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重磅发声:给年轻人腾位置!我60岁就退下来,65岁专家门诊都不出,该退休就退休!大咖做出了榜样!老医生返聘为何总遭抱怨?

2025-03-26 梅斯头条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张文宏医生重磅发声

张文宏医生重磅发声

该退休就退休,给年轻人腾位置!

3月20日,浙江《都市快报》报道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在江苏昆山的演讲,其清醒发言引爆全网!

在和年轻人互动时,张文宏医生郑重表示:“我说我做到60岁,我director我肯定就不做了,我做到65岁,我专家门诊都不出了……年轻人,你们得赶快成长起来,哪些人想做主任的,你们现在就得自己准备好,我这里有一个承诺,就是说,我一定不会占着你们的位置,让你们出不来……该退休就退休,给年轻人腾位置……

图片

张文宏医生的全程演讲,深受好评。在优质岗位明显不够、年轻医生又急需上进的当下,张文宏医生作为首屈一指的知名医生,能主动提出“该退休就退休”“不返聘”的主张,着实做出了榜样,让年轻医生感到振奋。

对于此次和年轻人的互动,各地网友的评论简直炸了锅!

3月22日,全网拥有50万粉丝的副主任医师老黄医生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我也有此想法,支持张文宏医生!我以后绝不学那些占着主任位置几十年的老前辈,都七老八十了,还挂着主任的头衔拿双份工资(包含退休金),羞不羞?年龄大了,还能发挥多少余热?占着年轻人的位置,早就被人骂了不知道多少遍!”

四川一名网友则感慨到:“为张教授点赞,人品正直,敢于承担。疫情期间他的工作能力和他的工作作风大家都看在眼里。如今又要到点退休,65岁不再坐专家门诊,勇于为年轻人让路,真的让人佩服。你为大家做出了榜样,如此宽广的胸怀,不恋权、有修养,真的很棒!

上海一名内科医生则认为:“六十五岁完全退休,把位置留给年轻人,这才是真聪明!反正社保都交够了,退休金也很高,留出时间享受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欢乐生活,这是最好的选择!至于返聘,老医生返聘真的令人厌烦,明明没干多少工作,体力和认知能力都不行了,明明只是科室的吉祥物,却霸占着年轻医生的资源,老医生返聘,工资还拿双份!不识趣、不知趣,哪个人心里不骂?”

“所以,张文宏医生此举具有带头模范作用,任何行业,只有年轻才俊不断涌现,一个国家才有希望,一个民族才有未来!如果科室里全都是返聘的老医生,全都霸占着位置不撒手,那这个科室以后也没啥希望了!”

不是说医生越老越吃香吗?

为何年轻医生对老医生返聘那么反感?

老医生该退休却不退休,到了岁数还要求返聘,这个问题一直饱受争议,引起的风波也不少。

去年4月份,河南一名内科医生就发文吐槽:“老主任今年都80了,看着走路都费劲,却还在上班,由于不会用电脑,医院还专门为她安排了实习医生辅助她工作。返聘的老主任每天其实也看不了几个病号,上班也是隔三差五的,收入却拿的比正常上班的医生都高。同科室的医生虽然有意见,但也都是欲言又止的,不然一定会被扣一个不尊重老前辈的‘大帽子’。”

图片

最后,他提出了3个质疑:80岁的老医生走路都费劲,为什么却还要被返聘拿着高工资占着坑位呢?老的不走,对科室依然还有话语权,新生力量进不来,后辈们还怎么上进?那么大的年龄真的能看好病吗?

鉴于老医生返聘遭人厌烦,现在的一些高年资医生已经越来越通透了。

3月24日,和张文宏医生一样,重庆某三甲大内科一名科主任就表示:“我以后也会主动退休,如果我愿意的话,政策是允许干到60岁的,但我不想干了,准备55岁就退休!”

