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问诊分析:确诊肺癌先拒绝开刀,选择化疗。过了半年多,现在又想开了,还可以吗?

2025-03-31 叶建明 叶建明说结节

56 岁女性肺腺癌患者,起初拒绝手术,经靶向联合化疗后,咨询能否手术。分析影像认为大概率是右下肺早期肺癌未伴转移,建议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可能治愈,还能明确病理,利于后续治疗。

前言:临床上有些患者查出肺癌,一开始难以接受,选是考虑是不是医院弄错了,再是对手术非常抗拒,总想着能否吃药或打针治疗。其中部分病人真的选择了化疗、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可以过了一段时间,想通了,又回过神来,了解到不管指南共识或许多医生的意见都是能手术的要尽量手术才有治愈的可能。结果又想手术了,但有时因吃中药或犹豫期过长,时间窗过了,则会失去手术机会了,从悔恨终生,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有时则仍有可能相当于新辅助治疗,后续仍有手术的机会。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就是先拒绝手术,后又想手术,我们来看看还有机会吗?

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性, 56岁 。

主诉:

发现肺腺癌7月余。

现病史:

患者 2024年7月 27 日因胸闷不适于某县中医院就诊胸部 CT 平扫示:右肺结节灶,性质待定,Lung-RADS4类,建议进一步检查。完善相关检查,2024.7.30该中医院局麻下行右肺肿块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符合右肺中分化腺癌。某附二医院免疫组化:右肺中分化腺癌,癌细胞免疫学表型:TTF-1(+),NapsinA(+),CK7(+),P40(-),PD-L1(TPS评分:0,CPS评分:0)),P53(10%,强弱不等,提示可能为野生型),Ki-67(10%),Cerb-B2(0),c-Met(0),ALKp80(-)。予贝伐珠单抗1000mg静滴靶向治疗,联合卡铂+白蛋白紫杉醇静脉化疗8期。2025.2.25某附二医院复查CT(详细资料附后),今为求进一步治疗特来就诊。

希望获得的帮助:

主要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动手术,是否能动手术做根治性切除?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看2024年7月时的:

图片

病灶位于右下叶,实性伴细毛刺,整体有膨胀感。

图片

纵隔窗明显可见,是完全实性的。

图片

隆突下有淋巴结 ,不太大。

图片

上腔静脉旁也有肿大淋巴结,稍显大,没有融合成团。

图片

肺门淋巴结与肺门部其他结构界限不清。

图片

右中叶实性小结节一枚,边缘光滑,良性或转移均可能。

再看2025年2月复查的:

图片

原发灶明显缩小好转。

图片

上腔静脉旁淋巴结没有明显缩小。

图片

肺门部淋巴结较大,与肺门区结构关系较为密切。无明显好转,感觉还似略显明显点起来。

图片

右中叶结节未见明显变化。

其他情况:

图片

当时查过PET,没有提示明显远处转移,淋巴结也考虑反应性增生。

图片

我觉得奇怪当时没有转移为什么不先选择手术治疗。结果是说一是当地中医院做不了,二是患者自己不想开刀。

我的意见:

病灶位于右下叶,靠近胸膜,已经穿刺明确性质为腺癌。那我们考虑能不能手术一是看局部能否切除,二是远处有无转移。从PET来看,显然远处转移是未见明确的。那么右肺另处小的结节是不是转移,以及肺门与纵隔淋巴结有没有转移是关键。从治疗过程以后治疗的反应回顾来看,原发病灶有缩小好转,但肺门肿大淋巴结(粉色箭头)以及绿色框起来的实性小结节均无明显好转,这用转移显然较难解释,为什么原发灶会好转而转移灶不好转呢?结合PET的意见,肺门区肿大淋巴结与绿色的小结节很可能并非转移灶,而是反应性增生或良性结节。再看治疗前与治疗后最近的增强CT,腔静脉旁与隆突下淋巴结(蓝色箭头)均无明显变化。所以综合来看,大概率是右下肺早期肺癌并未伴转移。所以能手术切除时争取手术切除才是最佳的选择。而若肺门与纵隔淋巴结并非转移的话,退一步讲,不做下叶切除,即使只完整切除病灶也可能会就是治愈。所以我的意见是考虑手术为妥,至少行标准根治术还是楔形切除加淋巴结采样,需届时与主刀医生沟通商量。意见供参考!

