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下载指南 最新发布 最多下载
共查询到39条结果
创伤性高凝血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其它

对创伤引起的高凝血症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评估、预防和治疗提出了15条建议

颅脑创伤患者脑监测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其它

颅脑创伤(TBI)患者的临床诊断、伤情判断、手术指征、治疗方案、处理效果评估及预后判断等诸多环节均需要严密的临床观察,并辅以各种脑监测技术。目前,临床拥有多种TBI监测技术,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生理学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 其它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休克常常合并低血压[定义为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脉压差<20mmHg,或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自基线下降≥40mmHg]。30%~40%的创伤患者死亡是因为失血过多导致,这类患者中10%~20%因为错误的救治方案或不恰当的治疗措施而死亡。急性失血是创伤首要

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 其它

为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康复理念,加强康复治疗的多学科合作,特制定《中国重型颅脑创伤早期康复管理专家共识(2017)》。本共识重点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可以在神经外科病房、重症医学病房床旁进行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康复管理需要神经外科、康复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科等多学科联合开展,同步开展,结合患者的颅内情况及全身情况,在充分考虑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前提下,在伤后早期制定康复计划本共识涉及早

2014 颅脑创伤后脑积水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其它

中华神经外科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中华创伤学会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通讯作者:江基尧 梁玉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一、概述颅脑创伤后脑积水(post-traumatic hydrocephalus,PTH)是颅脑创伤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和)吸收障碍、或(和)循环障碍,引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的异常改变,使得脑脊液在脑室内或(和)颅内蛛网膜下腔异

中国高血压联盟专家共识文件:夜间高血压的治疗 共识 其它

夜间高血压在中国和亚洲人群中非常普遍,这主要归因于高盐摄入量和高盐敏感性。夜间高血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的风险,与日间血压 (BP) 无关。

中国机械性眼外伤无光感眼救治专家共识(2020年) 其它

随着眼外伤救治技术进步和经验不断积累,我国濒危眼外伤的救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既往需要摘除的眼外伤无光感眼,约30%可以获得解剖修复并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探查性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眼内解剖结构修复理念的提出、

2014年中国海蜇蛰伤救治专家共识 其它

中国毒理学会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制定海蜇蛰伤的救治共识,以规范与指导临床医师对海蜇蛰伤的处理,减少救治失当。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解读 其它

2023-12-10

暂无更新

本文对《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的重要更新点进行逐一解读,以期促进理解,并为共识的进一步推广与完善做一铺垫。

创伤性勃起功能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 其它

创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ED,由于外伤或者手术损伤勃起相关的血管和/或神经、精神创伤、阴茎解剖结构损伤等所致。

《创伤性高凝血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解读 其它

创伤性高凝血症是创伤性凝血病(TIC)以血液高凝状态为主要特征的表型,具有血管内皮损伤、促凝物质过度释放、高纤维蛋白原血症、血小板高反应性、抗凝机制受损、纤溶抑制等多种特征性血凝学改变。近年来研究发现

2016 创伤性颅骨缺损成形术中国专家共识 其它

成人创伤性颅骨缺损(以下简称:颅骨缺损)是由于凹陷性粉碎性颅骨骨折、开放性颅脑损伤、重型闭合性颅脑创伤合并难治性颅高压而行去骨瓣减压术等所致。较大范围的颅骨缺损患者因大气压使局部头皮下陷,可能会导致颅内压的不平衡、脑组织移位以及大脑半球血流量减少和脑脊液循环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头痛、眩晕、易激惹、癫痫、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不适感和各种精神障碍。颅骨成形术不但能够修复颅骨缺损、恢

2021 中国专家共识:创伤后高凝血症的诊断和治疗 共识 其它

创伤性凝血病(TIC)是由创伤后组织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高凝血状态导致血栓栓塞或低凝状态导致无法控制的大出血。本文主要针对创伤后高凝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建议,涉及定义、病理生理机制、评估、预防以及

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 其它

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营养管理逐渐呈现专病化、个体化和流程化的特征,合理的营养管理流程可以保障患者的能量需求,减少营养管理相关并发症和辅助临床治疗。“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着重指出营养干预人群、营养治疗时机和营养需求量的差异特征,同时强调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和喂养模式对合理营养保障的重要价值。本共识也提出营养支持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是喂养流程的重要环节,并建议神经外

共39条页码: 2/3页15条/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