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 2025 | 赵海涛教授:新辅助与辅助治疗如何重塑肿瘤抗争格局?

2025-04-09 肝癌在线 肝癌在线 发表于陕西省

会议期间,肝癌在线/肝胆相照平台特别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就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享。

APASL 2025

2025年3月26日-30日,备受瞩目的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隆重举行,吸引了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专家学者。本次会议涵盖议题广泛,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为全球肝病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期间,肝癌在线/肝胆相照平台特别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赵海涛教授,就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享。

问题一: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在当前的肿瘤治疗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特别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它们有哪些独特优势?

赵海涛教授:在肝胆肿瘤领域,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展现出显著的前景。新辅助治疗通过在术前使用靶向与免疫联合疗法(如“双艾组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已显示出较高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和病理完全缓解(pCR)率,提示免疫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尽管目前尚缺乏大规模成熟试验的验证,但初步结果令人鼓舞。

辅助治疗方面,尽管现有方案(如T+A组合)的长期疗效有限,但新型细胞治疗药物等创新疗法已崭露头角。对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如卫星灶、脉管癌栓、巨大肿瘤或高AFP水平)的患者,免疫治疗有望显著提高患者无复发生存率。基于免疫的联合治疗(如免疫联合靶向或双免治疗)副作用相对较小,若能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将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生存期(OS)。

问题二:我们知道,免疫治疗并非没有风险,其副作用管理也是临床实践中的一大挑战。您能否谈谈在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过程中,如何有效地预测、监测和管理这些副作用?有哪些策略或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

赵海涛教授:免疫治疗的副作用管理是临床实践中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实践中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治疗副作用的发生,尽管存在一些高危因素(如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或老年的患者),但这些因素尚不足以指导治疗决策。因此,早期监测和干预成为管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的关键。我们团队通常采取以下方案:

1、规律检查:免疫治疗不良反应通常在用药前三个月中高发,所以我们在用药前5个周期,在每次免疫治疗前(每21天)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甲功、心肌酶、肝肾功能等,同时根据患者的症状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潜在副作用,之后每三个周期全面检查一次。

2、早期症状监测:通过建立患者微信群等方式,实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变化,如皮疹、腹泻、喘憋等,以便在副作用初期进行干预。

3、多学科协作:组建专门的irAEs管理团队,确保在发现严重副作用时能够及时进行多学科会诊和处理。

早期发现和干预是管理irAEs的核心。2019年至今我们团队通过这种方案已成功管理数千例患者,未因严重irAEs导致生命意外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绝大多数出现irAEs的患者在早期干预下得以继续有效治疗,实现了免疫治疗的重启。

问题三:您认为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领域有哪些潜在的发展方向或创新点?比如新型免疫疗法的开发、治疗策略的优化或是跨学科合作的加强等。这些发展将如何进一步推动肿瘤治疗的进步?

赵海涛教授:当前,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在肝胆肿瘤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展现出明确的临床价值与创新潜力。未来发展方向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 新型免疫疗法的开发

双特异性抗体(双抗)、双免疫疗法等创新药物有望成为新辅助/辅助治疗的新选择。但这类策略需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明确适应人群、用药周期及安全性。

2. 临床研究设计的改进

现有术后辅助治疗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部分试验因设计问题未能达到预期结果。未来需优化研究方案,例如延长治疗周期至两年、联合更多疗法(如靶免+局部治疗),或针对高危复发人群精准分层。此外,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新辅助联合辅助治疗的“全程管理”模式在预防复发和延长生存方面表现突出,新辅助是否有效可以通过病灶治疗反应来判断,术后可以用该有效方案继续进行辅助治疗,但仍然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提升证据级别。

