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Stroke:脑血容量减少与大面积核心缺血梗死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2024-09-13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CBV<42% ≥68 mL 最有效地预测大核心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证实了其与其他参数(如最大时间)在管理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方面的价值。

最近的大型核心试验强调了机械血栓切除术 (MT) 在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有效性。可变的灌注成像阈值和较差的 Alberta Stroke Program 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可靠性强调了 MT 患者选择需要更标准化、定量的缺血测量。我们旨在确定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伴明显缺血核心患者的不良结局最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参数。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 2019 年 7 月 29 日至 2023 年 1 月 29 日约翰霍普金斯医疗企业内 2 个综合卒中中心(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东巴尔的摩和湾景医学校区)的 2 个综合卒中中心在一个持续维护的数据库中,我们纳入了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患者缺血核心体积定义为相对脑血流量 <30% 和 ≥50 mL,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或早期艾伯塔省中风计划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 <6。我们使用受试者的操作特征来寻找脑血容量 (CBV) <34%、38%、42% 和相对脑血流量 >20%、30%、34%、38% 和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4 、 6 、 8 和 10 秒等参数的最佳临界值。主要结局是不良结局 (90 天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 4-6)。根据年龄、性别、糖尿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静脉溶栓和 MT 调整多变量模型。

结果共确定了 59 例缺血核心较大的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CBV<42% ≥68 mL 与不良结果相关(90 天改良 Rankin 量表评分 4-6),曲线下面积为 0.90(95% CI,0.82-0.99)在总队列和仅 MT 队列中。在这个 CBV 阈值的二分法下,≥68 mL 组患者表现出显著较高的相对脑血流量、达到最大 >8 和 10 秒体积、较高的 CBV 体积、较高的 HIR 和较低的 CBV 指数。包含 CBV<42% ≥68 mL 的多变量模型稳健地预测了两个队列中的不良结局 (仅 MT 亚组的曲线下面积为 0.87 [95% CI,0.75-1.00])。

综上,CBV<42% ≥68 mL 最有效地预测大核心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证实了其与其他参数(如最大时间)在管理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方面的价值。

原始出处:

Decreased Quantitative Cerebral Blood Volume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Outcomes in Large Core Patients. https://doi.org/10.1161/STROKEAHA.124.04748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5593, encodeId=9f9f22255931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fa10e93597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缺血性卒中#</a> <a href='/topic/show?id=e4c0439960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大血管闭塞#</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43996, encryptionId=e4c04399608, topicName=大血管闭塞), TopicDto(id=79359, encryptionId=fa10e93597f, topicName=缺血性卒中)],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Sep 13 10:38:09 CST 2024, time=2024-09-13,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CTA中“餐巾环”征斑块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是一种快速成像技术,对患者运动具有优异的稳健性,可以提供颅外和颅内动脉斑块特征的额外信息。

BMJ子刊:王拥军教授团队揭示被忽视的中国患者卒中孟德尔病因

回顾临床表型后,脑卒中单基因原因发生率为2.2%。

stroke:农村医院在指南推荐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二级预防和预后方面的表现

与城市医院相比,农村医院的溶栓利用率较低,治疗时间较慢。

好文推荐 | 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特征构建缺血性卒中患者预测模型的研究

本研究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相关特征建立预测模型,旨在为IS患者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综述】膜联蛋白A5在缺血性卒中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笔者就ANXA5的多种功能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EMM:天津医科大学施福东团队揭示富组氨酸糖蛋白在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中的潜在作用

该研究表明,HRG水平的波动可能反映了tPA治疗及其相关的HT。HRG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抵消tPA诱导的免疫异常和AIS患者的HT。

JAHA:使用ACEI/ARB与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癫痫风险降低相关

卒中是获得性成人癫痫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脑血管疾病占新诊断癫痫的50%。高血压患者缺血性卒中后使用ACEI/ARB与PSE风险降低相关,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

JAMA Netw Open:王伊龙团队发现轻型卒中72小时内双抗治疗是否有效(INSPIRES亚组研究)?

急性轻度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90天内发生继发性卒中的高风险密切相关(8%~10%的患者)。目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被视为预防此类患者早期复发性卒中的重要策略。多项研究已经

拓展阅读

揭秘黄熊方:网络药理学揭示其治疗中风的神奇力量!

文章探究了HXF治疗IS的有效成分及潜在机制。

Stroke:卒中类型、缺血性卒中亚型与卒中后认知轨迹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患者在多个认知领域(包括全球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和记忆功能)均表现出显著的认知功能下降。

Circ Res:张宏冰/王婧教授团队揭示靶向高尔基膜蛋白1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

“GOLM1 Promotes Atherogenesis by Activating Macrophage EGFR-ERK Signaling Cascad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GOLM1在动脉粥

JAHA:房颤诊断年龄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关系

房颤(AF)是全球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在上升。房颤诊断年龄越小,随后发生缺血性中风的风险越高。

【综述】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无效再通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笔者对无效再通的机制及其基线特征、血液、影像学等标志物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早发现、早识别无效再通患者,为预防和治疗无效再通提供思路。

JAHA: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和其它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在未接受口服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中,NFL是唯一与缺血性卒中和死亡风险显著且独立相关的神经胶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