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尿酸#

31篇内容 | 5275人围观

关注话题

话题活跃用户
#插入话题
尿酸
2020-05-29发表于威斯康星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0
2025-03-18发表于上海
由于大约90%的尿酸重吸收是由URAT1介导,理论上抑制它就能增加尿酸的排出量,从而降低血尿酸、减少痛风的患病及发病概率。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主要就是通过抑制URAT1的功能,促进尿酸从肾脏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大约有以下几种。赛诺菲的#苯溴马隆#、默克的#丙磺舒#、阿斯利康的#雷西纳德#、富士的多替诺雷。 但是#尿酸盐转运蛋白1#(URAT1)抑制剂一般具有较大的副作用:苯溴马隆由于用药后具有较强的肝毒性,在欧洲上市后被撤市;丙磺舒在患者服用初期会增加肾脏尿酸含量,增加肾结石风险;雷西纳德同样因为肾毒性被FDA黑框警告并撤市。 其中,苯溴马隆是尿酸盐转运蛋白1抑制剂(URAT1)的代表性药物,于1971年最先在德国上市,2000年在国内获批上市。苯溴马隆作用原理与别嘌醇及非布司他并不相同,其可选择性抑制URAT1和GLUT9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作用于尿酸在肾小管跨膜转运的全过程: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同时也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和增加肾小球对尿酸的滤过作用。苯溴马隆对URAT1的抑制率达95%,对GLUT9的抑制作用与剂量大小正相关,因此具有显著的降尿酸效果。苯溴马隆还通过对GLUT9的抑制作用参与葡萄糖转运过程,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有望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作为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最大的优点是不影响细胞代谢,通过促进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的浓度和组织中尿酸盐结晶的沉着,也促进尿酸结晶的重新溶解。 但是,苯溴马隆适用于尿酸排出减少型痛风患者,但肾功能有问题的患者需要酌情使用:苯溴马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促进尿酸从肾排泄,会让肾小管和输尿管的尿酸浓度升高,增加肾小管或输尿管结石的风险,GRF<20ml/min者禁用,肾结石患者慎用,肾积水、多囊肾、海绵肾等导致尿液排出障碍的疾病禁用。同时,由于苯溴马隆苯并呋喃环相邻碳上的芳基氧化产生的对苯醌具有较强的肝毒性,用药后存在产生爆发性肝炎的风险,甚至有死亡的案例发生。因此,该药2003年从赛诺菲所在的法国退市,随后在德国之外的大部分欧洲国家退市,FDA更是自始至终都没批准苯溴马隆在美国上市。 丙磺舒最初是为了竞争性抑制药物的肾脏排泄以增加血药浓度并延长药物作用持续时间而开发的,其促进尿酸盐的排泄作用的发现实属偶然。丙磺舒是一种URAT1和非选择性OATs抑制剂,其可抑制尿酸在肾脏的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浓度,但是疗效比不上苯溴马隆。丙磺舒还能增强青霉素类的作用,作为抗生素治疗的辅助用药,抗感染需要用到青霉素类药物时,如果需要兼顾降尿酸,可以考虑使用。由于缺乏选择性、及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雷西纳德为首个尿酸选择性重吸收转运子1(URAT1)抑制剂,通过抑制URAT1,增加尿酸的排泄,从而用于辅助治疗高尿酸血症相关的痛风,且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非布司他等药物联用疗效更佳。。 雷西纳德于2015年12月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并于2016年2月获得欧盟的批准,国内尚未获批上市。雷西纳德曾被FDA黑框警告,突出显示急性肾衰竭风险升高,尤其是在不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情况下;2019年,雷西纳德在美国退市。雷西纳德最初的开发公司为美国Aread Biosciences公司,后由阿斯利康继续开发(收购),虽然其在美国地区的化合物专利期为2029年,但至今尚未对该品种做出任何明确的计划。 多替诺雷是日本企业富士在苯溴马隆的基础上进行了苯环相邻环结构改造,主要目的是降低肝毒性。临床数据显示,以0.5mg为起始剂量给药两周后,患者SU水平明显降低;10周后,维持2mg剂量,SU水平低于6mg/dL的患者为80%~90%;到研究终点34周或58周后,90%的患者SU水平下降至6mg/dL以下。整体疗效与苯溴马隆相当,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2024-12-12发表于威斯康星
#痛风#的内因是基因层面的问题,包括基因表达,甚至基因突变的异常。但是表象是#海鲜##啤酒##高嘌呤饮食#是诱因,二者相辅相成。人体#尿酸#形成是自我保护作用,但是生成--排出不平衡就会导致尿酸的沉积,带来痛风,以及#高尿酸血症##尿酸性肾病#等一系列问题。 #中医#上一般采用#补气##补气化浊##祛湿#(#芳香化湿##清热利湿#)等方法结合,实际上,通过这些药物调节与尿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以及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作用。中药的作用相对微弱,但是作用是多方面的,西药,如#秋水仙碱##非布司他#等,更具有针对性,但是作用是单一的。
2024-11-15发表于威斯康星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代谢综合征#、慢性肾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的常见伴随疾病,与增加的#心血管风险#和肾功能退化密切相关。#尿酸#的再吸收主要通过肾脏的尿酸转运蛋白1(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T9)调控。Dotinurad,一种新型的URAT1抑制剂,显示出高选择性抑制尿酸吸收的潜力,但对其他尿酸转运蛋白如GLUT9、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2(ABCG2)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3(OAT1/3)无影响。
2024-08-01发表于威斯康星

