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事件#

23篇内容 | 4378人围观

关注话题

话题活跃用户
#插入话题
心血管事件
2020-05-29
#心血管事件# 2023年11月11-13日,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23)在美国费城以线下的形式举办,本次大会公布了多项最新科学研究(Late-Breaking Science),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进行解读!
2023-11-13发表于浙江省
#2型糖尿病#患者中,#肌肉减少症#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个理解也许并不恰当,而应该说,#肌少症#与心血管风险是同步的。事实上,对于#糖尿病#而言,如果伴有肌少症,意味着心肌同样会受到损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尤其是#心衰#增加,几乎是必然的。因此,也可以这样说,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风险#增加的人群中,几乎同时也合并肌少症。
2023-10-29发表于威斯康星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可预测#终末期肾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患者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不过这项研究的样本量相当小,结论可信度并不高。 不过,在特定的人群中,表明#终末期肾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这样人群中,TG和血糖确实是关键因素,可能会加速这类患者的终点事件的发生。当然,合并高血压,尿酸,以及肌酐水平等,都可能是关键性事件,未来需要对模型进一步优化,才可能得到更具有普适性的模型。
2023-10-29发表于威斯康星
#心血管事件#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睡眠模式是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标志。美国心脏协会最近将睡眠时间作为心血管健康评分的一个组成部分,进一步支持了探究睡眠-心血管疾病轴的重要性。鉴于全球范围内睡眠模式受损和心血管疾病的负担,探索睡眠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虽然“良好的睡眠”或“健康的睡眠”包含多个维度,但大多数关于睡眠模式和心血管疾病之间联系的证据都是基于对单一睡眠模式(主要是睡眠持续时间、睡眠呼吸暂停、失眠、打鼾、白天过度嗜睡或睡眠类型)的研究。一些研究调查了两种睡眠模式(主要是睡眠时间和失眠)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综合影响。此外,所有这些既往研究都考虑了在一个时间点测量的睡眠模式(“基线”指标),因此,目前尚不清楚睡眠模式的改变是否与心血管疾病有关。
2023-10-23发表于浙江省
术前测量的#hs-cTn#浓度以及手术和术后护理期间的后续变化与#心脏并发症##心血管事件##死亡#率的风险有关。#高敏肌钙蛋白#
2023-10-04发表于上海
#高血压##ACEI##ARB##CCB#都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利尿剂#表现出类似的趋势,而β-受体阻滞剂和肾素抑制剂则没有。就依从性而言,ARB和CCB与安慰剂相当,而ACEI、#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与安慰剂和其他药物相比明显更容易出现中止治疗。
2023-06-25发表于上海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提示#LDL-C#也不是越低越好!以前认为LDL-C越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就越低,尤其是#siRNA类##PCSK9i类药物#,能将LDL-C降至婴儿般水平,甚至很多人认为它越低越好。 这项研究发现,LDL-C水平低于指南推荐的1.8 mmol/L时,LDL-C越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越高。在英国人中,当LDL-C<1.8 mmol/L时,LDL-C水平每升高1 mg/dl ,#脑出血##痴呆#风险分别降低28%和25%。中国人中未发现类似关联。中国人没有关联,可能是因为样本量太小,或其它原因导致的。 人体既然会产生LDL-C,就一定有它的作用与价值。 同时,这也表明:物本无害,过则为灾。没有绝对的害处,只是相对的。就象#尿酸#,正常情况下它是强大的还原剂,具有#抗氧化#保护作用,但是过高了则容易引发#痛风#。 因此,对人体的认识应该从#哲学#角度思考,不能是零和1的思维。
2023-04-20发表于香港
这仅是12周的结果,未来还需要观察更长时间,看是否存在#耐受#现象,甚至长达1-2年的观察,才能得出结论。另外,还要观察血压降低以后,伴随的#心血管事件#是否同步降低,这也要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来说明!不过,对于#难治性高血压#,是#突破性进展#
2023-02-09发表于上海
#心血管事件#最新研究显示,在老年人中,每天走更多的步数与逐渐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有关,而且这种好处在远远低于广泛宣传的每天10000步的阈值时就会产生。 在6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每天走6000至9000步的人患CVD风险比每天只走2000步的人低了40%至50%。 研究者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Amanda Paluch博士说:“我们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和临床指导提供证据,告诉我们需要多少步才能保持健康。” Paluch说,每天走更多的步数可以降低个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但这不是“全有或全无”的情况。
2023-01-02
该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在维持血糖目标方面比#格列美脲##西他列汀#更有效,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很小,甚至说是差不多,这次发布的次要结果(#微血管并发症##心血管事件#及其危险因素)同样没有差异
2022-11-19
就主要#心血管事件#终点而言,对于高#尿酸#患者,#非布索坦##别嘌呤醇#的安全性相当,长期使用与死亡或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无关。
2022-10-11
FXI(#凝血因子 XI#)是内源性#凝血因子#,其活化后促进凝血因子IX的活化,进而促进凝血。其缺失的患者不仅#缺血性卒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且出血风险也有所降低。FXI具有保护#HFpEF#中心脏舒张功能损伤的作用,其信号机制独立于传统发现的凝血途径。一方面,这项研究仅初步证实了FXI具有这一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证实了BMP7-SMAD1/5通路可能能成为HFpEF的治疗的关键#靶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
2022-09-27
强化血压控制中国专家建议,如果国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下调的话,中国可能会多出3亿人高血压,这对医疗可能是巨大的负担,可能短期内很难直接下调标准吧。但#强化降压#应该成为主流理念,目前获益的证据越来越多了,无论是#心血管事件#风险,#心衰##卒中#,都是获益的
2022-09-26
共48条页码: 2/3页20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