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BMC Infect Dis: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会增加儿童贫血风险吗?

2025-01-27 liangyi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H. pylori感染显著增加了儿童患贫血的风险,且感染组的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儿童群体中最易感染的病原之一,并与贫血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增加肝脏产生的铁调素(hepcidin)水平来导致贫血的发生。铁调素通过抑制铁的转运,减少血红蛋白的合成,从而可能促进贫血的形成。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尤其是在儿童中,可能对其健康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了深入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儿童贫血之间的关联,本研究旨在评估H. pylori感染对儿童贫血发生的影响,尤其是铁缺乏性贫血(IDA)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而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依据标准化的PRISMA指导原则,对多个数据库(如PubMed、Embase、Scopus等)进行全面检索,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观察性研究。我们主要关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贫血发生之间的关联,并通过计算合并比值比(OR)来评估感染的风险。此外,还通过标准化均值差(SMD)分析血红蛋白(Hgb)和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H. pylori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的差异。所有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估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确保研究数据的可靠性。通过亚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研究设计和H. pylori检测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H. pylori感染的儿童发展贫血的风险是非感染儿童的2.68倍(OR:2.68,95%CI:1.44–4.99,p = 0.002)。在子组分析中,基于研究设计的亚组分析显示,病例对照研究中幽门螺旋杆菌与贫血的关联显著增强(OR:3.792,95%CI:1.767, 8.142,p = 0.001)。基于检测方法的分析表明,使用粪便抗原检测法时,感染与贫血的关联也显著增强(OR:3.801,95%CI:1.090, 13.250,p = 0.036)。此外,感染组的Hgb和SF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分别为-0.54(95%CI:-0.65, -0.42,p < 0.001)和-0.49(95%CI:-0.91, -0.08,p < 0.02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儿童贫血的合并效应量(OR)估计

研究发现,H. pylori感染显著增加了儿童患贫血的风险,且感染组的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这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如影响铁的吸收、增加铁调素等)促进贫血的发生。未来的研究应重点关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贫血的具体机制,并探讨减少H. pylori感染和贫血发生率的干预措施。

原始出处:

The associ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with the risk of anemia in children: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C Infect Dis. 2025 Jan 6;25(1):23. doi: 10.1186/s12879-024-10427-8. PMID: 39762773; PMCID: PMC11702240.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673, encodeId=731922496e35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60f491006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幽门螺旋杆菌#</a> <a href='/topic/show?id=6252123e15b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儿童贫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3715, encryptionId=6252123e15b1, topicName=儿童贫血), TopicDto(id=49100, encryptionId=560f4910064, topicName=幽门螺旋杆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an 26 12:21:23 CST 2025, time=2025-01-2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UEGJ:亚洲胃癌前病变的患病率和时间趋势

亚洲多达26%的研究对象有胃癌前病变。亚洲地区IM的患病率有下降的趋势,但CAG的患病率没有下降的趋势。

肠胃不适不仅是和肠胃炎有关,它也会引起

如果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对象,需要留意是否患有幽门螺杆菌。

每两人里就有一人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这会降低免疫治疗效果

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这会降低免疫治疗效果

Gastroenterology: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与食管腺癌风险:大规模多国队列研究结果

该研究报道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与食管腺癌风险的大规模多国队列研究,接受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患者并未表现出食管腺癌风险的显著增加,反而随着时间的延长出现下降趋势。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近三成

千万级体检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标化检出率 29.3%,随年龄增长上升,西北地区检出率最高。本文介绍其危害及检测人群,强调预防措施。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大数据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出率超三成

幽门螺旋杆菌常寄生于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本报告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定义为尿素呼气试验阳性。

江苏发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耐药地图

常州、镇江、泰州、徐州、苏州、南通、南京、扬州8个城市的感染率均高于江苏省整体感染率,其中常州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省内最高,为42.9%。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那些事儿→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最重要、但可控的危险因素,我国Hp感染率高达55.8%1,而Hp又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中亦起主要作用。

Gut:通过13C-尿素呼吸筛查在土著社区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预防胃癌

高参与率、高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和有效的推广方法表明,初级预防策略在土著社区是可以接受和可行的

JCO: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降低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

该研究探讨了一项关于幽门螺旋杆菌与结直肠癌关系的最新研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接受根除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一发现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根除作为预防胃癌的策略提供了新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