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JCO:RAS和ALK突变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中带来不利预后

2025-04-10 儿童肿瘤前沿 儿童肿瘤前沿 发表于陕西省

本研究确定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时潜在可治疗的基因异常发生率,发现ALK改变的总体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且不同ALK突变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同。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源于发育中周围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分子特征和临床治疗结局。尽管采用了多模式综合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生存率仍仅约50%,治疗现状不容乐观。部分高危患者中具有特定的分子特征,如节段性染色体畸变、MYCN扩增以及14%的患者存在ALK改变(突变/扩增)。复发的神经母细胞瘤中ALK和RAS-MAPK通路突变频率也显著升高。

以往研究对于亚克隆突变在诊断时的临床意义尚未明确,不同回顾性研究由于采用的方法不同、对低频变异的检测灵敏度各异,导致相关报道存在矛盾。此外,克隆性与亚克隆性RAS 通路、TP53突变以及ATRX异常的预后意义也尚未见报道。

近日,Yael P. Mossé等人在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上发表题为 Frequency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lonal and Subclonal Driver Mutations in High-Risk Neuroblastoma at Diagnosis: A Children's Oncology Group Study 的论文,采用统一、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超深度测序方法,对已完成的COG III期ANBL0532试验中的关键神经母细胞瘤相关基因进行检测,明确这些基因异常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定义具有预后意义的变异等位基因频率(VAF)阈值,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图片

首先,作者统计分析了242例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基线特征。从分期来看,ALK异常患者中III期和IV期占比远高于ALK野生型患者,提示ALK状态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MYCN扩增在ALK异常患者中更常见,且二者共同发生对预后影响大。

其次,作者运用定制的NGS panel,检测发现38%的患者肿瘤存在致病改变。其中,ALK异常的比例为24.8%,包括21.5%的激活突变和3.3%的异常扩增。RAS通路突变占7.9%,TP53致病性变异占4.5%,ATRX功能缺失性异常占9%。上述数据表明,多种基因的异常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中较为常见,为后续研究这些异常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提示针对这些基因异常开发靶向治疗方案的潜在方向。

再次,作者聚焦于ALK和RAS-MAPK通路变异(VAF≥5%)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表明,携带任何ALK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和总生存率(OS)低于ALK野生型患者。其中,ALK扩增患者预后尤其不佳。携带VAF≥5%激活型ALK突变的患者,其EFS和OS也明显低于野生型。对于RAS通路,虽然整体突变组与野生型组无差异,但VAF≥5%的激活突变患者预后更差。这表明ALK和RAS-MAPK通路特定变异与不良预后相关,为临床风险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了关键依据。

图片

图1:携带ALK突变患者的VAF分层预后

图片

图:携带RAS突变患者的VAF分层预后

MYCN扩增与ALK异常在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中经常同时出现,且这种共现预示着较差的预后。同时存在MYCN扩增和ALK突变(VAF≥5%)的患者,5年EFS和OS明显低于MYCN扩增但ALK野生型的患者。不过,ALK突变(VAF≥5%)在无 MYCN 扩增的肿瘤中对预后的影响,因患者数量少难以定论。这表明 MYCN 扩增与 ALK 异常的共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对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策略有重要意义。

图片

图:MYCN扩增和ALK突变并存患者的EFS和OS

由于TP53突变患者数量较少,对其预后影响的评估受限。而ATRX异常似乎对预后影响不明显,携带ATRX异常的患者与ATRX野生型患者相比,5年E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总体样本量有限,这些结论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本研究确定了高危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时潜在可治疗的基因异常发生率,发现ALK改变的总体发生率高于以往报道,且不同ALK突变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同。同时,该研究表明MYCN扩增与ALK突变共现频率较高,这类患者预后差,研究支持将VAF≥5%作为ALK异常患者接受ALK靶向药物劳拉替尼治疗的标准。此外,该研究强调了对高危神经母细胞瘤患者进行早期分子分层的重要性,为识别超高危患者和开发创新疗法提供依据。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823, encodeId=9bd32259823e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3c1ee4340c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神经母细胞瘤#</a> <a href='/topic/show?id=787741e439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基因异常#</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1743, encryptionId=787741e439d, topicName=基因异常), TopicDto(id=74340, encryptionId=3c1ee4340c9, topicName=神经母细胞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Apr 10 00:40:18 CST 2025, time=2025-04-10,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论文解读| Hong-Gang Wang教授团队揭示化疗如何通过小细胞外囊泡加速神经母细胞瘤转移

该研究揭示了DNA损伤性化疗药物如何影响神经母细胞瘤sEVs的分泌和内容物,以及这些sEVs如何影响转移。

iNKT细胞以CD1d限制性方式“杀死”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介导抗肿瘤活性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有助于肿瘤进展,但TAM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作用尚未确定。

JCO:儿童神经母细胞瘤5年幸存者后续肿瘤的长期风险

荷兰儿童癌症幸存者研究(DCCSS)-LATER队列中的563名5年神经母细胞瘤幸存者的相关数据,评估了神经母细胞瘤幸存者罹患后续恶性肿瘤 (SMN)和后续非恶性肿瘤 (SNMN)的风险因素,该研究近

创纪录!Nature头条:CAR-T疗法让致命脑癌患者无癌生存超18年

2004 - 2009 年用第一代 CAR - T 技术治疗 19 例复发 / 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患儿,部分患儿达长期缓解,1 例缓解超 18 年,显示该疗法对神经母细胞瘤有长期疗效。

Nature Medicine:异体CAR-T细胞疗法:为复发性神经母细胞瘤带来转机

该研究的结果为异体CAR-T细胞治疗在高风险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其他类型癌症的免疫疗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肚子鼓得像皮球,眼睛黑得像熊猫?2岁宝宝竟被这种“儿童癌王”盯上!

2 岁乐乐确诊神经母细胞瘤,该瘤好发 5 岁内儿童。介绍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手术、放疗、维持治疗),个性化分层治疗或可改善预后,远期效果待验证。

Cell子刊:利用新型降解剂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提供潜在新方案

作者开发了一种选择性Aurora-A降解剂HLB-0532259能够靶向诱导N-Myc降解,并在治疗MYCN扩增的神经母细胞瘤方面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Nat Med:异体GD2 CAR-T在治疗高危神经母细胞瘤中展现出希望

尽管这项研究存在局限性,特别是样本量很小,只有五名患者接受了治疗。此外,既往治疗的高度异质性使得结果难以推广。但在所述晚期疾病患者病例系列中,该方法表现出令人鼓舞的安全性和抗肿瘤活性,值得在正式的 I

Cancer Discovery:追踪化疗后的顽抗癌细胞,揭秘高危神母复发机制

研究利用单细胞核RNA测序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识别并表征了在治疗期后仍存活的恶性癌细胞,揭示其化疗逃逸机制与化疗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及NFκB通路激活有关,为降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的复发率提供了关键思路。

Lancet子刊:新联合方案治疗复发性神经母细胞瘤显疗效

Lancet Oncology 文章介绍 RIST-rNB-2011 二期临床试验,对比 RIST 组和对照组治疗复发性 / 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RIST 组可延长生存期,为一线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