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umatology:高龄与女性患者更易受影响,秋水仙碱在痛风管理中的安全性考量
2025-03-27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秋水仙碱联用时,高龄、女性、合并症及CKD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而他汀类药物(除阿托伐他汀)的整体风险可控。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全球患病率达2.5%-3.9%,其治疗核心为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然而,起始降尿酸治疗常诱发痛风急性发作,需联用秋水仙碱进行预防。尽管秋水仙碱有效性显著,但其不良反应(如腹泻、神经病变、肌病)可能限制临床应用。值得注意的是,痛风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需联用他汀类、抗凝药等药物,而此类药物可能通过CYP3A4酶相互作用增强秋水仙碱毒性。目前,关于秋水仙碱不良反应的预后因素及药物相互作用风险的证据多来自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研究,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支持。本研究基于英国初级保健与医院数据,旨在系统评估年龄、性别、合并症、慢性肾病(CKD)及潜在相互作用药物对秋水仙碱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CPRD GOLD与Aurum数据库)及医院事件统计(HES),覆盖1997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研究对象为首次联用别嘌醇与秋水仙碱预防痛风发作的成年患者(≥18岁),且排除前30天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糖皮质激素者。通过电子病历编码(Read/SNOMED及ICD)识别痛风诊断及不良反应事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心肌梗死(MI)、神经病变、肌痛、肌病、横纹肌溶解及骨髓抑制。潜在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四分位数)、性别、BMI(正常/超重/肥胖/缺失)、CKD分期(eGFR≥60、30-45、<30 mL/min)及Charlson合并症指数(0-4+)。潜在相互作用药物定义为前30天内处方的可能增强秋水仙碱毒性的药物(如他汀类、地高辛、胺碘酮等)。统计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校正年龄与性别后评估各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关联,并通过个体数据荟萃分析(IPD meta-analysis)合并结果。敏感性分析包括BMI缺失值多重插补及亚组分析特定他汀类药物的影响。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13,945例患者(CPRD GOLD 2,439例,Aurum 11,506例),中位年龄63.9岁,男性占比78.2%。26%(95% CI 25%-27%)患者在秋水仙碱治疗前30天联用至少1种潜在相互作用药物,其中他汀类最常见(21%,95% CI 20%-22%),其次为地高辛(5%)及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1.7%)。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92例次,腹泻(32.6%)、恶心呕吐(18.4%)、肌痛(12.1%)及MI(4.1%)为主要事件。
关键发现:
1.患者特征与不良反应风险:
·年龄与性别:高龄(>75岁)及女性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1天与63天,腹泻发生率显著更高(HR 2.4 vs. 1.8,p<0.01)。
·合并症与CKD:Charlson指数≥4分的患者MI风险增加4倍(HR 4.01,95% CI 1.18-13.59),CKD 4-5期患者MI风险升高3.5倍(HR 3.47,95% CI 1.60-7.50)。
2.药物相互作用:
·他汀类:总体与他汀联用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风险(HR 1.10,95% CI 0.84-1.45),但阿托伐他汀与MI风险相关(HR 2.21,95% CI 1.14-4.27)。
·其他药物:纤维化剂联用显著增加腹泻(HR 4.58,95% CI 2.26-9.28)、骨髓抑制(HR 11.78,95% CI 1.55-89.64)及肌痛(HR 13.1,95% CI 1.7-101.15)风险;大环内酯类与腹泻(HR 2.4,95% CI 1.13-5.13)及MI(HR 5.37,95% CI 1.94-14.88)风险升高;胺碘酮联用肌痛风险极高(HR 8.27,95% CI 1.03-66.2)。
3.时间与剂量因素:
·住院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63天(IQR 28-84),严重不良反应(如横纹肌溶解、骨髓抑制)发生率极低(<0.1%)。
超越年龄和性别影响的痛风急性发作预防中秋水仙碱相关不良结局的预后因素关联(部分)
本研究首次通过大规模真实世界数据证实,秋水仙碱联用时,高龄、女性、合并症及CKD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反应,而他汀类药物(除阿托伐他汀)的整体风险可控。纤维化剂、大环内酯类及胺碘酮等药物的联用需谨慎,尤其需关注心血管事件风险。临床实践中,需权衡秋水仙碱的预防效益与患者个体化风险,优化药物选择。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秋水仙碱在心血管高危人群中的获益-风险平衡,并验证剂量调整策略的有效性。本成果为痛风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关键证据,有助于减少秋水仙碱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原始出处:
Bajpai R, Partington R, Muller S, Forrester H, Mallen CD, Clarson L, Padmanabhan N, Whittle R, Roddy 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colchicine prophylaxis-related adverse events when initiating allopurinol for gout: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Rheumatology (Oxford). 2025 Mar 1;64(3):1147-1154.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e229. PMID: 38636489; PMCID: PMC1187934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秋水仙碱# #痛风急性发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