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是由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术后胃瘫的发生可能与交感
2022-04-30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aP)是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在脑血管疾病及其相关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锥体束征、共济失调和非运动症状(
2022-04-15
热消融作为一种针对甲状腺结节及相关疾病新型微创治疗方法,其在甲状腺肿瘤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但热消融术仍然存在适应证是否合适、临床诊治操作是否规范、术后如何促进康复、中医中药在热消融治疗过程如何发挥作用
2021-10-25
儿童是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有较高的患病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的特效西药有限,而单一的西药治疗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2021-02-20
本项专家共识制定的目标是综合现代与传统医学对BS的诊断和治疗管理提出建议。风湿免疫科、中医风湿科、眼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妇产科、内窥镜室、影像科和护师对B
2021-02-2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中医学之“噎膈”,近半个世纪我国食管癌中西医防治取得了丰硕成果。本项共识针对食管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以食管癌筛查与预防、中医协同放化疗、晚期食
2020-07-20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左旋多巴替代治疗是其最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因该药在PD疾病后期可诱发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中晚期PD的治疗现已成为重点与难点。目前西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近年新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对本病的诊疗需要规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共识介绍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中医分期辨证方法、实验室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的治疗方案,首次提出了中医治疗思路及中医分期辨证论治方案。
2019-07-23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性疾病,临床以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等为主要症状。可归属于中医“骨痹”“骨蚀”“骨瘤”“虚劳”“血证”“瘾瘕”等范畴。中医将其命名为“骨髓瘤”。随着对MM的深人了解、新的检测项目及新药的开发应用,有必要进一步规范MM的诊断与治疗。中医中药作为祖国医学,在MM的支持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由中国医药教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中医学定义为“髓毒劳” 。“髓”代表病位,“毒”*代表病性,“劳”代表病状。本病病机特点为邪实正虚,虚实夹杂,毒和瘀为邪实,气血阴阳不足为正虚。 目前已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MDS专家共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
2018-02-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点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临床类型可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此型在鉴别诊断中要特别注意,涉及缓解后如何进行维持治疗。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最常见。
2018-01-30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系指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胃黏膜发生的慢性非萎缩性炎症性病变,为胃黏膜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并可能伴有糜烂、胆汁反流的慢性炎症;属于中医学“胃痛”、“嘈杂”、“胃痞”等病证范畴。
2017-12-3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专业委员会于2003年重庆中西医结合消化会议制定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于2008年上海会议和2009年南宁会议对此诊治方案进行了2次讨论修改。2010年本专家委员会对FD 诊治方案又进行了进一步修订,并公布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近年来,国内外对FD基础与临
2017-04-30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本着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精神,通过对现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系统性回顾并结合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本共识,以期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Ⅰ期心脏康复方面规范化并指导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