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着竟然会丧命?一旦发病,从此便难以入睡,并且无药可医!

2025-01-25 梅斯罕见新前沿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57 岁李先生因失眠就医,经检查确诊为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FFI 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国与国外患者病程相似,临床表现多样,目前无针对性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姑息治疗为主。

57岁的李先生,正值壮年,原本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在2022年6月,突然被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失眠困扰。六个月前,他开始出现难以入睡、夜间多梦的症状。起初,李先生只是觉得失眠是一种生活中的小烦恼,用药后能短暂入睡,但他从未料到,这种“小问题”竟是致命的前兆。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先生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白天,他精神恍惚,头昏沉沉,连最简单的工作都难以完成;晚上,他却再也无法入睡,四肢不自主地抽搐,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更让人无法想象的是,他开始出现严重的幻觉,不认识自己身边的亲人,甚至无法分辨虚实。无论他如何就医,药物治疗似乎没有任何效果,李先生的状况在持续恶化。

真相大白

接诊医师为李先生进行了详细的检查:老年男性,主因6个月的睡眠障碍和3个月的精神行为异常住院。体检显示低血压、认知障碍(MMSE仅4分)和四肢不自主运动。

辅助检查包括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未见异常、睡眠多导图显示睡眠维持障碍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头颅MRI提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PET-CT显示代谢降低。血清PRNP基因检测发现D178N突变和M/M型,第129位氨基酸突变,确诊为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FI)

可见于各年龄段

FFI是一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内致病型朊蛋白异常沉积的遗传性朊蛋白病 。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报道的中国人群中,FFI可见于各年龄段(17~66岁),中位年龄48岁,好发于40~50岁,尚无儿童发病的报道。质量。中国与国外FFI患者病程相似,中位病程分别为10个月(范围2~38个月)和11.5个月(范围4~48个月)。

临床表现

1.睡眠障碍:起初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伴白天困倦,失眠药物无效。随着病程发展,失眠加重,出现不自主运动、频繁体位改变及生动梦境行为。患者可能丧失夜间睡眠,进入“梦幻状态”,伴有梦境相关的肢体动作。

2.神经精神障碍:早期表现为情感淡漠、兴趣下降,后期出现抑郁、焦虑、幻觉等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逐渐加重,包括认知功能下降、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构音与吞咽困难等。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发热、多汗、血压升高、心动过速、体重减轻、流泪、便秘等,男性患者可出现性功能障碍。晚期可伴有大小便失禁。

诊断

图片

治疗

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针对FFI特定具体治疗方法和预防性干预措施,病死率100%。只能通过治疗和护理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和姑息治疗上。为家庭成员提供社会心理咨询也有必要。

参考资料

1. 张莉,孙慧,张世敏,等.不自主运动与体位变化显著相关的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一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4,46(01):135-138.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中国诊断标准共识2021. 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11):1236-124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589, encodeId=abdc22495898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2e1e30444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睡眠障碍#</a> <a href='/topic/show?id=9355123e04b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3704, encryptionId=9355123e04bf, topicName=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 TopicDto(id=73044, encryptionId=52e1e304440, topicName=睡眠障碍)],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Jan 25 15:23:10 CST 2025, time=2025-01-25,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哪些类型精神疾病最影响睡眠?

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共病普遍,研究分析不同精神疾病对睡眠的影响,如情感障碍、焦虑、ADHD 等,指出部分疾病睡眠问题严重,部分相对较轻,躁狂有较好睡眠状况。

五分钟的人流,术后三个小时未醒,警惕睡眠障碍!

40 岁女性行无痛人流术后久未苏醒,会诊无特殊处理,后用纳洛酮和氟马西尼清醒。怀疑因睡眠障碍致麻醉药效能增强,反思经验教训。

刘东辉医师:探究睡眠障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刘东辉医师谈脑卒中后睡眠障碍:介绍其对康复的影响,探讨理想睡眠时长与卒中风险关系,阐述常见分型及影响,说明 OSAHS 与卒中风险关联,还讲了不同人群睡眠障碍治疗方法。

CKJ:慢性肾病与睡眠障碍的相互影响关系

CKD与睡眠障碍之间具有显著双向关联,尤其是OSA和RLS。

刘秀颖教授:睡眠障碍与脑血管病风险,54%的增高警示

刘秀颖教授谈睡眠障碍:全球发病率 9% - 15%,我国约 31.2% 人有严重睡眠问题。介绍常见类型、对脑血管病影响及治疗手段,强调预防脑血管病要重视培养睡眠习惯、多学科协作干预治疗睡眠障碍。

JNNP:丘脑底核 LFP 的神经生理学特征导致帕金森病睡眠碎片化

STN LFP 的特征有助于解释 PD 睡眠碎片化的神经生理机制,从而为睡眠功能障碍的新干预提供信息。

睡眠障碍对心脏外科手术患者ICU住院时间的影响: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本研究主要基于重症监护医学数据集(MIMIC‑Ⅳ)数据库在大样本人群层面探讨睡眠障碍是否延长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增加谵妄发生率。

BMC MED:中国学者揭示反应抑制训练改善短睡眠时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反应抑制受损是 ISSD 的一个特征,可能表明皮质抑制功能失调,而 INSD 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认知情绪唤醒有关。

睡眠障碍:现代社会的隐形流行病——陆峥教授专访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陆峥教授阐述睡眠障碍在当今社会的普遍性、常见类型、与多种因素关系、治疗手段及与健康和生活的相互影响等,强调综合评估与治疗的重要性,睡眠问题受多因素作用且具复杂性。

【综述】卒中后睡眠障碍及其信号分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笔者从PSSDs患者睡眠模式的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信号分子变化的角度探究PSSDs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卒中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