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ACS Nano: 基于共轭聚合物复合纳米粒子的钙介导细胞黏附增强实现抗转移和抗肿瘤协同治疗

2024-09-05 BioMed科技 BioMed科技 发表于上海

介绍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设计的纳米粒子,通过 PDT 和钙超载协同抗肿瘤及增强钙黏素黏连抗转移,为癌症治疗提供新策略。

图片

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癌症治疗取得了蓬勃发展,但肿瘤转移仍然是癌症治疗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原发肿瘤的种子,循环肿瘤细胞有能力脱离主要肿瘤组织,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寻找其他位置定居并生长为转移性肿瘤。据报道,癌症转移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诱因。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为高效且具有抑制转移效果的癌症治疗策略。

钙黏素是参与细胞间粘附的关键分子之一,通过同源聚合的机制并依赖Ca2+介导细胞黏着。当细胞外Ca2+浓度足够高时,所有的钙结合位点都会被饱和,这时钙粘蛋白就会采用刚性的棒状二聚体构象来增强其黏附功能。因此,通过调节细胞外Ca2+浓度来增强肿瘤细胞黏附有望用于抗肿瘤转移治疗。Ca2+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第二信使,正常情况下,由于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缓冲功能以及许多跨膜泵或通道的Ca2+运输,细胞内Ca2+稳态很难被破坏。然而,氧化应激对钙通道和亚细胞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使细胞Ca2+水平不能被调节到正常状态,导致钙超载诱导的细胞死亡。因此,利用光动力疗法(PDT),结合钙超载,有望实现高效的抗肿瘤治疗。然而,目前为止,具有钙介导的抗转移和钙超载+PDT联合抗肿瘤的钙复合生物材料尚未见报道。

近期,陕西师范大学唐艳丽教授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具备高效的抗肿瘤和抗转移功效的碳酸钙-共轭聚合物复合纳米粒子PFV/CaCO3/PDA@PEG(图1),该纳米粒子在肿瘤弱酸性环境中破裂分解,释放出的共轭聚合物和Ca2+可通过PDT和钙超载协同作用高效地杀死肿瘤细胞,并通过增大细胞外Ca2+水平增强肿瘤细胞膜上的钙黏素黏连,达到抑制肿瘤细胞脱落转移的效果。因此,这项工作为设计同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纳米药物用于治疗癌症提供了新策略。相关工作以“Calcium-Mediated Cell Adhesion Enhancement-Based Antimetastasis and Synergistic Antitumor Therapy by Conjugated Polymer–Calcium Composite Nanoparticles”为题发表在ACS Nano上。

图片

图1:PFV/CaCO3/PDA@PEG复合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抗转移机理图

为了使共轭聚合物与Ca2+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作者设计并合成了在侧链上含有2个氨基和4个羧酸基团的水溶性共轭聚合物PFV-COOH,其羧氨结构与乙二胺四乙酸相似,可有效配位Ca2+(图2a)。进一步地,通过气相扩散法成功制备了共轭聚合物-钙复合纳米粒子PFV/CaCO3/PDA@PEG(图2b)。

图片

图2:PFV-COOH的合成路线及PFV/CaCO3/PDA@PEG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示意图

作者首先在细胞水平探究了所制备的PFV/CaCO3/PDA@PEG的抗肿瘤机理。利用活性氧指示剂DCFH-DA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光照处理的PFV-COOH和PFV/CaCO3/PDA@PEG在细胞内更高效地产生ROS(图3a)。与此同时,CaCO3/PDA@PEG组也呈现出较弱的绿色荧光,表明Ca2+的持续积累也会放大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纳米粒子产生的ROS以及钙超载,可双重放大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这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具有关键作用。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是细胞凋亡、钙稳态等多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关键纽带,据报道,细胞内钙超载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触发细胞死亡。作者利用线粒体JC-1染料作为评价线粒体功能的探针。结果显示,在光照条件下,PFV/CaCO3/PDA@PEG孵育后的细胞显示出更强的绿色荧光,表明该纳米粒子对线粒体具有更强的损伤(图3b-c)。茜素红染色实验证实了PFV/CaCO3/PDA@PEG+光照实验组钙结节含量显著增强(图3d、e)。MTT细胞毒性实验也显示光照纳米粒子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图3f)。以上实验表明PFV/CaCO3/PDA@PEG具有PDT和钙化双重抗肿瘤治疗功能。

