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史向阳、沈明武ACS Nano:树枝状大分子共递送蛋白质和核苷酸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导的肿瘤化学动力学/饥饿/免疫治疗
MnO2核心尺寸为2.8nm的MGPP NP显示出有效的谷胱甘肽耗竭能力,并且在肿瘤微环境下具有良好的Mn2+释放特性,可实现Fenton样反应和T1加权磁共振(MR)成像。
Mol Cancer:孙英丽/梅倩/韩为东/赫捷/王东睿发现表观遗传重编程增强CD8+T细胞功能并改善对免疫治疗的临床反应
该研究表明Runx3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会增强CD8+ T细胞功能并改善对免疫治疗的临床反应。
浙大一院王杭祥教授/郑树森院士:三重组合的免疫原性纳米囊泡重塑肿瘤微环境以增强对临床前癌症模型的化疗/免疫治疗
作者成功构建了一种三重组合的免疫原性纳米治疗平台,其中包含聚合共轭 GEM 前药,用于协同递送多种治疗药物,包括化疗药物、ICB 抑制剂和 STING 激动剂。
Nature Communications:聂广军/赵潇团队通过磁场时空操纵细菌,实现肿瘤精准免疫治疗
第一代肿瘤细菌疗法使用天然的、活的、灭活或失活的细菌来治疗肿瘤,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第二代肿瘤细菌疗法采用了基因工程细菌,具有增强和整合的抗肿瘤功能,并提高了生物安全性。
Trends in Biotechnology:浙大张进团队综述用于免疫治疗的iPSC来源的工程化免疫细胞
基于这四种免疫细胞的自身特点,对比性地分析了不同免疫细胞在不同肿瘤免疫治疗场景下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旨在提高其有效性、安全性和通用性的基因编辑策略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苏州大学刘庄团队系统总结生物材料调节肿瘤微环境助力免疫治疗
实体瘤内不规则的肿瘤血管、缺失的淋巴回流系统、以及肿瘤内升高的间质压等微环境因素,也限制了免疫细胞特别是效应T细胞对肿瘤内部的浸润。
Cell Metabolism:肿瘤内氨水平促进T细胞耗竭,影响免疫治疗效果
大约每25个人就有1人会在其一生中患上结直肠癌。而在我国,结直肠癌年发病人数仅次于肝癌。更重要的是,近30年来,50岁以下的年轻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
Nature Cancer:张泽民团队揭示肿瘤特异T细胞特征及多癌种水平上免疫治疗作用机制
该研究通过对公共数据集的分析,提出了基于 CXCL13 表达水平识别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前后肿瘤微环境中肿瘤抗原特异 T 细胞的方法,鉴定了肿瘤特异 CD8 T 细胞的不同分化状态及其特征。
Nature子刊:聚焦超声调控细菌基因表达,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近年来基于细菌的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随着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引入,如启动子工程、智能基因线路等,有望大大提高细菌治疗肿瘤的智能性和响应性。
西湖大学马丽佳团队开发In-library Ligation策略,促进联合免疫治疗靶点高通量筛选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丽佳团队关心是否可以基于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设计出一种能够高通量筛选影响细胞表型的多基因组合的技术。
Nat Commun:将冷肿瘤转热,北大吴虹团队揭示前列腺癌免疫治疗新机制
前列腺癌是男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抗雄激素治疗,然而不少患者会进展为去势抵抗前列腺癌并发生转移(CRPC)。目前针对CRPC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治疗。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科大仓勇团队揭示肿瘤进化中癌症逃脱免疫治疗的新机制
目前,包括PD-1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在内的癌症免疫治疗,主要是通过释放T细胞,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