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ADV MATER 润色咨询

ADVANCED MATERIALS

出版年份:暂无数据 年文章数:12582 投稿命中率: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出版周期:Weekly 自引率:6.2% 审稿周期: 开通期刊会员,数据随心看

前往期刊查询

期刊阅读

澳科大朱依谆院士/王晓琳、中大郭辉《AM》:糖尿病伤口难愈合?这款“仿皮肤”水凝胶敷料来帮忙

BioMed科技 0 0

澳门科技大学朱依谆院士/王晓琳副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郭辉副教授团队合作,首次利用疏水骨架材料开发了一种智能型水凝胶敷料,通过模拟皮肤结构和功能有效地加速了糖尿病感染创面愈合。

​张良方院士AM:利用干细胞膜包被纳米颗粒进行普遍预防性抗肿瘤疫苗接种

BioMed科技 0 1

加州大学团队开发出 iPSC 膜包裹纳米颗粒的广谱预防性癌症纳米疫苗,能引发强免疫反应,抑制多种肿瘤生长,为预防癌症提供新方法。

刘庄团队AM:捕获DNA的锰协同壳聚糖微粒可通过激活cGAS-STING通路和维持肿瘤浸润性CD8+ T细胞的干性来增强放疗

BioMed科技 0 0

本研究强调了一种简洁的协调方法来制备具有动态和选择性DNA捕获能力的CS-Mn微粒,该微粒在生理溶液中的稳定性十分有限,以及壳聚糖对DNA的结合亲和力高于对蛋白质的结合亲和力。

陈学思院士团队最新AM:靶向葡萄糖代谢的奥沙利铂(IV)-阿司匹林前药聚氨基酸纳米配方可增强化学免疫治疗

BioMed科技 0 1

代谢重编程中糖酵解影响肿瘤免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发 NP/OXA - ASP2 聚氨基酸纳米制剂,能抑制肿瘤糖酵解、增强化学免疫治疗疗效,为相关治疗提供新平台。

AM:江南大学瞿爱华团队研究开发新型手性纳米粒通过光诱导裂解呼吸道合胞病毒

iNature 0 0

该研究合成了粒径为2.56±0.34nm的手性三氧化二钒纳米颗粒(V2O3 NPs),在874nm处的圆二色性g因子值为0.048。

武汉大学Adv Mater:Osteomimix:一种多维仿生级联骨修复策略

iNature 0 0

该仿生策略展示了对特定组织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如何指导设计更高效、仿生的生物材料,为仿生材料的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安徽医科大学刘琦/南开大学刘阳AM:双功能溶酶体靶向嵌合体纳米平台用于肿瘤选择性蛋白降解和癌症免疫治疗

BioMed科技 0 0

安徽医科大学刘琦副教授联合南开大学刘阳教授构建了一种可以利用溶酶体降解途径实现细胞外蛋白、膜蛋白降解的新型LYTAC纳米平台(NLTC)。

中山大学AM:电活性敷料通过选择性吸收渗出液治疗复杂伤口

BioMed科技 0 3

中山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新型电活性双层(cMO/PVA)敷料,能选择性吸附渗出液有害物质,通过电刺激促进细胞活动和抗菌,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

AM:青岛科技大学朱之灵/复旦大学杨冬琴合作研究利用机器学习辅助实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纳米酶的高通量筛选

iNature 0 0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机器学习辅助的高通量筛选策略,以加速发现用于UC治疗的高效纳米酶。

汪乐余/许苏英团队《AM》:酶调控代谢动力学的可生物转化含氟多肽作为人工尿液疾病标志物用于胆汁淤积型肝损伤无创氟磁共振诊断和治疗

BioMed科技 0 0

针对胆汁淤积型肝损伤(CLI),北京化工大学团队设计酶响应含氟多肽,其在碱性磷酸酶诱导下组装,通过检测 CLI 小鼠尿19F NMR信号实现诊断,还能用于治疗,为诊疗一体化多肽分子设计提供新思路。

苏州大学程亮团队《AM》:锰原电池调控肿瘤代谢增强cGAS-STING激活实现双向协同氢气-免疫治疗

BioMed科技 0 0

苏州大学程亮教授团队制备锰原电池(MnG),其可产生 Mn²⁺、H₂等,能调节肿瘤代谢增强 cGAS - STING 激活实现双向协同氢气 - 免疫治疗,介绍了原理、效果及意义,附原文链接。

AM:复旦大学刘妍君/陈飞合作制备个性化肿瘤类器官芯片用于肿瘤转移和治疗靶向评估

iNature 0 0

该研究介绍了一种新型血管化患者来源的肿瘤类器官(PDTO)芯片,具有分层、肿瘤特异性微血管系统,为探索肿瘤血管动力学和抗血管药物疗效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

AM:同济大学霍敏锋/吴鹏合作构建二硅化钙纳米片通过抗炎和成骨逆转类风湿性关节炎

iNature 0 0

该研究通过简单的水性剥离制备了2D层状二硅化钙纳米颗粒(CSN)。CSNs的水解产生抗氧化H2、碱性Ca(OH)2和和二氧化硅,在抗氧化、抗炎和促成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比单独抗炎的治疗效果更好。

AM: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尹琦联合构建个性化多表位纳米疫苗开启B细胞介导的多途径抗肿瘤免疫

iNature 0 0

为扩增B细胞对肿瘤的反应,该研究将免疫刺激CpG寡核苷酸和抗CD40抗体(aCD40)偶联到来自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膜囊泡上,构建时空同步的抗原-佐剂整合纳米疫苗CM-CpG-aCD40。

重庆大学蔡开勇/冯茜AM:构建还原螯合水凝胶以减轻氧化应激并促进椎间盘基质重建

BioMed科技 0 0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颖的还原交联方法用于生物活性材料的制造,并探索了代表性的HA-NCSN/Cu水凝胶对IVDD的治疗效果。

AM:江南大学孙茂忠/瞿爱华研究制备肾可清除的手性氧化锰超颗粒用于癌症早期诊断

iNature 0 0

该研究制备了多肽TGGGPLGVARGKGGC诱导的手性二氧化锰超颗粒(MnO2 SPs),用于体外和体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定量检测。

AM:山东大学仇吉川等团队揭示纳米电极介导的细胞外电刺激途径增强帕金森病治疗效果

iNature 0 0

该研究将电化学剥离的石墨烯纳米片锚定在NSC膜上,用作无线纳米电极。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李亚平/尹琦研究员《AM》:个性化多表位纳米疫苗可开启B细胞介导的多种抗肿瘤免疫途径

BioMed科技 0 0

中国科学院团队构建 CM - CpG - aCD40 纳米疫苗,可激活多种抗肿瘤免疫,提高肿瘤抑制率,为基于 B 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策略,相关成果发表于 Advanced Materials。

陆军军医大学朱楚洪等AM:调控基质粘弹性生成人动脉样血管类器官

BioMed科技 0 2

近期,陆军军医大学朱楚洪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边黎明教授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通过调节基质粘弹性将hPSCs衍生的hBVO诱导为人动脉样结构的策略。

厦门大学田华雨/NUS陈小元AM:纳米调节剂通过克服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的树突状细胞耐受和T细胞耗竭来释放抗肿瘤免疫

BioMed科技 0 1

原发性肿瘤会重塑 TDLN 免疫功能,厦门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提出 DC 介导纳米调节剂 DNR,结合多种成分,可调节 TDLN 中 DC,重塑免疫环境,与疫苗结合可促肿瘤消退与免疫记忆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