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谵妄的治疗

2025-04-10 重症医学 重症医学 发表于陕西省

谵妄症状多样,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引发,诊断靠临床评估及辅助检查。治疗以非药物 ABCDEF 集束化策略为主,药物治疗需谨慎,未来应探索个体化策略。

一、谵妄的症状

谵妄是一种急性、波动性的精神状态紊乱,主要表现为以下核心症状:

  1. 注意力障碍:患者难以集中或维持注意力,表现为对话时易分心或无法完成简单指令。

  2. 意识水平改变:从嗜睡到过度警觉均可出现,常伴有昼夜节律颠倒(夜间躁动、白天昏睡)。

  3. 认知功能下降

    • 定向力障碍:对时间、地点或人物混淆。

    • 记忆力减退:无法回忆近期事件或学习新信息。

    • 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或逻辑混乱。

  4. 精神行为异常

    • 活动亢进型(占15%-25%):躁动、攻击行为、幻觉(如看到不存在的人或物体)、妄想(如被害妄想)。

    • 活动减退型(占50%-75%):淡漠、反应迟钝,易被误诊为抑郁或痴呆。

    • 混合型:两者交替出现。

  5. 其他表现:情绪不稳定(如恐惧、易怒)、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ICU特殊性: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高达50%-80%,但因镇静药物掩盖或医护人员忽视,常被漏诊。

二、谵妄的发病机制

谵妄是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核心假说包括:

  1. 神经炎症

    • 全身感染(如脓毒症)、手术或创伤激活免疫系统,释放IL-1β、IL-6等促炎因子,透过血脑屏障激活小胶质细胞,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

    • 动物模型中,炎症标志物升高与认知障碍相关。

  2. 缺氧与能量代谢障碍

    • 脑缺氧:即使无全身低氧血症,脑血流灌注不足或线粒体功能障碍可导致乳酸堆积(脑脊液中乳酸水平升高与谵妄相关)。

    • 低血糖/胰岛素抵抗:危重病常伴糖代谢异常,影响神经元能量供应。

  3. 神经递质失衡

    • 乙酰胆碱减少: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直接诱发谵妄。

    • 多巴胺过量:与躁动型谵妄相关,抗精神病药通过阻断D2受体起效。

    • GABA能抑制增强:苯二氮卓类药物过度抑制觉醒通路。

    • 去甲肾上腺素/5-HT紊乱:应激状态下过度激活,损害注意力网络。

  4. 功能连接破坏

    • 影像学显示谵妄患者丘脑、前额叶、海马等区域功能连接丧失,导致信息整合障碍。

  5. 易感因素

    • 不可逆因素:高龄、基线认知障碍(如痴呆)、慢性疾病(心衰、肝肾功能不全)。

    • 可逆因素:感官缺陷(视力/听力丧失)、药物(如阿片类、苯二氮卓类)、代谢紊乱(低钠、脱水)。

三、谵妄的诊断

1. 临床评估工具(需每日筛查):

  • CAM-ICU(重症监护谵妄评估量表):

    • 评估4项特征:①注意力不集中;②思维紊乱;③意识水平改变;④症状波动。

    • 满足①+②或③,且症状急性发作即为阳性。

  • ICDSC(重症监护谵妄筛查清单):8项症状评分≥4分提示谵妄。

2. 鉴别诊断

  • 痴呆:慢性病程,无波动性意识改变。

  • 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无定向力障碍。

  • 药物中毒/戒断:需结合用药史及毒理学检测。

3. 辅助检查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感染标志物(如PCT)、甲状腺功能。

  • 影像学:头颅CT/MRI排除脑卒中、占位等器质性病变。

  • 脑电图(EEG):显示弥漫性慢波,但非特异性。

四、谵妄的治疗方案

(一)非药物治疗(核心措施)
  1. ABCDEF集束化策略(循证推荐):

    • A(疼痛管理):使用疼痛量表(如CPOT),优先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 B(自主觉醒试验):每日暂停镇静药物,评估意识状态。

