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rt:心脏手术后心脏起搏器植入结局
2025-03-3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心脏手术后对PPM的需求很大,主要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在单纯手术中,三尖瓣手术与PPM风险最高相关。联合手术和伴随的外科消融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心脏手术与需要植入永久起搏器的非短暂性心动过缓的风险相关。由于心脏瓣膜靠近心脏传导系统,瓣膜手术时的外科创伤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此外,在以二尖瓣为靶点的侧心房切开术或经间隔入路时也可能发生窦房结损伤。通过心脏手术后的广泛监测可以发现潜在的病理,揭示既往未诊断的传导障碍。
目前心脏手术后的PPM植入估计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的研究数据,报告的比率有很大差异。最近的分析也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通常是基于早期的数据、单中心研究或特定的手术。心脏手术会增加发生慢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但目前永久性起搏器(PPM)植入的估计依赖于非当代研究。
近日,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主要旨在探讨现代队列中不同心脏手术后30天和1年PPM植入的发生率和适应症。次要结局是10年PPM发生率和从心脏手术到PPM植入的时间。
这项基于全国人群的研究纳入了2006年至2020年瑞典所有首次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或瓣膜手术的患者。既往有PPM,既往或后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和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被排除在外。
该研究共纳入了76447例患者,其中8.2%(n=6271)接受了PPM治疗。在心脏手术后30天、1年和10年,PPM植入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9%、3.8%和9.5%。PPM的主要适应症是房室传导阻滞。三尖瓣手术在30天(6.8%,95%CI为4.3%至10.0%)和1年内(8.8%,95%CI为6.0%至12.0%)的累积发病率最高,超过二尖瓣手术(30天5.3%,95%CI为4.7%至6.0%;1年6.5%,95%CI为5.8%-7.3%),主动脉瓣手术(30天4.8%,95%CI为4.5%-5.1%;1年6.0%,95%CI为5.6%-6.3%)和CABG(30天0.74%,95%CI为0.6%-0.8%;1年1.3%,95%CI为1.2%至1.3%)。联合手术(多瓣膜和/或CABG)后30天和1年的发生率分别为6.5%(95%CI为6.0%至6.9%)和8.1%(95%CI为7.7%至8.6%)。合并消融手术进一步增加了风险(调整后危险度9.2,95%CI为7.9~10.6;p<0.001)。
由此可见,心脏手术后对PPM的需求很大,主要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在单纯手术中,三尖瓣手术与PPM风险最高相关。联合手术和伴随的外科消融进一步增加了风险。
原始出处:
Amar Taha,et al.Pacemaker implantation after cardiac surgery: a contemporary, nationwide perspective.Heart.2025.https://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25/03/28/heartjnl-2024-325321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心脏手术# #心脏起搏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