感悟:

患者年纪才56岁,肿瘤周围型,PET未示转移,就算肺门淋巴结肿大有转移的概率,仍得争取手术切除才有可能根治。我们若不用说的太复杂,简单的解释就是:手术是将肿瘤完整切除掉了,如果确实没有影像学上转移,也没有微转移,那是切了就是治愈了;而不手术,不管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放疗,目前的理论知识体系上来说,都不是根治的,都是使肿瘤缩小好转,从而延缓其发展,但东西仍在体内,只要不能100%消灭它,就随时可能“春风吹又生”!就算如我回复中说的,若确实淋巴结并非转移,肿瘤局限,那真是局部切了就是治愈的,机会要抓住。就算实际上有微转移,或肺门纵隔淋巴结事实是有转移的,手术也能尽量明确病理亚型、分期,从而在后续的治疗中更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效果。临床上,不管医生还是患者,权衡利弊、怎样才能达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平衡权衡机体遭受的创伤,是永远需要我们思考的。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427, encodeId=b09f225842ec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211e82302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肺腺癌#</a> <a href='/topic/show?id=e86454454e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手术治疗#</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54454, encryptionId=e86454454ea, topicName=手术治疗), TopicDto(id=82302, encryptionId=211e823029d, topicName=肺腺癌)],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r 30 21:26:22 CST 2025, time=2025-03-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迄今最大规模:解读5212例肺腺癌患者中EGFR常见、罕见和复合突变的临床和分子特征

本研究强调了LUAD中EGFR突变类型在临床和分子层面的异质性,突显了罕见突变的独特特征,尤其是它们与吸烟以及与KRAS和TP53共突变的关联。

Cancer Res:南京医科大学董高超/蒋峰/许林合作研究发现cEMSY可以提高免疫肺腺癌治疗效果

该研究通过系统筛选多种细胞应激因子诱导的ICD模型,在肺腺癌中识别了一种保守的、与ICD相关的环状RNA——cEMSY。

EGFR/RB1/TP53突变肺腺癌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后复发,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

本病例报告提供了pT3N1 EGFR、RB1和TP53突变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时发生SCLC转化的证据。这凸显了活检时复发的重要性,以及EGFR、RB1和TP53突变肺腺癌的转化潜力。

发生小细胞转化的TKI耐药EGFR突变肺腺癌具有怎样的分子特征?

本研究旨在分析TKI治疗后发生小细胞转化的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评估基线和小细胞转化时分子图谱及Rb1功能状态的动态变化。 

问诊分析:患方不重视,延误6年的多原发肺癌;就诊科室欠合理,手术未实施。还能有办法补救吗?

患者 1963 年出生女性,2017 年因肺炎发现肺部病灶未复查,2023 年确诊多原发肺腺癌,经放化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现探讨后期治疗方向及手术可能性,分析认为争取手术或可尝试。

Nat Med:1 ppm也可检测!超灵敏ctDNA检测有效预测肺癌预后:术前ctDNA水平越低,术后患者预后越好

研究利用 NeXT Personal 检测分析 171 名早期肺癌患者术前血浆样本,发现其可超灵敏检测 ctDNA,预测患者预后,识别极低风险肺腺癌患者,对早期癌症管理意义重大。

携带EGFR ex20ins和PIK3CA共突变的晚期肺腺癌获益伏美替尼四线治疗

本文报告了一例 63 岁中国女性病例,该患者同时患有EGFR ex20ins肺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ccRCC)。

同济大学陈昶/刘海鹏/沙巍/武春燕团队《自然·通讯》:多组学分析揭示亚实性结节型肺癌发生与进展机制

同济大学团队在《自然・通讯》发文,对 66 例 SSNs 肺腺癌多组学分析,发现胆固醇代谢异常促 AIS 发生,内质网应激是进展关键标志,为肺癌早检和治疗提供新靶点。

【更强免疫,更长生存】| 卡瑞利珠单抗携手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肺腺癌治疗带来长生存

本期,我们诚挚地邀请了包头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副主任聂芳教授分享一例诊断为晚期右肺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和右侧胸膜转移患者的治疗经过。

“绘”解读 真报告丨肺癌检出EGFR p.V845L罕见突变,用药追溯到6年前的文献!

对 61 岁男性肺腺癌患者进行肺癌靶向 18 基因检测,发现 EGFR 基因 p.V845L 变异,有潜在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