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血脂异常的“警报”:化验单上的这些指标你必须重视

2025-03-28 全科学苑 全科学苑 发表于陕西省

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达 40%,知晓率和控制率低。文章拆解血脂四项指标,阐述其意义,说明血脂异常危害,给出生活方式调整及药物治疗对策,指出需定期查血脂的人群。

拿到体检报告时,很多人会看到“血脂异常”几个字,却不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事实上,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甚至脑卒中的“隐形推手”。据统计,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但知晓率和控制率却很低。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体检报告上的血脂四项(TC、LDL-C、HDL-C、TG),告诉你哪些指标危险、如何改善,以及哪些人需要特别警惕。

血脂异常: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权先生,45岁,一直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然而,一次体检中,他的血脂化验单上出现了几个令人不安的箭头。这让他意识到,血脂异常可能就在身边……

血脂是血液中的脂肪,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TG)。它们本身是人体必需的,但一旦失衡,就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终可能导致:

  •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 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

  • 外周动脉疾病(如腿脚发凉、疼痛)

更可怕的是,血脂异常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很多人直到突发心肌梗死,才发现问题。因此,看懂体检报告的血脂指标,就是保护血管的第一步!

体检报告上的血脂指标,到底怎么看?

1. 总胆固醇(TC)——血脂的“总体评估”

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正常情况下,TC水平应低于5.2 mmol/L。TC升高至6.2 mmol/L以上提示血脂异常,需警惕。

TC高意味着什么?

TC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如果TC高,通常意味着LDL-C(坏胆固醇)可能也偏高,需进一步分析。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胆固醇”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是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根据ASCVD风险分层,LDL-C的目标值有所不同:

  • 理想水平:<2.6 mmol/L

  • 合适水平:<3.4 mmol/L

  • 边缘升高:≥3.4且<4.1 mmol/L

  • 升高:≥4.1 mmol/L

注:中国ASCVD一级预防低危人群(非糖尿病患者)主要血脂指标的参考标准

为什么LDL-C最危险?

LDL-C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头号凶手!指南明确强调,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通常与ASCVD风险呈负相关。正常情况下,HDL-C水平应高于1.0 mmol/L。

HDL-C的作用

它像血管的“清洁工”,能把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代谢掉。越高越好,但过低(尤其男性<1.0 mmol/L,女性<1.3 mmol/L)需警惕。

4. 甘油三酯(TG)——饮食的“晴雨表”

甘油三酯(TG)是血液中甘油三酯的水平。正常情况下,TG水平应低于1.7 mmol/L。TG升高(≥5.6 mmol/L)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还可能引发胰腺炎。

血脂化验单解读

1.血脂水平的判断

化验单上的数值是判断血脂水平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据。异常数值通常会用箭头标记,表示升高(↑)或降低(↓)。例如,LDL-C水平高于目标值时,化验单上会显示为“LDL-C:4.0 mmol/L↑”。

2.ASCVD风险评估

ASCVD风险评估是血脂管理的核心。根据血脂水平及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可以将人群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和超高危。不同风险分层对应的血脂管理目标也不同。例如,对于高危人群,LDL-C的目标值应低于2.6 mmol/L。

3.特殊情况的解读

除了上述常见指标,血脂化验单上还可能包含其他指标,如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等。这些指标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Lp(a)是ASCVD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脂高了怎么办?指南推荐的科学对策

1. 生活方式调整(基础!)

饮食

✅ 多吃:全谷物、深海鱼(富含Omega-3)、蔬菜、豆类

❌ 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

 特别提醒:ASCVD高危人群,每日胆固醇摄入<300 mg(约1个鸡蛋黄)。

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快走、游泳、骑车)。

减重(尤其腹型肥胖者,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

戒烟限酒

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酒精会升高TG。

2. 药物治疗(必要时)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3个月仍不达标,医生可能会建议: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降LDL-C首选。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效果更好。

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针对超高危患者,降幅达50%~70%。

降TG药物(如非诺贝特、高纯度鱼油):TG≥5.6 mmol/L时使用。

哪些人必须定期查血脂?

≥40岁:每年至少1次。

高危人群

已有冠心病、脑梗、糖尿病者

高血压、肥胖、吸烟者

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记住:血脂异常悄无声息,但危害巨大!下次体检,别再只看“箭头”,对照本文,看看你的血脂是否真的安全。如有异常,尽早找医生制定干预方案,别等血管堵了才后悔!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064, encodeId=4bcd2258064f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bd4899205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脂异常#</a> <a href='/topic/show?id=25261255530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脂四项#</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553, encryptionId=25261255530f, topicName=血脂四项), TopicDto(id=89920, encryptionId=cbd48992056, topicName=血脂异常)],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Mar 28 00:04:08 CST 2025, time=2025-03-2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3-28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降压降脂新策略:一次给药,持续降压长达半年;“坏胆固醇”水平降低超60%……

中国患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高达数亿,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9%和40.4%。新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疾病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

CGP慢性病共病研究|新疆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调查哈萨克族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共病情况,探索三者共病的影响因素。

BMC Oral Health:中国学者探讨牙周炎与血脂异常的双向关系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牙周炎和血脂异常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JAHA: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玉国教授团队揭示中年女性的血脂水平变化轨迹及危险因素

本研究使用基于社区的队列数据(全国妇女健康研究(SWAN)),旨在确定更年期过渡期间的血脂轨迹,并确定更年期过渡相关因素对更年期过渡期间血脂轨迹组和水平的影响。

“坏胆固醇”降低近90%!2024年中国血脂指南强调2大有效策略

《社区成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参考中国及国际相关成人血脂管理指南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从临床实践角度出发,旨在加强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的管理,并在更广泛人群中进行ASCVD防控。

CGP专家共识 | “三高”基层防治专家共识(2024)

本共识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三高”防治意识和能力,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三高”防治提供科学的策略支持,为实施具有基层特色的“三高”共管奠定坚实基础。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血脂异常怎么办?2024指南带来2大有效策略

“三高”患者一般需要综合管理,同时需要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临床指标尽可能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

中国超35%人血脂异常!2024指南:每半年一次降脂药将“坏胆固醇”降低60%……

近年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调查数据显示其总患病率达到了35.6%,与2015年调查数据相比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血脂管理刻不容缓。

小欧探案记|糖尿病患者,有胰腺炎病史,血脂如何管理?

联合治疗策略在血脂异常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该降脂方案或可作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合并代谢异常高危患者的优选治疗策略。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数据解读 2023:血脂异常检出率超过三成

千万级体检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血脂异常标化检出率为 29.6%,男性高于女性,中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检出率高,东北地区最高。强调健康体检重要性及降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