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抗凝(栓)门诊是通过药师和医师的合作,对接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系统、规范、全面的指导与治疗,以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提高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依从性的多学科合作形式。抗凝(栓)门诊的作用包括:(1)协助临床医师和患者从越来越多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中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和剂量;(2)通过规范的长期监测,将患者的严重出血并发症风险降至最低;(3)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血栓并发症。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设了抗
2019-10-11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导管排空延迟(DGCE)与不良结局相关,本文首次提出了早期和晚期DGCE的诊治标准以及晚期DGCE的症状分级,为临床医生在管理食管癌切除术后胃导管排空延迟患者时提供帮助。
微创食管切除术应用于食管癌外科治疗已逐渐得到认可。随着机器人手术系统在食管外科的应用推广,机器人辅助食管切除术在国内较大的医疗中心已逐步开展,其可行性和安全性得到国内部分同行的认可。为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患者得到安全、规范的治疗及改善预后,使该术式能够规范化应用及发展,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遵循食管癌外科治疗原则和微创操作的规范技术,制定机器人辅助食管切除术临床专家建议,
至今为止,关于心脏手术中应用纤维蛋白浓缩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还有限。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在心脏手术中的作用提出专家共识声明。
本简报中介绍的技术是SuperNO2VA。用于预防和缓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上呼吸道阻塞。
2019-07-30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移植病理学专家,从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的临床操作规范、移植心脏排斥反应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心脏的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心脏血管病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移植心脏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报告的基本内容规范、移植心
2019-07-30
妊娠合并心脏病位居发达国家产科死因首位,发展中国家仅次于产后出血。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开放和高龄产妇的增加,产妇合并心脏病的数量也在增加。合并心脏病的产妇往往需要剖宫产终止妊娠,其预后与麻醉处理是否得当密切相关。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围麻醉期管理,目前尚无全国性专家共识。本学会对2013—2017 年国内妊娠合并心脏病例数较多的67 家医院进行了麻醉管理临床路径调研, 53 家医院提供了完整临床信息,
2019-07-30
为了进一步规范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专家和移植病理学专家,从移植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临床操作规范、移植肺并发症的病理学诊断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诊断性介入肺脏病学快速现场评价技术在移植肺病理诊断中的初步应用等方面,制定器官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19 版)之肺移植病理学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019-07-25
肺移植是治疗多种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起到重要的桥接和支持作用。本指南从肺移植术前ECMO 的桥接治疗、术中的心肺支持及术后功能维持等方面,总结肺移植临床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肺移植相关临床科室提供工作指引。
2019-06-20
本文就《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中的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最佳实践进行解读,主要包括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概念、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危害、重点环节的防控建议和目标性监测,以期能为
2019年5月,美国神经介入外科学会(SNIS)标准和指南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策略的报告,主要目的是为后循环突发大血管闭塞的诊断、治疗以及血管内治疗技术提供更新建议。
2019年5月,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发布了长期机械循环支持专家共识,长期机械循环支持(LT-MCS) 是严重心衰患者的重要治疗方式,有不同的设备可供选择,本文主要针对长期机械循环支持的相关内容提供指导建议,内容涉及患者评估,术前优化以及心脏共病和非心脏共病的处理。
2019-05-16
2019年5月,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了关于吞咽困难的影像学检查标准。文章主要总结了吞咽困难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相关文献,对于存在潜在致病原因的吞咽困难患者,可进行该类钡剂检查作为初始影像学检查,对于存在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难患者,通常建议采用荧光双相食管造影剂。
随着心血管内、外科技术的发展,使更多心脏病女性患者生命延长,生存至生育年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生率为0.5%~3%,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死因之一。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妊娠合并结构异常性心脏病患者因其特殊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发产后出血者也较为常见,救治也更为棘手复杂,产科、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输血科、血液科及ICU等在内的多学科团队联合管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