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CNS Drugs:γ-羟基丁酸(GHB)及其衍生物在治疗发作性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2025-03-26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GHB及其衍生物SXB在治疗发作性睡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夜间睡眠和白天嗜睡方面。ON-SXB的推出减少了夜间给药的不便,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嗜睡障碍,主要表现为白天过度嗜睡、夜间睡眠中断、睡眠麻痹和催眠幻觉,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猝倒症。发作性睡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下丘脑外侧的食欲素神经元丢失有关,导致睡眠/觉醒模式和快速眼动(REM)睡眠的失调。γ-氨基丁酸(GABA)在从觉醒到睡眠的过渡中调节食欲素神经元活动,而γ-羟基丁酸(GHB)作为GABA的内源性类似物,自1979年以来已被证明对发作性睡病具有治疗作用。然而,由于其非法使用和滥用风险,GHB的使用一直受到限制。2002年,GHB的钠盐衍生物——氧酸钠(SXB)首次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猝倒症,随后在2005年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白天过度嗜睡。本文回顾了GHB及其SXB衍生物在治疗发作性睡病中的历史和临床应用,包括其安全性和对睡眠的影响。

GHB最早于1874年合成,并在20世纪60年代被发现能够穿过血脑屏障,随后被研究其催眠特性和作为GABA前体的治疗潜力。GHB通过GABA<sub>B</sub>受体和GHB受体发挥作用,主要作为弱GABA<sub>B</sub>激动剂,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1979年,GHB首次被评估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研究显示其能够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减少夜间不安、噩梦和幻觉,并逐渐改善白天症状,如猝倒症和保持清醒的能力。然而,GHB的作用时间较短,需要多次夜间给药以维持疗效。随后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GHB对夜间慢波睡眠和REM睡眠的促进作用,并减少了白天睡眠的片段化。

尽管SXB在治疗发作性睡病方面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滥用风险,FDA要求所有氧酸盐药物遵循风险评估与缓解策略(REMS),以确保药物的益处大于风险。REMS要求处方医生和药房必须经过专门认证,并且药物只能分发给已注册的患者。SXB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和头晕,这些反应通常是短暂且轻至中度的。严重的风险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呼吸抑制通常与过早服用第二剂有关,但这种情况在标签中并未明确描述。

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SXB的改良剂型,包括混合盐氧酸盐(XYWAV®)和一次夜间给药的SXB(ON-SXB)。混合盐氧酸盐于2020年获批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2021年获批用于治疗特发性嗜睡症。ON-SXB则于2023年获批用于治疗成人发作性睡病患者的猝倒症和白天过度嗜睡。ON-SXB的临床试验显示,其在改善白天嗜睡、猝倒症和夜间睡眠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只需一次夜间给药,减少了患者夜间醒来的次数,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

图1:GHB的作用机制

SX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ON-SXB的最大血浆浓度(C<sub>max</sub>)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双次夜间给药的SXB相当,但其8小时后的血浆浓度较低,可能减少了次日早晨的嗜睡感。ON-SXB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使其能够在夜间快速达到峰值浓度,促进睡眠,并在早晨逐渐消退,从而模拟更自然的睡眠模式。

总的来说,GHB及其衍生物SXB在治疗发作性睡病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在改善夜间睡眠和白天嗜睡方面。尽管存在滥用风险,但通过严格的监管措施和改良剂型的开发,SXB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控制。ON-SXB的推出为患者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治疗选择,减少了夜间给药的不便,进一步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原始出处:

Roth, T. Therapeutic Use of γ-Hydroxybutyrate: History and Clinical Utility of Oxybates and Considerations of Once- and Twice-Nightly Dosing in Narcolepsy. CNS Drugs (2025). https://doi.org/10.1007/s40263-024-01150-8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800, encodeId=9323225e8007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2e1e30444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睡眠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5ed23e7973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发作性睡病#</a> <a href='/topic/show?id=01b3125463a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夜间给药#</a> <a href='/topic/show?id=a4461254643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γ-羟基丁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464, encryptionId=a44612546435, topicName=γ-羟基丁酸), TopicDto(id=37797, encryptionId=5ed23e79738, topicName=发作性睡病), TopicDto(id=125463, encryptionId=01b3125463a4, topicName=夜间给药), TopicDto(id=73044, encryptionId=52e1e304440, topicName=睡眠障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Mar 26 10:15:06 CST 2025, time=2025-03-2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世界睡眠日-哪些抗精神病药物最影响睡眠?

精神分裂症是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睡眠障碍与之常见共患。共病机制与多巴胺能、γ- 氨基丁酸能系统异常及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睡眠影响复杂,临床需合理用药并结合非药物治疗。

刘秀颖教授: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风险,54%的增高警示

刘秀颖教授谈睡眠障碍:全球发病率 9% - 15%,我国约 31.2% 人有严重睡眠问题。介绍常见类型、对脑血管病影响及治疗手段,强调预防脑血管病要重视培养睡眠习惯、多学科协作干预治疗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本研究主要基于重症监护医学数据集(MIMIC‑Ⅳ)数据库在大样本人群层面探讨睡眠障碍是否延长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增加谵妄发生率。

BMC MED:中国学者揭示反应抑制训练改善短睡眠时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反应抑制受损是 ISSD 的一个特征,可能表明皮质抑制功能失调,而 INSD 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认知情绪唤醒有关。

睡不着竟然会丧命?一旦发病,从此便难以入睡,并且无药可医!

57 岁李先生因失眠就医,经检查确诊为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FFI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国与国外患者病程相似,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姑息治疗为主。

研究新进展 | 神经系统疾病伴发睡眠障碍

睡眠对维持神经元代谢稳态重要,睡眠障碍困扰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近年在该交叉领域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特定疾病关联研究取得进展,包括神经环路、分子机制、诊疗技术等,未来有多方向研究待推进。

JNNP:丘脑底核 LFP 的神经生理学特征导致帕金森病睡眠碎片化

STN LFP 的特征有助于解释 PD 睡眠碎片化的神经生理机制,从而为睡眠功能障碍的新干预提供信息。

失眠太折磨?一个天然方法帮你快速入睡!

失眠影响身心健康,高钾食物可助眠,钾能放松肌肉、助力褪黑素合成,相关研究提供支持。介绍高钾食物及注意事项,还列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危险睡眠障碍的特点与危害。

JOP:急性诱发性新生儿惊厥幸存者在儿童期存在睡眠障碍

约三分之二的急性诱发性新生儿惊厥幸存者存在家长报告的睡眠异常,四分之一筛查出睡眠呼吸障碍症状。睡眠障碍在该群体中比健康儿童更常见,且与神经发育障碍、认知功能及父母心理健康相关。

【综述】卒中后睡眠障碍及其信号分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笔者从PSSDs患者睡眠模式的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信号分子变化的角度探究PSSDs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卒中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