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6
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据中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6%,致盲率约30%。由于青光导致的盲是不可逆的,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2100万的青光眼患者,产生近630万盲人及超过1000万的视觉残障人士,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那么关于青光眼的诊治又有哪些进展呢? 第三届亚太青光眼大会(APGC2016)于2016年7月16日圆满落幕,会议期间亚太青光眼学会
2022年5月,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更新发布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筛查建议声明。本文是对2013版建议声明的更新。专家组通过总结当前证据指出当前的证据不足平衡评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筛查的
2017-02-20
在2016年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青光眼学术大会期间召开的青光眼学组会议上,针对眼颅压力梯度国际专家共识和建议,在我国青光眼学组委员中进行了宣讲和问卷调查。最终形成《我国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颅压力梯度专家共识和建议(2017年)》。
2024-12-06
为规范自治区内青光眼筛查与诊疗工作,西藏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制定本共识,为高海拔地区青光眼筛查的模式、手段、路径等提出指导性意见。
2024-10-24
浙江省医学会及相关机构组织全省青光眼防治专家,讨论形成了有关房角分离术的适应证、手术操作技术、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处理的共识意见,供眼科临床实践参考。
2019-02-20
规范青光眼引流阀植人手术操作是提高该手术质量、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重要举措,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根据临床实践的反馈意见,对《我国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手术操作规范专家共识(2016年)》进行了修订,细化了该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采纳了相应的改良技术,并补充了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和相关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在进一步规范手术操作的同时,更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以期广大眼科医师能够从中更为全面认识该手术,从
2016-08-25
2016年8月,英国视光师学院(CO)发布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临床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内容有:病因学,发病诱因,症状,征象,鉴别诊断,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等。
2016-08-25
2016年8月,英国视光师学院(CO)发布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管理指南,指南主要内容有:病因学,发病诱因,症状,征象,鉴别诊断,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等。
2016-06-30
青光眼引流阀植人手术是针对多次手术失败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治疗的有效手术方式。手术操作过程较小梁切除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引流管结膜面暴露、引流管口接触角膜或被虹膜堵塞、引流盘位置前移等也较为常见。为了提高青光眼引流阀植人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的专家经过讨论,对青光眼引流阀(单盘阀)植入手术的操作规范达成共识。
2018-03-10
规范青光眼临床诊断和治疗描述性术语,仅仅是推动临床诊疗用语标准化的第一步,如何在青光眼的临床工作中规范使用描述性术语,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临床医师立即转变多年不规范用语的习惯很难,将建议使用的描述性术语植入临床病历系统并进行推广,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同时,应重视描述性术语的动态性、可延续性和先进性,使青光眼临床诊断和治疗描述性术语的标准化能够持续发展和完善。
2016-07-30
激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最早由Wise和Witter在1979年提出,为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LT)。SLT虽进人中国眼科临床已10余年,但并未得广泛开展,其中原因很多,如对SLT的了解不深人、对治疗适应证掌握欠合理、使用的治疗参数不一致以及对疗效过于乐观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光眼学组针对SLT的适应证、治疗参数、疗效、影响因素、再次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达成共识。
2024-08-31
西藏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制定本共识,对高海拔地区NVG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分期、治疗目标和原则、治疗流程提出指导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