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赵瑞芳、聂广军Matter:新型纳米粒治疗炎症性肠病

2025-03-30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攀升,现有疗法不佳。中科院团队开发 W@ZnNPs 纳米粒子,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调节微生态,经小鼠实验证实对 IBD 治疗效果良好。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结肠和小肠慢性反复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上升,尤其在新兴工业化国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IB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群等多种因素。其中,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微生态失调以及黏膜免疫反应失调是IBD的关键病理生理特征。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生物治疗手段用于改善IBD患者的症状,但长期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开发一种针对IBD发病机制的新型治疗策略,以更有效地恢复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和抑制炎症反应,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中国科学院大学赵瑞芳、聂广军等人开发了一种钨包裹锌的纳米粒子(W@ZnNPs),通过单步法制备。这种纳米粒子具有高胃稳定性、最小副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和杯状细胞(GCs)的功能来增强黏膜屏障,从而减轻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炎症。研究中使用了两种IBD小鼠模型: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模型和TNBS/TPEN诱导的结肠炎模型,来评估W@ZnNPs的治疗效果。相关内容以“Oral nanoparticle therapy for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Paneth cell regulation and mucus layer remodeling”为题发表在《Matter》上。

图片

【主要内容】

图片

图1 W@ZnNPs的合成与治疗机制示意图

图中展示了钨包裹锌纳米粒子(W@ZnNPs)的合成条件和过程,以及其在治疗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机制。W@ZnNPs在胃酸中具有稳定性,并在炎症结肠部位解体,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和杯状细胞功能,结合重塑肠道微生物群稳态,显著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发挥治疗IBD的效果。

图片

图2 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图中展示了口服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W@ZnNPs能够显著减轻小鼠体重下降、疾病活动指数(DAI)增加、结肠缩短等结肠炎症状,并降低血浆中炎症标志物(如AST、ALT、BUN和CREA)的水平。此外,W@ZnNPs还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的病理损伤评分,恢复了结肠上皮的完整性和微绒毛长度,表明其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图片

图3 W@ZnNPs对TNBS/TPEN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比较

图中比较了W@ZnNPs与其他IBD治疗方法(如5-ASA、WO3NPs、ZnONPs和Zn+W NPs)在TNBS/TPEN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W@ZnNPs在减轻体重下降、结肠缩短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表明W@ZnNPs在治疗TNBS/TPEN诱导的结肠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图片

图4 W@ZnNPs通过恢复杯状细胞功能减少微生物易位

图中展示了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杯状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增加了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并通过增加Muc2蛋白的表达和mRNA水平来恢复黏液层。此外,W@ZnNPs还显著减少了肠道微生物在炎症结肠上皮细胞中的黏附和侵入,表明其通过调节杯状细胞功能来减少微生物易位,从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

图片

图5 W@ZnNPs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功能保护肠道上皮屏障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像和基因表达分析,展示了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Paneth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增加了Paneth细胞颗粒的数量,并上调了Paneth细胞标记物(如Lyz、Defa6和Reg3g)的mRNA水平。这些结果表明,W@ZnNPs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功能来保护肠道上皮屏障,减少炎症反应。

图片

图6 W@ZnNPs通过调节锌稳态发挥抗炎作用

图中展示了W@ZnNPs对DSS和TNBS/TPEN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降低了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表明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此外,W@ZnNPs还显著增加了金属硫蛋白(MT)的表达,并调节了细胞内锌稳态,从而进一步减轻了结肠炎症状。

图片

图7 W@ZnNPs重塑肠道微生物群稳态以缓解结肠炎

通过分析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展示了W@ZnNPs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结果显示,W@ZnNPs显著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并改变了特定菌群的相对丰度。特别是,W@ZnNPs增加了有益菌(如Akkermansiaceae、Lachnospiraceae和Oscill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减少了有害菌(如Enterobacteriaceae和Erysipelotrichaceae)的相对丰度,从而重塑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有助于缓解结肠炎症状。

【全文总结】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口服纳米粒子疗法——钨包裹锌纳米粒子(W@ZnNPs),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研究通过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和TNBS/TPEN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验证了W@ZnNPs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W@ZnNPs具有高胃稳定性、最小副作用,并且能够通过调节Paneth细胞和杯状细胞的功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减轻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引起的炎症。此外,W@ZnNPs还通过调节金属硫蛋白(MT)介导的细胞内锌稳态,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并重塑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与传统IBD药物美沙拉嗪和其他纳米佐剂相比,W@ZnNPs在减轻结肠炎症状、降低肠道通透性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些发现为IBD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即通过纳米技术实现锌和钨的精准递送,以恢复宿主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有效改善IBD患者的症状并减少副作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cell.com/matter/abstract/S2590-2385(25)00127-4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435, encodeId=381e2258435f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e6e6e0315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炎症性肠病#</a> <a href='/topic/show?id=349c816628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肠道屏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7031, encryptionId=2e6e6e0315d, topicName=炎症性肠病), TopicDto(id=81662, encryptionId=349c8166286, topicName=肠道屏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r 30 21:26:57 CST 2025, time=2025-03-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IVD前沿:Olink蛋白质组学在炎症肠病异质性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不同病程、活动度和治疗暴露的多个欧洲患者队列的炎症血清蛋白,以描述IBD谱的异质性,并确定与潜在分子亚型相关的鉴别模式。

肠道革命!神奇中药桑黄多酚提取物竟有惊人结肠炎治疗效果!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桑黄提取物(SH)的积极效用。

Cell Discov:中国学者揭示NAT10通过RNA乙酰化修饰调控T细胞稳态及炎症性肠病的新机制

本研究揭示了NAT10通过调控RNA乙酰化修饰(ac4C)影响T细胞稳态和凋亡的新机制,并指出NAT10在IBD发病中的潜在作用。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多组学视角揭示精神障碍相关基因通路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四个关键基因及其下游通路中,QDPR和HP与IBD风险增加相关,而DBI和MAX则对UC具有保护作用。这些发现为未来肠-脑轴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Ann Med:三种营养指标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活动度的预测价值

PNI、GNRI、CONUT 3项营养指标可用于IBD患者的营养不良筛查,且是预测疾病活动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JCC:Ustekinumab在炎症性肠病中的长期安全性分析

Ustekinumab在IBD长期使用过程中表现出可控的安全性特征,尤其在降低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风险方面优于许多传统疗法。

【Int J Surg】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陈杰教授团队:生命八要素(LE8)评分较高可降低UC患者手术风险及全因死亡率

研究人员发现LE8可作为UC患者的预后工具,强调通过综合心血管健康管理改善IBD结局的重要性。

Phytomedicine:中医药靶向铁死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策略

对已有文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整理,探讨了中医药干预铁死亡与UC治疗的相关性,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铁死亡的可能机制,为U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炎症性肠病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常规听力筛查?

与克罗恩病相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更容易出现听力损失,尤其是在8000 Hz处。此外,DPOAE在诊断亚临床听力损失方面优于P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