“一是选择继续上班的话,从现在起就不能再担任科主任了,这意味着我要与其他成员一样地干活,这对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的我来说,虽然技术不存在问题,但对体力和视力都是一种严峻的考验;二是现在医院业务不饱和,害怕影响绩效分配,所有科室都不想增加人员,该退不退的人一般不受科室欢迎,除非科室严重缺乏干事的人,否则不会再增加岗位。”

图片

张文宏医生的话简直让人醍醐灌顶,给了医生很多启发。

笔者认为,像林巧稚、吴孟超这样德艺双馨的医生高龄退休之后还在返聘,确实得到了患者和后辈医生的一致好评。就算他们什么工作都不干,往门诊那一坐,就是定海神针!因为他们凭借着德艺双馨确实能够让患者感到安心,能够极大程度地帮助到患者。

但是对于普通的主任,我们在45岁左右经验、技能、精力达到巅峰,此后所谓的经验都是重复的经验,因为该你了解、见识、处理的病例和突发情况,你都已经经历过了,45岁后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继续增加经验,反而精力、反应能力会越来越差,如果还不能紧跟时代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这样的老医生会被淘汰的。

淘汰都还来不及,如果到了年龄还想着去返聘,年轻人岂能不骂?

所以,笔者认为,老医生返聘完全是没必要的,到了退休年龄一定要退。因为医生根本没有越老越吃香这一说,这种说法是传来已久的谣言,是根据“老中医”越老越吃香延伸到现代医学的一种荒谬的言论。

以前,我们的祖先靠传统医学治病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找所谓的“老中医”,认为中医越老经验越多,年轻人嘴上没毛,医术不精。现代医学传入我国后,人们的思维已成定式,观念并没有转换过来,还是认为现代医学的医生们也是越老越吃香,这种观念其实是不对的。

我们出于对老医生想要发挥余热的尊重,可以返聘,但最多不能超过5年。像那种都七八十了,还在高薪返聘,还能对科室指指点点,颇有一种太上皇的感觉,实在不能理解!

BMJ:60岁以上的医生,和40岁以下的医生相比,

患者入院30天内死亡率要高出 12%

自从张文宏医生提出了“该退休就退休”的想法后,老医生返聘的话题持续火爆。

北京一名刚工作5年的年轻医生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返聘医生在最初3年内可能会对科室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但也仅此而已,你不可能指望他们去做手术、去查房、去搞科研,他们也就只能在门诊坐一坐了。但是仗着老前辈的身份,他们很难不对科室指手画脚。科室的新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既要对上级(院领导)负责,又要对下级(科室医护人员)负责,如果退休返聘主任继续有话语权,将非常不利于科室新主任开展工作,这种矛盾非常细微。”

“而且,在医疗团队中,年轻医生通常具有更多的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而退休医生可能更倾向于依赖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惯例,他们的医术其实并不是那么好,有点不上进,患者愿意找他们看病,纯靠滤镜了。”

其实,作为普通人,我们确实需要革除“医生越老医术越好”的印象了,因为研究的结果并不是这样,恰恰相反。

BMJ 曾刊登了一项有关老年医生看病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同样程度的内科重症患者,60 岁以上的医生,比起 40 岁以下的医生,患者入院 30 天内死亡率要高出 12%。这相当于每治疗 100 名患者,60 岁以上的医生进行治疗就会比 40 岁以下的医生多死亡 1 人。

另外,医疗花费比也佐证了这一点。如果说 40 岁以下医生治疗时平均每个病人花费 1,000 美元(参考值)的话,那么 60 岁以上的医生治疗时病人就要花掉 1,071 美元。这一数字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每增长 10 岁,患者的平均花销就要增加 2.4%。

来自JAMA 的另一项综述分析结果显示,75 岁以上的医生在进行认识能力测试时,平均比 40 岁医生的评分低 20% 以上。而涉及到临床操作及外科手术领域,年龄导致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图片

75 岁医生的认知评分只有 40 岁医生时的 60~70%

老年医生造成的医疗安全,确实已经成了美国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所以从 2017 年开始,美国越来越多的医院强制加入了“医生年检”这一条款,用来考核老年医生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临床技能。

如果不能通过这样的年检,这些老年医生就会直接被迫退休,更不用说返聘了。

“该退休不退休,老医生返聘”本来就是具有争议的话题,如今张文宏医生公开讨论了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笔者始终认为,年轻人有活力,有想法,有干劲,能把科室工作搞的更好,自己退下来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0)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