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JAMA:约1/5患者10年内或再次中风,可能性显著升高!这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2025-04-13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发表于陕西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病史的患者,后续发生卒中的累积风险持续走高。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采取长期卒中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轻型卒中后开展后续卒中风险评估,以及采取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在短期内是有益的。虽然有部分观察性研究显示,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首次发作1年后,后续卒中发生风险持续增加,但关于这些患者的长期卒中发生风险情况,不同研究结果差异较大。

基于上述背景,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预后合作组织(PERSIST)进行了系统性综述和荟萃分析,以明确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后长达10年间后续卒中的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患者后续再发卒中的风险持续升高,第1年、第5年和第10年后续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9%、12.8%和19.8%,这意味着约1/5的患者在经历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后10年内有再次卒中的风险。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开展长期卒中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图片

截图来源:JAMA

研究人员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Web of Science建立至2024年6月26日的相关数据。最终纳入38项相关研究,均为前瞻性或回顾性队列研究,且报告了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患者至少随访1年期间内后续卒中发生风险,共覆盖17万患者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任何类型的后续卒中发病率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下峰值出现在第1年,随后每年发病率相对平稳。其中,第1年发病率为5.94例/100人-年、第2~5年降低至1.8例/100人-年、第6~10年为1.72例/100人-年。

图片

▲随访10年间,任何类型后续卒中发病率趋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38项研究中,有32项研究提供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第90天、以及第91天至第365天的分阶段数据,其中第1年内4749例发生后续卒中事件中,有2932例(61.7%)是在最初的90天发生的。最初90天内任何后续卒中发病率为16.09例/100人-年,而第91天至第365天发病率为3.04例/100人-年。

第1年、第5年和第10年后续卒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9%、12.8%和19.8%,即第5年后续卒中累积风险是第1年的2.1倍;第10年后续卒中累积风险是第1年的3.3倍。这意味着短暂性脑缺血或轻型卒中患者群体在首次发病后1年风险最高,随后每年发病率相对平稳,但整体卒中风险始终居高不下。

图片

▲随访10年间,后续卒中累积发病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文章表示,尽管后续卒中的风险仍比较高,但由于风险是逐步增加的,因此临床实践中很难及时察觉。鉴于到当前多数二级预防措施仅限于在发病后前90天,所以应考虑在患者度过最初的风险期后,仍持续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并采取合理的降低后续卒中发生风险措施。

从具体的卒中类型来看,第1年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5.89例/100人-年、0.45例/100人-年和0.48例/100人-年;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7.8%、2.8%和3.2%。

次要终点方面,患者发生残疾、心梗、全因死亡的10年风险仍较高:

  • 残疾风险:共有7项研究报告了后续无卒中患者的残疾情况(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1分)。结果显示,第1年残疾发病率为10.82例/100人-年;10年累积发病率为42.6%。

  • 心梗风险:共有20项研究报告了心梗情况。结果显示,第1年心梗发病率为1.82例/100人-年;10年累积发病率为5.9%。

  • 全因死亡风险:共有35项研究提供了全因死亡率数据。结果显示,第1年全因死亡率为3.07例/100人-年;10年累积死亡率为35.1%。35项研究中有17项研究同时提供了致死性卒中和全因死亡率数据,其中归因于致死性卒中的全因死亡事件比例为12.6%。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轻型卒中病史的患者,后续发生卒中的累积风险持续走高。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采取长期卒中预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资料

[1] Writing Committee for the PERSIST Collaborators. Long-Term Risk of Stroke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Minor Strok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6, 2025. doi:10.1001/jama.2025.2033

[2] Luengo-Fernandez R, Li L, Silver L, et al. Long-Term Impact of Urgent Secondary Prevention Afte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d Minor Stroke: Ten-Year Follow-Up of the EXPRESS Study. Stroke. 2022 Feb;53(2):488-496. doi: 10.1161/STROKEAHA.121.034279.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0239, encodeId=204722602399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64035999c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卒中#</a> <a href='/topic/show?id=c187e3198d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5999, encryptionId=b64035999ca, topicName=卒中), TopicDto(id=73198, encryptionId=c187e3198df, topicNam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Apr 13 18:57:32 CST 2025, time=2025-04-13,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病例报告】急性双侧延髓内侧梗死临床诊治一例并文献复习

本研究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行支架取栓治疗的双侧MMI患者,同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MMI病因、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的认识。

JAHA:无症状心肌梗死与卒中复发风险

临床明显的心肌梗死(MI)史是卒中复发的已知危险因素。在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无症状心肌梗死与卒中复发相关。针对这一人群量身定制的预防策略值得进一步调查。

Heart:视网膜血管纹路预测卒中事件

视网膜血管分析是一种无创的卒卒中险评估筛查方法,优于传统的风险分层模型。该研究发现的29个新的视网膜指标为脑卒中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Brain:CXCR3介导的自然杀伤细胞浸润加剧脑出血后的白质损伤

CXCR3通过介导NK细胞向出血脑组织的迁移,加剧了白质损伤和神经功能缺损。CXCR3缺失或拮抗显著减少了NK细胞的脑内聚集和IFN-γ分泌,改善了运动功能和白质完整性,为ICH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JACC-CardioOncology:恶性肿瘤与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出血之间的关联

与无癌症对照者相比,房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卒中风险相似,但出血风险较高,提示恶性肿瘤不应降低房颤抗凝治疗的阈值。

The Lancet Neurology:阿哌沙班与阿司匹林对隐匿性房颤患者卒中预防的作用比较

对于隐匿性房颤患者,尤其是具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的人群,阿哌沙班显著降低了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但同时伴随较高的出血风险。在3.5年随访中,这些患者的卒中风险绝对降低了7%。

【综述】卒中后睡眠障碍及其信号分子变化的研究进展

笔者从PSSDs患者睡眠模式的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的类型及其信号分子变化的角度探究PSSDs发生的可能机制,以期为卒中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策略。

【论著】五种昏迷评估量表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预测效能的对比研究

本研究拟对重症卒中患者进行GCS、GCS-P、GPCS、FOUR和CRS-R 5种量表评分,比较各量表对重症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综述】肠道菌群对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和治疗潜力

笔者综述了肠道菌群对卒中后胃肠功能的作用,探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卒中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以期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JNS:非药物干预对卒中后疼痛患者有益

非药物治疗有利于减轻脑卒中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