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European Radiology:动态增强MRI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无创PD-L1分层

2025-04-11 shaosai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近年来,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因其在提取肿瘤生物学特征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提供有关肿瘤微血管特性的信息,如灌注和通透性,并且已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类型。

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 8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与化疗相比,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 1(PD-1)或其配体(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已显示出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毒性。然而,只有 20% 至 50% 的患者能获得长期的积极治疗反应。这凸显了在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前,对患者进行准确分层以优化治疗效果的重要性。目前,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建议根据 PD-L1 的表达情况,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免疫治疗分层,PD-L1 的表达情况是通过对病理样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分析,以肿瘤比例评分(TPS)来确定的。例如,PD-L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的主要适应症为:(1)作为 PD-L1 肿瘤比例评分(TPS)≥50% 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药物;(2)用于治疗肿瘤表达 PD-L1(TPS≥1%)、出现疾病进展或接受过化疗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此外,众多临床试验已证明了 PD-L1 肿瘤比例评分(TPS)对治疗反应的预测价值。

然而,活检操作存在很大风险,并且可能无法反映肿瘤整体的 PD-L1 状态。因此,需要一种无创、更安全且可重复的替代方法来评估 PD-L1 的表达情况。

近年来,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因其在提取肿瘤生物学特征方面的潜力而备受关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可提供有关肿瘤微血管特性的信息,如灌注和通透性,并且已被应用于多种癌症类型,包括乳腺癌、头颈癌和胃癌等。

从历史上看,由于肺部本身的特性,如质子密度低和运动伪影,肺部的磁共振成像一直具有挑战性。然而,磁共振成像序列的最新进展,例如梯度性能的改善和自由呼吸采集技术的应用,重新引发了人们对肺部磁共振成像的兴趣。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研究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 PD-L1 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最近,发表在European Rad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评估了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得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否能够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的表达进行分层,并为各向异性时间间隔的 DCE-MRI 序列确定合适的药代动力学模型配置。

前瞻性纳入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据 PD-L1 的表达情况对肿瘤进行分类:PD-L1 无表达 / 有表达(阈值为 1%)以及高表达 / 低表达(阈值为 50%)。使用几种候选配置提取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决定系数(R²)评估拟合优度。对于最佳拟合配置,使用曼 - 惠特尼 U 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来评估其与 PD-L1 表达的相关性。

共纳入 38 例患者(平均年龄 68±9 岁,男性 28 例)。25 例患者(66%)存在 PD-L1 表达,13 例患者(34%)无 PD-L1 表达。13 例患者(34%)的 PD-L1 呈高表达,25 例患者(66%)的 PD-L1 呈低表达。使用最佳拟合配置(扩展托夫茨模型(ETM),搭配乔治乌(Georgiou)动脉输入函数以及峰值梯度(PG)法估计团注到达时间)提取了体素水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R² = 0.79)。在 PD-L1 表达低于 50% 的组中,转运常数(Ktrans)的中位数(0.25 对比 0.12 每分钟的倒数,P = 0.02)、Ktrans 的标准差(0.32 对比 0.23 每分钟的倒数,P = 0.01)以及速率常数(Kep)的中位数(1.09 对比 0.59 每分钟的倒数,P = 0.02)均显著更高(ROC-AUC 为 0.71-0.76)。


表 PD-L1表达1%阈值结果

本项研究表明,DCE-MRI 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够对非小细胞肺癌中 PD-L1 的低表达 / 高表达进行分层。采用峰值梯度法估计团注到达时间以及乔治乌动脉输入函数的扩展托夫茨模型是性能最佳的药代动力学配置。

原文出处:

Gaia Messana,Chandra Bortolotto,Sithin Thulasi Seetha,et al.Non-invasive PD-L1 stratificat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using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OI:10.1007/s00330-025-11524-1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875, encodeId=651722598e50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2af9938ec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非小细胞肺癌#</a> <a href='/topic/show?id=0d64422e9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增强MRI#</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2279, encryptionId=0d64422e911, topicName=增强MRI), TopicDto(id=99387, encryptionId=32af9938ec6, topicName=非小细胞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10 10:12:27 CST 2025, time=2025-04-1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Nat Med | 奥希替尼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残留病灶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ADAURA试验中患者的分子残留病分析,证实了基于循环肿瘤DNA的MRD检测能够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奥希替尼辅助治疗显著降低了MRD和DFS事件的发生率。

吴一龙教授团队:辅助奥希替尼治疗切除性EGFR突变IB–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残留疾病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术后MRD检测能够预测辅助治疗期间及停药后的疾病复发,并有助于识别可能从奥希替尼长期辅助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Nat Med:中山大学方文峰/张力发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新策略

该研究报告了sac-TMT在1/2期KL264-01和2期SKB264-II-08研究中,对先前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或没有激活EGFR突变)的疗效和安全性。

Cell:张泽民院士团队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异质性

该研究系统性的阐释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异质性,识别了患者在耐药机制方面的潜在差异,并开发了预测患者复发风险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具有一定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价值。

Cell Metab | 单细胞图谱揭示抗PD-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异质性

本研究通过构建大规模单细胞图谱,揭示了抗PD-1治疗NSCLC患者中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研究识别出5种不同的TIME亚型,每种亚型具有独特的免疫细胞组成和治疗反应特征。

吴一龙教授团队发文: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中MRD分析对EGFR突变IB-IIIA期NSCLC患者复发的早期预测价值

该研究聚焦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IB-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手术切除后的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并探讨了分子残留病(MRD)分析在预测疾病复发中的潜在价值。

JCO | TRUST研究结果:他雷替尼在ROS1阳性NSCLC患者中的高缓解率与持久疗效​

本研究报告了两项关键性II期临床试验,评估了他雷替尼在ROS1阳性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他雷替尼在ROS1阳性NSCLC患者中表现出高缓解率和持久的疗效,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Nat. Commun | 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III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项单臂II期试验

该研究旨在评估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不可切除的III期EGFR突变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辅助阿美替尼治疗在不可切除的III期EGFR突变NSCLC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

Cell:北京大学张泽民领衔揭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免疫微环境异质性!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图谱揭示了抗PD-1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异质性。

【论著】|PD-L1检测指导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中国早中期和晚期NSCLC患者在进行免疫单药治疗时,SP263检测方案是具有成本效果的PD-L1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