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Molecular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新视角:首次在活体患者嗅觉神经元中发现蛋白聚集与认知损伤关联

2025-04-05 xiongjy MedSci原创

2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嗅觉神经元细胞存在蛋白聚集,高聚集组执行功能(p=0.001)和注意力损伤(p=0.004)更严重,且蛋白聚集水平与认知评分显著相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异质性疾病,其病理机制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近年来,蛋白质稳态失衡导致的蛋白聚集现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已被广泛研究,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首次在活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嗅觉神经元细胞中发现了蛋白聚集现象,并揭示了其与认知功能损伤的关联,为精神分裂症的亚型分型和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研究团队通过鼻腔活检获取了2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名健康对照者的嗅觉神经元细胞,采用冷去污剂分级分离技术检测蛋白不溶性和泛素化水平,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蛋白聚集体的形态。同时,患者接受了全面的临床症状评估(SAPS/SANS量表)和认知功能测试(涵盖执行功能、言语记忆、视觉记忆等6个领域)。通过层次聚类分析,研究者将样本分为高蛋白聚集(Cluster 2)和低蛋白聚集(Cluster 1)两组,并比较其临床和认知特征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约22%(5/2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嗅觉神经元细胞中存在显著的蛋白不溶性和泛素化水平升高(Cluster 2),而其余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属于低聚集组(Cluster 1)。免疫荧光染色进一步证实,高聚集组细胞质中泛素阳性蛋白聚集体的数量显著高于低聚集组(57.08% vs. 8.13%)和健康对照组(3.91%)。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聚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药物使用或物质滥用(烟草/大麻)均无显著关联,但高聚集组在多项认知测试中表现更差。具体而言,高聚集组的执行功能(p=0.001,效应量d=3.54)、注意力损伤(p=0.004,d=1.93)和整体认知评分(p=0.022,d=1.88)显著低于低聚集组和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蛋白聚集水平与执行功能(r=-0.514)、注意力(r=0.544)等认知域呈显著相关,但与阳性/阴性症状无显著关联。

图1:嗅觉神经元细胞中蛋白不溶性和泛素化水平的聚类分析及定量结果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首次利用活体神经元模型揭示了精神分裂症的蛋白聚集现象,并建立了其与认知损伤的特异性关联。嗅觉神经元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替代模型,避免了尸检脑组织的局限性(如死后生化变化),同时允许临床数据的同步采集。此外,研究通过细胞周期同步实验排除了细胞分裂阶段对蛋白聚集检测的干扰,证实了结果的稳定性。然而,样本量较小(尤其是高聚集组仅5例)可能限制统计效力,且蛋白聚集的具体分子机制(如关键蛋白成分或触发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

图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的泛素阳性蛋白聚集体及其定量分析

这些发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首先,蛋白聚集可能代表了一种特定的精神分裂症亚型,其病理机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存在部分重叠(如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障碍),但更倾向于导致神经元功能异常而非细胞死亡。其次,蛋白聚集与认知损伤的强关联提示其可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预测疾病进展或治疗反应,尤其是针对难治性患者。未来研究可扩大样本量,纵向追踪蛋白聚集的动态变化,并探索靶向蛋白稳态的治疗策略(如增强蛋白酶体活性或抑制异常蛋白聚集),为精神分裂症的精准干预提供新方向。

原始出处:

Nucifora, L.G., Ishizuka, K., El Demerdash, N. et al. Protein aggregation identified in olfactory neuronal cells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a subset of living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ol Psychiatry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380-025-02956-8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259, encodeId=d2562259259d0,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163d912365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认知损伤#</a> <a href='/topic/show?id=7d0764900c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泛素化#</a> <a href='/topic/show?id=b001111622f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蛋白聚集物#</a> <a href='/topic/show?id=7618125e759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嗅觉神经元细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775, encryptionId=7618125e759e, topicName=嗅觉神经元细胞), TopicDto(id=64900, encryptionId=7d0764900ce, topicName=泛素化),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TopicDto(id=111622, encryptionId=b001111622f7, topicName=蛋白聚集物), TopicDto(id=91236, encryptionId=163d912365d, topicName=认知损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at Apr 05 22:14:43 CST 2025, time=2025-04-05,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Mol Psychiatry:环状RNA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计算识别、功能验证及潜在临床应用

本文综述了circRNA在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重度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功能机制。circRNA通过调控miRNA和RNA结合蛋白,影响基因表达和突触功能。

Mol Psychiatry:精神分裂症和首发精神病患者的多巴胺功能异常模式

患者在前额叶和颞叶皮层表现出显著的极端偏离,且与临床症状相关。基于纹状体[18F]FDOPA信号的规范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治疗反应,提示其在精准医学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Schizophrenia: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跨感觉注意缺陷与感觉运动β振荡的关系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跨感觉注意任务中表现出感觉运动皮层β波段振荡的异常,特别是在视觉注意条件下β振荡增强。这一效应与患者的阳性和认知症状呈负相关,表明β振荡异常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

Schizophrenia:较弱的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和较强的自下而上信号传递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减弱,自下而上信号传递增强。ISAE-SVM模型在分类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时表现出82%的准确率。

世界睡眠日-哪些抗精神病药物最影响睡眠?

精神分裂症是复杂神经精神疾病,睡眠障碍与之常见共患。共病机制与多巴胺能、γ- 氨基丁酸能系统异常及褪黑素分泌异常有关。抗精神病药对睡眠影响复杂,临床需合理用药并结合非药物治疗。

论著|无抽搐电休克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性别间的疗效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MECT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根据性别个体化选择MECT治疗提供依据。

Psychological Medicine:氯氮平相关强迫症状与功能失调性行为的关系解析

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强迫症状(OCS)的患者表现出功能失调性检查行为,且其检查行为与氯氮平剂量、焦虑状态和工作记忆缺陷相关。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维生素B12与叶酸水平对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影响的深入探讨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住院患者中,维生素B12不足与抑郁障碍显著相关,低维生素B12水平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相关,而进食障碍患者的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较高。

【今日分享】2025 印度临床实践指南: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评估与管理

本指南试图探讨精神分裂症中认知障碍的程度、相关因素以及认知障碍的管理方法。本指南为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评估和管理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框架。这些指南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调整后实施。

论著|无抽搐电休克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性别差异分析

本研究旨在探讨MECT在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上根据性别个体化选择MECT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