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Small:中国科学院陈俊/中国医学科学院胡毅合作研究发现逆转光动力疗法导致的肿瘤代谢共生和免疫逃避以增强抗肿瘤效果

2025-04-07 iNature iNature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纳米系统,用于光敏剂(ICG)、纳米酶(氧化铁纳米颗粒,MNP)和siMCT4(单羧酸盐转运蛋白4的siRNA)的细胞内共递送。

与传统癌症治疗相比,光动力疗法(PDT)具有精确、有效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较低的耐药风险等优点,是一种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然而,PDT会消耗氧气,肿瘤细胞中的耗氧作用可以提高乳酸的产生和外排,通过肿瘤代谢共生加速周围肿瘤细胞的生长,并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以支持肿瘤发展。

2025年2月14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陈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胡毅共同通讯在Small 在线发表题为Reversing Photodynamic Therapy-Induced Tumor Metabolic Symbiosis and Immune Evasion Delivers a Two-Punch Attack on Tumo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多功能纳米系统,用于光敏剂(ICG)、纳米酶(氧化铁纳米颗粒,MNP)和siMCT4(单羧酸盐转运蛋白4的siRNA)的细胞内共递送。

接受PDT的肿瘤细胞中,siMCT4抑制乳酸外排,从而限制细胞外乳酸相关的恶性肿瘤和免疫逃逸。同时,细胞外乳酸水平的降低和肿瘤微环境中MNP的存在都促进了M1型极化,增强了巨噬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细胞内乳酸积累和M1型巨噬细胞产生的H2O2促进MNP介导的化疗动力学疗法(CDT)。因此,IM@iPPAE@siMCT4可以调节细胞内/外乳酸水平和M1型巨噬细胞极化,对肿瘤细胞进行双重打击,规避了抗肿瘤PDT引起的问题。

图片

光动力疗法(PDT)利用活性氧(ROS)来发挥精确、有效的细胞毒作用。然而,PDT后氧气的消耗会触发肿瘤细胞向糖酵解的代谢转变,导致乳酸在细胞内积累,随后通过上调的单羧酸盐转运蛋白4(MCT4)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细胞外乳酸积累促进邻近肿瘤细胞的存活,这种现象称为肿瘤代谢共生。此外,肿瘤微环境中乳酸水平升高可能诱导巨噬细胞发生M2型极化,从而形成免疫抑制环境,促进PDT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的乳酸外排对于有效抑制PDT后肿瘤进展至关重要。

化疗动力学疗法(CDT)是一种不依赖氧的ROS介导疗法,适合治疗PDT后的缺氧实体瘤。CDT的成功取决于环境酸性pH和充足的过氧化氢(H2O2)等多种因素。细胞内乳酸的积累导致细胞质酸化,形成酸性环境,增强Fenton剂(如氧化铁纳米颗粒)催化分解H2O2转化为羟基自由基(·OH)的活性。同时,M1型巨噬细胞会释放大量的H2O2,加速Fenton反应。近期研究表明,氧化铁纳米颗粒可以刺激促炎性M1巨噬细胞的极化。低乳酸水平有利于M1型巨噬细胞,氧化铁纳米颗粒的联合利用和抑制肿瘤细胞乳酸外排是增强CDT疗效的可行策略。

详细信息在图像后面的标题中

图1 IM@iPPAE@siMCT4的合成和治疗机制示意图(摘自Small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靶向肿瘤的纳米系统,重塑实体瘤内乳酸的分布,以增强PDT/CDT协同治疗效果。该纳米系统包括磁性纳米颗粒(MNP)、吲哚菁绿(ICG)和siMCT4,封装在DSPE-PEG和聚(β-氨基酯)(PBAE)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纳米颗粒中,即 IM@iPPAE@siMCT4(ICG/MNPs@iRGD/PEG/PBAE@siMCT4)。此外,iRGD修饰增强了纳米系统的肿瘤靶向和穿透能力。在被癌细胞内化后,PBAE的质子缓冲能力促进纳米颗粒从溶酶体中逃逸,将siMCT4、MNP和ICG释放到细胞质中。808nm激光照射下,ICG吸收光能,将O2转化为单线态氧(1O2)。随着氧气消耗,PDT下肿瘤细胞倾向于采用糖酵解代谢进行能量供应,产生大量乳酸。siMCT4介导的MCT4表达下调抑制乳酸外流,导致细胞内乳酸积累和酸性细胞内环境。这种酸性环境提高了基于MNP的Fenton反应效率,生产大量·OH。通过阻断PDT下肿瘤细胞中过量乳酸的运输,MCT4表达的下调限制了对邻近肿瘤细胞的能量供应,抑制其生存。此外,降低肿瘤微环境中的乳酸水平以及MNP可促进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和随后的H2O2释放。这种智能纳米系统不仅重塑了PDT后肿瘤细胞中乳酸的分布以增强CDT,还破坏了肿瘤代谢共生并调节巨噬细胞表型,提供了更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