    • C(镇静策略):避免苯二氮卓类(如咪达唑仑),改用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

    • D(谵妄监测):每日CAM-ICU筛查。

    • E(早期活动):物理治疗师协助床旁活动,减少制动。

    • F(家庭参与):亲属陪伴提供定向支持(如展示家庭照片、交谈)。

  2. 环境调整

    • 维持昼夜节律:白天自然光照,夜间减少噪音/灯光。

    • 感官辅助:提供眼镜、助听器;放置时钟、日历。

    • 减少刺激:避免不必要的导管约束,集中护理操作。

(二)药物治疗(有限证据,需个体化)
  1. 一线选择

    • 调节睡眠周期,小型试验显示降低谵妄发生率(如雷美替胺组谵妄发生率24.4% vs. 46.5%)。

    • 适用于躁动型谵妄或机械通气脱机困难者(DahLIA试验显示缩短谵妄持续时间)。

    • 优势:保留呼吸驱动,不干扰睡眠结构。

    • 右美托咪定(α-2激动剂):

    • 褪黑素/雷美替胺

  2. 二线选择(对症处理)

    • 仅用于严重幻觉/躁动,但大型试验(MIND-USA)未显示对谵妄持续时间或死亡率有益。

    • 注意QT间期延长风险(需监测心电图)。

    • 抗精神病药(如氟哌啶醇、喹硫平):

  3. 避免使用的药物

    • 苯二氮卓类(如劳拉西泮):增加谵妄风险(谵妄发生率77% vs. 右美托咪定组54%)。

    • 抗胆碱能药(如羟嗪)、他汀类利伐斯的明:无明确疗效,可能加重病情。

(三)病因治疗
  • 纠正可逆诱因:如抗感染、补充电解质、改善缺氧、停用致谵妄药物。

五、未来方向

  1. 机制研究:明确谵妄亚型(如炎症型 vs. 代谢型),指导精准治疗。

  2. 新药开发:靶向特定通路(如IL-1拮抗剂、线粒体保护剂)。

  3. 临床实践优化:推广ABCDEF方案,减少镇静药物滥用。

结论:谵妄管理需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通过早期识别、多学科协作及优化ICU环境,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个体化治疗策略。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774, encodeId=810d2259e746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2ae3e9175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发病机制#</a> <a href='/topic/show?id=9070921407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谵妄#</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4,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917, encryptionId=a2ae3e9175e, topicName=发病机制), TopicDto(id=92140, encryptionId=90709214070, topicName=谵妄)],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pr 09 17:48:16 CST 2025, time=2025-04-0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09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痤疮发病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文章详细阐述痤疮发病机制,包括皮脂分泌及脂质代谢与炎症(涉及多种通路及因子)、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及微粉刺形成、痤疮丙酸杆菌与免疫炎症反应,最后提出治疗新思路及展望。

颈肩疼痛、脖子僵?可能是早期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是最早期颈椎病,介绍其发病机制、病因、诱因、症状、检查方法和治疗方式,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还提及了预防措施。

一根绳撑师魂!她无法站立,拽着绳子讲课,只因身患重病

朱幼芳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仍坚持授课,介绍该病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目前缺乏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方法。

“无处安放”的双腿——解读不宁腿综合征

本文介绍不宁腿综合征,包括定义、分类、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如补充铁剂、用药、非药物治疗等。

内囊预警综合征(ICWS)

内囊预警综合征是少见的神经科急症,以反复短暂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特征,易进展为内囊梗死。本文阐述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强调预警意义,指出需精准干预防卒中。

致命的吻!接吻就过敏,甚至致命,正值妙龄的她,对男友有这样的三项规定

本文介绍罕见病肥大细胞活化症,包括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患者奎恩因该病对亲吻有严格规定。

女性型秃发治疗最新进展

女性型秃发(FPHL)虽不影响寿命,但影响容貌与社交。其发病机制与遗传、性激素等有关,临床特点为头皮毛发稀疏。治疗以延缓进展、促毛发生长为目的,有一般治疗、药物、物理等多种疗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介绍其临床表现,阐述发病机制,包括紫外线、变应原、免疫应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屏障受损等多方面因素,指出分子水平研究及靶向药研发是趋势。

李吉/邓智利/汪犇/聂青联合团队《自然·通讯》:揭示玫瑰痤疮发病新机制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联合动物及细胞疾病模型揭示了玫瑰痤疮患者皮肤驻留细胞群的异常改变,及成纤维细胞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调控机制。

脑卒中与肩手综合征(SHS)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常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发病率高。其发病与多因素有关,分三期。西中医有多种疗法,联合疗法效果佳,综合康复需多措施,未来仍存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