前往app查看评论内容

2024-07-20发表于浙江省
#代谢综合征#(MetS)及其成分、血清#尿酸#(SUA)水平与#痴呆症#风险。#认知障碍#
2024-03-16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高尿酸血症#(HUA)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是肾小管损伤的重要原因。中药复方矢志方(SZF)由#王不留行##车前子##白芥子##冬葵子#组成,可活血通络、化痰祛湿,能改善#尿酸#(UA)诱导的肾小管#细胞焦亡#
2024-01-29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系统综述与汇总分析(meta-analysis)评价不同ARB类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阿利沙坦#)降低夜间血压的疗效。 阿利沙坦、奥美沙坦和替米沙坦在改善#夜间血压#方面相对更有优势,其中阿利沙坦的夜间血压降幅更大,且夜间血压降幅大于白天,并可显著提高#杓型血压#比例,有利于恢复正常血压节律。#杓型高血压# #刘靖#教授还创新性提出了“夜间-日间血压下降比”(nocturnal-diurnal blood pressure drop ratio)这一参数,来反映药物或器械治疗降低夜间血压的能力与优势。研究表明,阿利沙坦在降低夜间血压方面更具优势且显著改善了血压节律,这可能与阿利沙坦酯半衰期较长(10个小时以上),且有降低#尿酸#的作用有关,但后续尚需更多研究来证明。 阿利沙坦酯,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抗高血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全新的化学结构。研究的结果可信度,仍然值得怀疑。
2023-11-18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大量食用#红肉#,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与食用最少的人相比,每天2份红肉,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62%相关,每天每多吃一份加工红肉,#糖尿病#风险增加46%,而每天每多吃一份未经加工红肉,糖尿病风险增加24%。 很多人不知道红肉和#白肉#的区别,这里说一下: 白肉一般是指:鱼肉、虾肉、贝类、#鸡肉#、鸭肉、植物肉(大豆)等。广义上是指肌肉纤维比较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白肉还包括一些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总的来说,白肉类食物能提供丰富蛋白质,且脂肪含量低,不容易造成三高症。每日适量摄入家禽的肉,对血#尿酸#高的人群比较适合。需要注意的是家禽肉的皮嘌呤含量较高皮下组织脂肪含量丰富,因此食用家禽时应该去皮食用。 红肉是指畜类的肉,简单的说就是四条腿的。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内脏及其制品。红肉肌肉纤维粗硬,饱和脂肪含量较高、富含嘌呤,不适于#肥胖##痛风#、慢性疾病患者食用。红肉虽不如白肉好,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拒吃红肉。与白肉相比,红肉中富含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2、蛋白质、烟酸等。这些成分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还有就是#贫血#的人群。 相对而言,白肉更加健康些。事实上,白肉也有区别。业内一直有句话:四条腿(畜类)的不如两条腿的(鸡鸭),两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鱼类),淡水的无腿不如海水无腿的,海水无腿的不如深海无腿的(如#三文鱼##鳕鱼#等)。虽然不能以偏概全,整体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另外,红肉与#加工红肉#也不一样,加工红肉的危害更大。如火腿肠,咸肉腌肉等。 另外,网上很多人进行错误#科普#,认为同样是肉类,都是差不多的,同样是蛋类,也是差不多的,如#鸡蛋##鹌鹑蛋#,鸭蛋,营养成分都一样,其实有一定程度的误导。表面上看,这些蛋类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质,事实上每种蛋白除蛋白质本身外,还有#蛋白质#/#卵磷脂#比例不一样,里面含脂肪比例不一样,以及#微量元素#也不一样,这些细节不同,也影响到不同食物的真正的差异。
2023-10-28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共43条页码: 1/3页20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