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不同ART方案下,HIV感染孕妇围产期风险依旧高悬?何解?

2025-02-21 感染前沿 感染前沿 发表于陕西省

本文基于一项发表于AIDS的系统回顾的研究结果,探讨接受不同类别ART的HI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HIV的孕妇相比,不良围产期结局的风险差异。

HI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尤其在孕妇群体中,HIV感染不仅威胁母体健康,还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深远影响。尽管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显著改善了HIV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但HIV感染孕妇在围产期仍面临较高的不良结局风险。

本文基于一项发表于AIDS的系统回顾的研究结果,探讨接受不同类别ART的HI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HIV的孕妇相比,不良围产期结局的风险差异。

图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全面检索Medline、CINAHL、Global Health和EMBASE等数据库,收集了1980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发表的相关研究。

研究纳入标准为评估接受基于NNRTI、基于蛋白酶抑制剂或基于INSTI的ART方案的HI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HIV的孕妇相比,不良围产期结局风险的研究。

围产期结局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等11种。通过随机效应元分析,对不同ART方案下WHIV的不良围产期结局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估。

主要发现

01 基于NNRTI的ARI

接受基于NNRTI的ARI(主要为依非韦伦或奈韦拉平)的HIV感染孕妇,与未感染HIV的孕妇相比,早产、极早产、低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和极小于胎龄儿的风险显著增加。这些风险在EFV和NVP两种具体药物中均有所体现。

02 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的ART

接受基于蛋白酶抑制剂的ART(主要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HIV感染孕妇,不良围产期结局的风险进一步升高,包括早产、极早产、自发性早产、低出生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和极小于胎龄儿。

这些风险在ART启动时间、国家收入水平和研究质量等不同亚组分析中均保持一致。

03 基于INSTI的ART

尽管基于INSTI的ART(主要为多替拉韦)作为当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接受该方案的HIV感染孕妇仍面临早产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

然而,由于相关数据有限,对于基于INSTI的ART与其他ART方案之间的直接比较尚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采用何种ART方案,HIV感染孕妇在围产期的不良结局风险均高于未感染HIV的孕妇。这一发现强调了进一步优化ART方案、改善HIV感染孕妇围产期结局的重要性。尽管基于INSTI的ART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仍需持续关注。

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当前研究领域的不足,如缺乏对不同INSTI和蛋白酶抑制剂具体药物的研究、数据异质性较高等。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这些方面,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证据支持临床决策。

研究结论

HIV感染孕妇在接受ART过程中仍面临较高的不良围产期结局风险。为降低这些风险,需进一步优化ART方案、加强围产期管理和监测。

同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不同ART方案的具体效果和安全性评估,为HIV感染孕妇提供更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通过持续努力和改进,我们有望为HIV感染孕妇及其胎儿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未来。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222, encodeId=eb612253222e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dbd88e6e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HIV#</a> <a href='/topic/show?id=c256406235b'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围产期#</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876, encryptionId=edbd88e6e7, topicName=HIV), TopicDto(id=40623, encryptionId=c256406235b, topicName=围产期)],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Feb 24 00:27:32 CST 2025, time=2025-02-24,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2-24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OFID:肝脂肪变性在携带HIV的瘦人中普遍存在,并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暴露相关

尽管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增加了HIV (P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但肝病已经成为PHIV老龄人群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逆转治疗困境,达芦那韦/利托那韦+DTG:在NNRTI失败后重塑二线治疗巅峰之选

该研究旨在评估HIV感染者的最佳二线ART方案,其结果为NNRTIs治疗失败的二线治疗选择提供了新思考,感染前沿特此报道。

HIV感染者如何摆脱HCV的“纠缠”?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康文主任分享“HIV/HCV合并感染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感染前沿特将精华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eGastroenterology:基于空间转录组学揭示HBV及其与HDV和HIV共感染的生物学特征

该研究首次利用空间转录组技术解析HBV及其与HDV和HIV共感染的生物学特征。

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在ART期间对HIV持久性和免疫动力学有何影响?

研究评估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对 HIV 感染者的影响,结果表明疫苗安全但未显著刺激免疫系统引起 HIV RNA 转录,虽有一些发现但多为阴性,未来需用更敏感标记物评估 HIV 储存库及选免疫原性疫苗。

感染猴痘,免疫反应经历怎样的变化?HIV是否会使得病情雪上加霜?

近期,发表于The Lancet Microbe的一项研究比较了猴痘患者在诊断后6个月的免疫反应,并评估其对疾病严重程度和病毒清除动力学的影响,感染前沿特此报道。

真实世界中,HIV感染者改用以多拉韦林为基础的ART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如何?

近期发表于The Lancet HIV的一项研究评估了HIV感染者改用以多拉韦林为基础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感染前沿特此报道。

沈银忠教授:HIV患者感染相关肝损害的识别与处理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沈银忠教授曾分享“HIV患者感染相关肝损害的识别与处理”,感染前沿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FTC/TAF为HIV暴露前预防添新证据

近期,DISCOVER 144周开放标签扩展研究结果在The Lancet HIV正式发表,为FTC/TAF用于PrEP再添力证,感染前沿特此报道。

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天津医科大学王静雅/蒋贝/李颖:揭示HIV感染者感染猴痘免疫细胞特征

该研究揭示了HIV感染者感染猴痘从急性期到恢复期外周血免疫细胞特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