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壳核体积差异揭示精神分裂症高遗传风险人群的环境应激易感性

2025-01-24 xiong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表现出左尾状核体积的显著减少,这种减少与更高的压力生活事件评分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显著相关。验证分析表明,这种关联具有跨年龄和跨人群的普适性。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被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纹状体,尤其是壳核,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体积变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报告结果不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壳核体积的差异如何反映对环境应激的易感性,并揭示其在精神分裂症高遗传风险人群中的潜在作用机制。

研究招募了63名未患病的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UFR-SZ)和59名健康对照(HC)。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脑部结构,重点关注壳核和尾状核的体积,并通过问卷评估压力生活事件(SLE)。将UFR-SZ根据右侧壳核体积分为两组:高于中位数和低于中位数。研究比较了这两组在左尾状核体积及其与压力生活事件和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研究还在两个独立的大型人群数据库(ABCD青少年样本和英国生物银行样本)中验证了这些发现。此外,通过转录组分析,探讨SLE与精神症状关联中可能涉及的分子通路。

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UFR-SZ亚组中,左尾状核体积显著减少,且这种减少与更高的SLE评分和更严重的精神症状呈负相关。在这一亚组中,左尾状核体积在SLE和精神症状总评分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ABCD青少年样本和英国生物银行样本的独立验证进一步支持了这一发现,表明壳核体积较小的人群对环境应激表现出更高的神经易感性。

图1. 右侧壳核体积分布

此外,转录组分析显示,左尾状核的体积变化与氧化应激和谷氨酸能相关的分子通路显著相关,包括氧化应激反应和突触传递过程。这表明,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可能通过纹状体易感性和氧化应激机制,影响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本研究发现,右侧壳核体积较小的UFR-SZ人群在应激生活事件中表现出更高的神经易感性,这种易感性通过左尾状核体积变化及其相关分子通路介导精神症状的发生。这一发现为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提示了通过神经影像学分层和分子靶向干预的新可能性。

原始出处:
Ma, X., Feng, N., Palaniyappan, L., et al. (2025). Neuroimaging stratification reveals the striatal vulnerability to stress as a risk for schizophrenia.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15(18).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237-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414, encodeId=bdfa22494140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9bfe64947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精神分裂症#</a> <a href='/topic/show?id=0410639e2b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氧化应激#</a> <a href='/topic/show?id=37e0e4282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影像学#</a> <a href='/topic/show?id=709ae75292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纹状体#</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63972, encryptionId=0410639e2b0, topicName=氧化应激), TopicDto(id=74282, encryptionId=37e0e4282c9, topicName=神经影像学), TopicDto(id=76494, encryptionId=c9bfe649471, topicName=精神分裂症), TopicDto(id=77529, encryptionId=709ae752926, topicName=纹状体)],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Jan 24 10:24:22 CST 2025, time=2025-01-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论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质量增加患者灰质体积变化的神经影像-转录分析

本研究拟利用AHBA,应用神经影像-转录关联分析方法,探讨AIWG患者脑灰质体积改变相关基因表达及生物学通路,同时以体质量稳定的患者为对照,为揭示抗精神病药物诱导体质量增加的神经机制提供新依据。

论著|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障碍的代谢组学病例对照研究

本研究通过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障碍的差异代谢物,探寻可能影响疾病发生的诊断代谢标志物。

Schizophrenia:童年创伤对首次发病精神病患者前额叶-边缘系统功能连接的影响

FEP患者的童年创伤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其前额叶-边缘系统的功能连接显著减弱。此外,性虐待评分在FEP患者中与功能连接增强相关,而在健康对照中则相反,这提示了创伤类型对脑网络的差异化影响。

Schizophrenia | 精神分裂症患者面部情绪处理中的神经动态:EEG/fMRI联合成像揭示关键机制

本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面部情绪处理中的大脑动态表现出显著的改变,尤其是在处理恐惧面部情绪时的大脑反向连接增强。

综述|精神分裂症幻视的机制研究进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VH的神经化学和神经损伤机制进行综述,可以深入认识VH的疾病特点,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时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关键词 

Molecular Psychiatry:治疗抵抗型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与健康个体中多巴胺合成能力和D2/3受体可用性的对应变化

治疗抵抗型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与较低的纹状体多巴胺合成能力和较低的丘脑D2/3受体可用性相关,而非治疗抵抗风险与较高的纹状体多巴胺合成能力相关。这些结果支持TRS的独特病理机制。

论著|精神分裂症和重性抑郁障碍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近红外光谱成像研究

本研究基于fNIRS-VFT评估SCZ和MDD与快感缺失有关的脑激活差异,探索疾病相关潜在生物标志物。

Brain: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调节与精神疾病中的感知推断动态失衡的关系

NMDAR功能不足会导致感知推断动态平衡的失调,使感知偏向外部模式并增加感知失误。这种动态失衡可能解释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幻觉和妄想的短暂性和反复性特点。

Molecular Psychiatry:酸性鞘磷脂酶活性揭示新的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策略

该研究通过人类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分析,发现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鞘磷脂基因SMPD1和SMPD3。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妊娠期抗精神病药物的连续使用与精神分裂症女性产后复发风险的关系

妊娠期抗精神病药物的持续使用显著降低了精神分裂症女性产后复发的风险。与中断使用者相比,持续使用者的复发风险降低了44%。产后复发风险在分娩后1–10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