3. 治疗策略的优化

目前指南推荐的靶免治疗及靶免联合局部治疗是极具前景的新辅助策略,但仍需更多临床试验验证其长期疗效。此外,针对无法手术或存在极高危复发因素(如门静脉癌栓、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实现降期转化并联合术后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根治性手术的成功率。例如,我们团队研究发现,对术前无法手术的肝癌或胆道肿瘤患者采用靶免联合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术后延续有效方案(如免疫靶向联合或双免组合),其四年总生存率(OS)接近60%,部分患者甚至实现6年以上无复发生存,提示此类策略可能带来潜在治愈机会。

尽管新辅助和辅助免疫治疗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但现有数据已清晰表明其临床价值。随着靶免联合局部治疗被纳入国际指南(如APASL将进展期肝癌的靶免联合方案作为一线推荐),免疫治疗3.0时代正逐步成为主流。未来,通过创新疗法开发、研究设计优化及多学科协作,肝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与治愈潜力有望实现进一步的突破。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759, encodeId=f9222259e590b,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f5290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bdfe1164500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APASL 2025#</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6450, encryptionId=bdfe1164500a, topicName=APASL 2025), TopicDto(id=29065, encryptionId=daf52906537, topicName=免疫治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pr 09 17:02:20 CST 2025, time=2025-04-0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09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沈琳教授:GEMSTONE 303研究背景介绍及相关思考

2025年CACA前沿播会议上,沈琳团队分享胃癌免疫治疗研究。中国胃癌发病率高且确诊晚,PD-1单抗治疗有局限,舒格利单抗的GEMSTONE-303研究聚焦PD-L1≥5人群,设计独特。

孔大陆教授组稿|杨艳鹏: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

本期「专家组稿」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孔大陆教授担任执行主编,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杨艳鹏医生共同分享《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为医者和患者提供更多参考。

一篇详解:三阴性乳腺癌检测PD-L1蛋白表达,抗体号怎么选?要注意什么?

文章介绍《中国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 版)》中免疫治疗相关内容,解读 PD - L1 蛋白表达指标,说明抗体号选择及检测注意事项。

重女轻男?TA竟是肿瘤免疫治疗男女疗效差异的幕后推手!

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但免疫治疗时女性疗效更优。研究发现雄激素是关键因素,它促进 CD8+ T 细胞耗竭。抑制雄激素信号通路或可改善男性疗效,未来需深入研究性激素与免疫的机制。

生存率飙升至97%!益生菌如何“逆天改命”,重塑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格局

近日,一项发表于《BMC Gastroenterology》的最新研究表明,益生菌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药物,不仅能改善mCRC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和肠道免疫,还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Nat Med | 揭秘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微胶质细胞如何精准清除淀粉样蛋白-β?

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后Aβ清除的具体机制,尤其是微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该研究通过空间转录组学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探讨了Aβ免疫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AD)大脑中的作用机制。

孔大陆教授组稿|Cancer Cell:时空单细胞分析揭示了结直肠癌对免疫治疗的不同反应背后的细胞动态机制

张泽民院士联合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分析接受 PD - 1 抑制剂治疗的 CRC 患者单细胞样本,揭示肿瘤内 Tex 等细胞程序与治疗效果关联,为免疫治疗 CRC 提供新见解。

南开大学齐迹、史洋AFM:分级靶向材料用于NIR-II光声成像引导的胶质瘤协同免疫治疗

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强、治疗难,南开大学齐迹和史洋团队设计分级靶向平台,将 NIR-II 光声成像与光化疗协同免疫治疗结合,为其诊疗提供新策略。

Nature Medicine:绝境中的曙光?“武装NK细胞”为难治淋巴瘤带来新希望

《Nature Medicine》研究推出 AFM13 - NK 细胞免疫疗法,将脐带血 NK 细胞与 AFM13 结合,治疗 42 名难治性 CD30 + 淋巴瘤患者。

免疫治疗≠万能药:这4类肺癌患者绝对禁用PD-1

免疫治疗虽有 “广谱抗癌” 特性,但存在误用风险。本文结合 NCCN 指南与 3 个真实病例,明确 PD-1 抑制剂在活动性自身免疫病等 4 类患者中的绝对禁忌症,强调用药前筛查与监测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