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可切除胃癌的术前放化疗

7小时前 xuyihan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与单纯围手术期化疗相比,虽然术前放化疗加用使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百分比翻倍,并且使肿瘤降期的患者百分比更高,但这些改善并未转化为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的改善。

胃癌是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第五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对于局限性胃癌患者,手术是主要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在西方国家,加用围手术期化疗已成为标准治疗。围手术期氟尿嘧啶、亚叶酸、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FLOT)方案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荷兰结直肠癌组开展的试验表明,在接受术前化疗的患者中,与术后化疗相比,术后放化疗未改善总生存期。考虑到术前治疗的优势(包括肿瘤降期和副作用优于术后治疗),研究人员对胃癌术前放化疗的兴趣很高。在胃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治疗试验中,研究人员假设与单纯围手术期化疗相比,在围手术期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术前放化疗将提高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百分比,并最终延长总生存期。这项研究揭示了胃癌术前放化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以及主要终点总生存期的结果。

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国际性3期试验,将可切除的胃腺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术前放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或单纯围手术期化疗(对照)。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接受表柔比星、顺铂和氟尿嘧啶或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和多西他赛治疗;术前放化疗组还接受了放化疗(45 Gy分25次放疗,加氟尿嘧啶输注)。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无进展生存期、病理完全缓解、毒性作用和生活质量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的70个研究中心,共计574例患者被随机分组:286例被分配到术前放化疗组,288例被分配到围手术期化疗组。与围手术期化疗组相比,术前放化疗组中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百分比较高(17% vs. 8%),切除术后肿瘤降期幅度较大。中位随访67个月时,在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方面,未观察到显著组间差异。术前放化疗组和围手术期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46个月和49个月(死亡的风险比,1.05;95%置信区间,0.83 ~ 1.3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1个月和32个月。两组的治疗相关毒性作用相似。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可切除的胃腺癌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与单纯围手术期化疗相比,虽然术前放化疗加用使达到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百分比翻倍,并且使肿瘤降期的患者百分比更高,但这些改善并未转化为总生存期或无进展生存期的改善。

原文出处:

Leong T, Smithers BM, Michael M, Haustermans K, Wong R, Gebski V, O'Connell RL, Zalcberg J, Boussioutas A, Findlay M, Willis D, Moore A, Murray WK, Lordick F, O'Callaghan C, Swallow C, Darling G, Miller D, Strickland A, Liberman M, Mineur L, Simes J; Australasian Gastro-Intestinal Trials Group,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Clinical Trials Centre, Trans-Tasman Radiation Oncology Group,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Canadian Cancer Trials Group.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r Resectable Gastric Cancer. N Engl J Med. 2024 Nov 14;391(19):1810-1821. doi: 10.1056/NEJMoa2405195. Epub 2024 Sep 14. PMID: 39282905.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4368, encodeId=3c742244368dc, content=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1002, encryptionId=8f526100222, topicName=术前放化疗), TopicDto(id=83220, encryptionId=f9e2832202f, topicName=胃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Dec 22 17:41:09 CST 2024, time=7小时前, status=0, ipAttribution=陕西省)]
    7小时前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GUT:骆卉妍、徐瑞华、李元方、刘泽先等揭示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治疗耐药机制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单细胞分辨率的胃癌腹膜转移肿瘤微环境图谱,揭示了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耐药机制,并提出了新的潜在干预策略。

European Radiology :光谱CT实现局部进展期胃癌Lauren分级的术前预测

光谱CT是一种基于物质成分分析提供定量参数的新模式,反映肿瘤内部微环境变化的信息。在确定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评价淋巴血管侵袭、评价化疗疗效、预测GC相关肿瘤因子表达状态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

中山大学黄佳国课题组ACS Nano:肿瘤追踪与酶激活型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用于时空可视化胃癌淋巴转移

中山大学黄佳国教授团队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韩方海教授团队共同开发了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酶激活型近红外荧光纳米探针用于绘制GC转移淋巴结时空图的实时示踪,辅助外科精准治疗。

论文解读| Yang Li/Linhai Li教授团队揭示揭示胃癌预后预测新方法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I和单碱基替换(single base substitution, SBS)特征的新型胃癌预后预测模型,为个体化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GUT:骆卉妍、徐瑞华、及李元方团队揭示胃癌腹膜转移免疫治疗耐药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骆卉妍、徐瑞华教授及胃外科李元方教授团队在《消化道》(GUT)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肿瘤微环境中的CAF——巨噬细胞交互作用介导胃癌腹

肿瘤耐药怎么破?恒定自然杀伤T(iNKT)细胞解决胃癌患者耐药问题,刺激T细胞扩增24倍,抑制肿瘤发展!

一项针对iNKT细胞异体移植的临床试验正在紧锣密鼓的开展。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来自健康捐赠者的异体iNKT细胞是否能够克服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耐药问题。

前沿视角:ADC在胃癌治疗中的进展与展望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介绍其流行病学和治疗靶点情况,重点阐述 ADC 药物在胃癌治疗中的靶点、联合治疗方式,总结 ADC 药物现状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临床首例:胃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经“iNKT组合疗法”实现病理学完全缓解,预后良好、无不良事件发生!

胃癌(GC)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类型,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预估胃癌新发病例约67.9万例,死亡49.8万例。

Ann Oncol:术前化疗后复发风险高的胃癌和食管胃交界癌患者的辅助免疫治疗

在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后,与化疗相比,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不能改善肿瘤淋巴结阳性或手术切缘阳性胃食管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

中位随访12年!刘杰/张玮/骆菲菲团队首次探索胃癌前病变中5hmC分子机制

研究首次探索了胃癌前病变中的5hmC分子机制,提示了其向胃腺癌转变的相关途径,以及利用全基因组5hmC图谱评估未来癌症进展风险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