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异基因对比自体移植治疗T-LBL孰优孰劣?
中国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对比ASCT与allo-HSCT治疗成人T-LBL的效果,发现allo-HSCT在1.5-3年PFS率更优,两组NRM无显著差异,结果待前瞻性试验验证。
聊聊血液 - 造血干细胞移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 2025-03-31
2025糖尿病护理标准: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和福祉以改善健康结果
本文为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2025糖尿病护理标准:促进积极的健康行为和福祉以改善健康结果建议总结。
Diabetes Care - 糖尿病 - 2025-03-31
2025 ASTRO 临床实践指南:肛管鳞状细胞癌的放射治疗
本指南提供了基于循证医学的推荐意见,以明确肛管及肛缘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根治性治疗的适应证。
Pract Radiat Oncol - 肛管鳞状细胞癌 - 2025-03-31
男人30岁后力不从心?新研究实锤:睾丸会出现2次“断崖式衰老”,胖人更糟!
中科院动物所团队研究发现,男性睾丸功能在 30 岁左右和 50 多岁时出现两次断崖式衰老,高 BMI 会加剧对精子生成能力的影响,研究揭示了细胞类型特异性变化及分子机制。
MedSci原创 - 单细胞转录组,男性睾丸衰老 - 2025-03-31
J Hepatol:南京医科大学王学浩/李清合作揭示肝细胞癌代谢免疫调控新靶点
该研究表明eIF3f通过重塑肝细胞癌中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促进肿瘤恶性。
iNature - 肝细胞癌,脂肪酸代谢 - 2025-03-31
CNSNT:基于脑电特征的预警模型,儿童良性癫痫恶化风险的早期预测
对确诊SeLECTS的患儿,建议在初诊时进行定量脑电图检查,识别出的高风险患儿可考虑更积极的干预策略
MedSci原创 - 儿童癫痫,脑电图 - 2025-03-30
JNNP: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竟能通过血液提前预测?
血浆蛋白标志物可以作为一种便捷、无创的监测手段,帮助医生更早识别高风险患者,甚至针对特定症状(如攻击行为或淡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MedSci原创 - 老年痴呆症,血浆蛋白 - 2025-03-30
糖尿病患者预防神经痛,日常行为与生活方式要牢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困扰众多患者,由长期高血糖引发,症状多样,严重影响生活。患者可通过监测血糖、坚持用药、健康饮食等九个方面,预防神经病变与疼痛发生。
疼痛之声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 - 2025-03-30
PCR检出BRAF V600E“误诊”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确诊甲状腺滤泡癌同时检出罕见BRAF突变
本病例揭示了在分子检测及其结果解读中需谨慎对待。对用于诊断的基因检测,应始终考虑严格的验证或通过不同方法交叉验证,以确保对分子结果的合理判读。
苏州绘真医学 - 甲状腺癌,甲状腺滤泡癌 - 2025-03-30
提高椎管内麻醉穿刺成功率,你会用什么办法?
椎管内麻醉用于下腹部、下肢等手术,虽全麻更普及但它仍重要。可通过术前评估、调整体位、选合适进针法、借助工具及保持信心等,提高其穿刺成功率。
麻醉MedicalGroup - 椎管内麻醉,穿刺成功率 - 2025-03-30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聂广军Matter:新型纳米粒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攀升,现有疗法不佳。中科院团队开发 W@ZnNPs 纳米粒子,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微生态,经小鼠实验证实对 IBD 治疗效果良好。
BioMed科技 - 炎症性肠病,肠道屏障 - 2025-03-30
中科大王育才/李敏团队《Nature NBE》:通过mRNA技术在体内编程耐受性抗原提呈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科大王育才/李敏团队将mRNA技术拓展至自身免疫疾病治疗,通过优化LNP递送系统,在体内“重编程”出tol-APCs,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展现媲美临床药物的疗效,具有极高转化价值。
BioMed科技 - 自身免疫疾病,mRNA技术 - 2025-03-30
Nature Biotechnology:线粒体基因编辑迎来“超进化”:新型TALEDs效率飙升
《Nature Biotechnology》研究揭示其依赖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工作机制,还开发出更优的 eTALEDs,为线粒体疾病治疗带来曙光。
生物探索 - 线粒体疾病,碱基切除修复 - 2025-03-30
J Ethnopharmacol:结合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二仙汤改善椎间盘退变的机制
本研究阐明二仙汤(EXD)对mTOR/HIF-1途径的干预作用,以改善椎间盘退变(IDD)免疫炎症和髓核细胞营养,并证明EXD可用于IDD。
MedSci原创 - 二仙汤;椎间盘退变;网络药理学;血清代谢组学;mTOR/HIF-1信号通路 - 2025-03-30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