参考消息: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smll.202409052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413, encodeId=462a22594136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12528e35e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光动力疗法#</a> <a href='/topic/show?id=ff3212581211'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肿瘤代谢共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735, encryptionId=912528e35ec, topicName=光动力疗法), TopicDto(id=125812, encryptionId=ff3212581211, topicName=肿瘤代谢共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pr 07 10:29:44 CST 2025, time=2025-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苏大熊玲红、何学文/港中深唐本忠院士ACS Nano:多功能ALP响应型AIE探针——精准成像与协同治疗肿瘤的新突破

研究开发ALP响应型多功能AIE探针TPE-APP,能响应癌细胞中ALP被激活,实现荧光成像与协同化学动力学-光动力学癌症治疗,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Small:南方医科大学刘瑞源等团队合作研究构建多功能光疗诊断纳米粒用于肿瘤光热/光动力治疗

2-氰基噻唑是一种电子受体,与N,N-二苯基-4-(噻吩-2-基)苯胺共价连接,得到多功能光敏剂(TTNH),具有固有的NIR吸光度和相容的T2能级,促进辐射和非辐射转变。

光动力+电脉冲:吕毅教授揭秘肝胆肿瘤治疗的“秘密武器”

【医悦汇】有幸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吕毅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分享光动力疗法及电脉冲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

新疗法速递,飞秒脉冲激光光动力疗法可根除黑色素瘤

这一技术在治疗色素沉着肿瘤方面最为有效,为生物光子学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打破了色素沉着病变无法通过光疗法根除的范式。

唐本忠院士团队最新ACS Nano:AIEgen基可穿戴可见光穿透器,用于深部光动力学治疗

开发基于聚集诱导发射发光体的可见光穿透器,结合无线 LED 用于深度光动力治疗,克服 PDT 局限性,在组织中抑制炎症扩散,展现高透射率及应用前景。

南华大学袁熠/胡蓉/赵晓东教授团队《AHM》:光促进一氧化氮触发开启光动力疗法用于精准抗肿瘤

通过特异性激活和内质网靶向提供双重选择性,在体外和体内均显示出对肿瘤细胞的良好抑制作用,获得了理想的肿瘤治疗效果。这项工作为构建智能PDT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哈工程杨飘萍团队Nano Letters:双调制AIE-ESIPT光敏剂和UCNPs的共组装用于增强的NIR激发光动力治疗

光动力疗法是癌症治疗新选择,有机光敏剂开发成热点,AIE光敏剂有优势但受激发波长限制,杨飘萍团队开发双调制AIE-ESIPT型光敏剂,通过共组装策略实现NIR激发治疗,介绍研究过程和成果。

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ACS Nano: 基于共轭聚合物复合纳米粒子的钙介导细胞黏附增强实现抗转移和抗肿瘤协同治疗

介绍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设计的纳米粒子,通过 PDT 和钙超载协同抗肿瘤及增强钙黏素黏连抗转移,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南洋理工赵彦利JACS:基于第二近红外窗口响应性金属-有机框架的光敏剂可通过协同铁死亡和STING激活用于肿瘤免疫治疗

光动力疗法(PDT)有望用于癌症治疗,为解决肿瘤微环境缺氧阻碍其疗效的问题,南洋理工大学赵彦利等开发纳米平台 Fe - THBQ/SR,结合多种机制协同增强治疗效果,相关成果发表于 JAC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忠良、张象涵团队Nano Letters:绕过Ca2+内流:核靶向近红外花菁光敏剂在抗转移光动力治疗中的应用

西安电子科大团队在《Nano Letters》发研究论文,提出创新光动力疗法,开发核靶向近红外花菁光敏剂,可抑制肿瘤转移,阐述其原理、体外及体内验证情况,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