图片

图3:PFV/CaCO3/PDA@PEG复合纳米粒子的抗肿瘤性能评估

据报道,当细胞外钙浓度小于0.05 mM时,钙粘蛋白只能维持较弱的刚性,导致细胞间黏连减弱。随着细胞外钙浓度的升高,相邻的钙黏蛋白相互作用形成钙黏蛋白顺式二聚体或反式二聚体(图4a)。PFV/CaCO3/PDA@PEG纳米颗粒在肿瘤酸性环境中发生裂解,导致细胞外Ca2+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可以推断只有顺式二聚体或反式二聚体的存在,这将大大增强钙黏素结构域间连接的刚性,降低癌细胞转移的概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迁移实验表明,PFV/CaCO3/PDA@PEG纳米粒子对于4T1和MCF-7细胞具有显著增强细胞黏附、降低细胞迁移概率的效果(图4b-g),有力地证实了上述结论。同时,该策略也为癌症转移的抑制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

图4:PFV/CaCO3/PDA@PEG复合纳米粒子的抗转移性能评估

为了研究PFV/CaCO3/PDA@PEG在体内的抗肿瘤治疗效果,作者使用Balb/c小鼠建立了转移型4T1荷瘤小鼠模型(图5),尾静脉注射PFV/CaCO3/PDA@PEG纳米粒子后,经过光疗,第20天肿瘤抑制率达到89%,再次证实了PFV/CaCO3/PDA@PEG光照组具有协同高效的抗肿瘤功效。对21天的小鼠进行解剖并摘取各组小鼠的肺器官,并用Bouin’s溶液进行固定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的转移情况(图6),实验结果表明,PFV/CaCO3/PDA@PEG治疗组小鼠的肺转移结节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减少,抗转移抑制率达到88%,表明PFV/CaCO3/PDA@PEG光照组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转移治疗效果。

图片

图5:PFV/CaCO3/PDA@PEG复合纳米粒子对4T1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

图片

图6:PFV/CaCO3/PDA@PEG复合纳米粒子的抗转移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该研究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肿瘤微环境激活的多功能纳米平台,为癌症治疗和抑制肿瘤转移提供了新方法。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唐艳丽教授为该论文的唯一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贺俊妮、王谕泽任雨欣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陕西省科技厅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4c0577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4211, encodeId=44372224211e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06a2e1405a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癌症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912528e35e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光动力疗法#</a> <a href='/topic/show?id=bd52118e461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钙黏素#</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5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8735, encryptionId=912528e35ec, topicName=光动力疗法), TopicDto(id=71405, encryptionId=06a2e1405a8, topicName=癌症治疗), TopicDto(id=118746, encryptionId=bd52118e4614, topicName=钙黏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Sep 05 13:19:07 CST 2024, time=2024-09-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Nature:个性化癌症治疗新时代:肿瘤内在疫苗接种(ISV)技术带来的希望

肿瘤内在疫苗接种策略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癌症免疫治疗方法,它不仅有望解决目前个性化癌症疫苗面临的挑战,还可能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广泛、更持久的治疗效果。

Nature:粪菌移植:突破癌症免疫疗法瓶颈的新曙光

粪便微生物移植在癌症治疗中展现潜力,能改善免疫疗法响应,但面临供体、筛选等挑战,研究正探索标准化和替代方法,前景广阔。

苏大熊玲红、何学文/港中深唐本忠院士ACS Nano:多功能ALP响应型AIE探针——精准成像与协同治疗肿瘤的新突破

研究开发ALP响应型多功能AIE探针TPE-APP,能响应癌细胞中ALP被激活,实现荧光成像与协同化学动力学-光动力学癌症治疗,体内外实验均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大咖谈 | 地舒单抗十年临床热点问题精粹

随着地舒单抗SRE适应症进入国家医保乙类目录,这一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负担性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更多骨转移患者带来了希望。

驱动癌症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机制

异常免疫反应被广泛认为是癌症的标志,并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靶点。

中山大学宋尔卫院士研究团队:高脂肪饮食促进癌症发展和导致不良预后,背后的机制找到了!

来自中山大学的宋尔卫院士以及其团队揭开了高脂饮食的又一大危害——诱发乳腺癌、黑色素瘤等癌症,并明确了背后机制。

南通大学Nano Letters:双响应仿生纳米材料的声动力学和铜死亡作用可在癌症治疗中实现精确的线粒体干预

该研究开创了一种精确的声动力学铜死亡的仿生方法,有望彻底改变癌症治疗。

警惕这种氨基酸!Nature子刊:中山大学最新,这一“必需氨基酸”吃太多,恐加速肿瘤生长,抑制抗癌疗效!

Nature Cancer:膳食中苏氨酸补充太多,可能会加速肿瘤的生长,对抗癌症治疗的效果;相反,如果在膳食中对苏氨酸进行限制,则能够增强抗肿瘤疗效!

FGFR靶向治疗的临床进展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基因的改变在多种癌症中很常见,并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FGFR靶向药物,包括小分子抑制剂和单克隆抗体,一些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

Nature Methods:革新癌症治疗:EpiChem技术揭示药物与染色质结合的单细胞层面机制

介绍了一种新方法EpiChem,这是一种原位单细胞联合绘图技术,能够同时测量小分子药物与染色质的结合以及多模态的表观基因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