%,这相当不错,”Malaisrie 解释说。

5 年 VIV 结果

该登记组招募了 100 名低风险和中风险患者,这些患者之前接受过主动脉瓣置换术并且正在经历生物瓣膜衰竭。这些患者使用 Edwards Lifesciences Sapien 3 瓣膜接受了经股动脉 TAVR。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美国指南仅批准高危患者的主动脉瓣中瓣手术,这使得这项研究与扩大低风险人群的治疗选择特别相关。

Malaisrie 强调,这些结果支持主动脉瓣中瓣手术对生物瓣膜失败但仍被认为是低风险的患者的可行性。TAVR 时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67 岁,许多人可能在 50 多岁时接受了初次瓣膜置换术,这为终生管理策略提出了重要的考虑因素。

对终生瓣膜治疗途径的影响

关于终生管理的讨论势头强劲,特别是随着年轻患者越来越多地接受生物人工瓣膜。虽然 TAVR 因其微创性质而受到青睐,但由于解剖学限制,人们担心重复 TAVR 手术的长期可行性。

Malaisrie 指出,研究结果支持对年轻患者进行初始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SAVR) 策略,然后 TAVR 作为第二次干预。如果瓣膜再次衰竭,这种方法有助于为未来的干预保留治疗选择。

VIV 的耐久性和血流动力学

该研究还提供了对瓣膜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见解。五年时,平均压力梯度保持在 17-19 mmHg,虽然可以接受,但略高于在自体主动脉瓣狭窄 TAVR 手术中观察到的梯度。这突出了程序优化以改善瓣中瓣病例血流动力学的必要性。

提高结果的一个关键策略是优化初始主动脉瓣置换术。外科医生可以进行根部扩大以容纳更大的人工瓣膜,最终以较低的梯度实现更好的长期瓣中瓣性能。此外,手术瓣膜内经导管瓣膜的适当尺寸和位置对于避免瓣叶风车和错位等并发症至关重要。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创造更大的瓣环将有助于未来的瓣中瓣手术,以允许更大的孔口区域,以容纳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瓣中瓣。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314, encodeId=d8a1225e31443,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2461e1634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TAVR#</a> <a href='/topic/show?id=49dd69399c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生物瓣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7163, encryptionId=32461e1634a, topicName=TAVR), TopicDto(id=69399, encryptionId=49dd69399c2, topicName=生物瓣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Mar 22 22:33:14 CST 2025, time=2025-03-22,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22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TAVR瓣膜自发性瓣叶破裂:一例罕见并发症引发的思考

2025年1月西班牙报告首例AcurateTFTAVR瓣膜自发瓣叶破裂病例,78岁患者术后6年因相关症状就医,经检查确诊并接受重做手术。该病例凸显TAVR术后长期随访重要性及医学探索创新的必要。

医学术语大纠结:TAVR还是TAVI?

TAVR和TAVI分别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针对主动脉瓣狭窄的同一微创介入手术。其名称使用存在地域偏好,混乱的缩写带来诸多困扰,TAVR在医学描述上或更科学,统一术语迫在眉睫

自膨式与球囊式 TAVR 瓣膜:5 年后的临床结局比较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的五年分析显示自膨式和球囊式经导管心脏瓣膜长期结果可比,但有关键差异。研究了SOLVE-TAVI试验中两种瓣膜及两种麻醉策略的长期影响,发现了瓣膜间差异和麻醉策略相关影响。

TAVR与PCI治疗顺序大揭秘:先“通”还是先“换”?

心脏病治疗中,TAVR 和 PCI 备受关注。新研究表明,TAVR 前 90 天内接受 PCI 的患者预后或优于同期进行两种手术者。分析了两种手术方式、研究过程、不同治疗策略优劣势,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攻克“心”难题:横位主动脉根部TAVR挑战与突破

TAVR 为主动脉瓣疾病患者带来希望,面对横位主动脉根部 / 横位心时挑战重重。其界定测量有标准,会影响瓣膜输送、增加操作难度与并发症风险。方军教授分享经验策略,未来器械技术进步可降风险。

警惕!周末进行 TAVR 手术,风险竟如此之高

一项发表在《BMC Cardiovascular Disorders》上的研究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周末接受 TAVR 手术的患者,可能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TAVR新突破:小环患者的瓣膜选择新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心脏疾病治疗的重要技术,SMART试验对比自膨式和球囊扩张TAVR瓣膜,一年和两年数据显示自膨式瓣膜在多方面优势显著,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也指明TAVR技术未来方向。

非洲TAVR:高成功率背后的隐忧

文章指出非洲 TAVR 起步晚但有发展,手术成功率达 91%,不过院内与长期风险高,受医疗资源、患者基础病及手术经验等因素影响,各方正探索解决办法 。

早期TAVR vs 临床监测? NEJM: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预后新突破

对于无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早期TAVR策略在降低死亡、中风或因心血管原因导致的非计划住院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优于常规临床监测的效果。

当TAVR遇上“路障”,替代通路如何抉择?

SCAI 专家共识为替代通路选择提供指导,血管内碎石术等新技术也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