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研究证实:每天睡这么久最好,睡多了也会折寿!

2025-04-03 国际科学 国际科学

一项超 32 万成年人队列研究发现,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呈 “J 型” 曲线,7 小时睡眠全因死亡风险最低,过长或过短睡眠均增风险,涉及心血管病与癌症等。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充足的睡眠常常被视为是一种奢侈品。

很多大城市里的上班族,做梦都想睡个懒觉。

然而,一项涵盖超32万名成年参与者的大型队列研究却告诉我们,睡眠太长可能并不好。

这项研究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涉及来自日本、中国、新加坡和韩国的多个队列。

经过近14年的随访,结果令人震惊:睡眠时间与全因死亡率之间呈现出明显的“J型”曲线。

研究显示,每晚7小时的睡眠是全因死亡风险最低的“黄金时段”。

此外,睡得太少或太多,均可能增加死亡风险。

具体来看,男性每晚睡眠超过7小时,尤其是达到8、9甚至10小时,全因死亡风险分别提升9%、18%和43%。

而如果每晚睡不到5小时,死亡风险也会增加16%

对于女性,情况同样严峻:

每晚少睡或多睡1小时,死亡风险都有所上升,尤其当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或更久时,风险增加幅度更为显著,男性增加43%,女性则高达55%。

这项研究不仅关注全因死亡率,还探讨了睡眠时间对心血管疾病和癌症致死原因的影响。

结果显示,心脏健康与睡眠时长密切相关。

男性若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或超过10小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显著增加。

女性的心脏对睡眠的“敏感度”似乎更高,轻微低于7小时的睡眠时间,风险便可增加12%-49%

在癌症死亡风险方面,男性同样需警惕:

7小时睡眠是“护身符”,一旦超过8小时,癌症死亡风险便会随之上升,达到59%的风险提升。

而女性如果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风险也会增加23%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7小时的睡眠如此关键?

科学家们认为,适度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维持免疫功能和心理健康。

过度或不足的睡眠则可能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

这么看来,这项研究确实颠覆了我们对睡眠的认知。

睡眠不是越多越好,8小时也并不是最佳睡眠时长,而确保每晚约7小时的睡眠,才可能是维持心脏健康、抵御癌症风险,以及延长寿命的最佳时长。

参考文献: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2837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147, encodeId=4b55225914ead,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74529332b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全因死亡率#</a> <a href='/topic/show?id=dfb71133909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睡眠时长#</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332, encryptionId=874529332ba, topicName=全因死亡率), TopicDto(id=113390, encryptionId=dfb71133909c, topicName=睡眠时长)],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04 19:06:24 CST 2025, time=2025-04-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JAHA:循环中鞘脂水平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血浆鞘脂类(包括神经酰胺和鞘磷脂)在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风险中的作用。神经酰胺和鞘鞘磷脂与死亡率关联的方向和程度根据脂肪酸酰化到鞘鞘主干碱的长度而有所不同。

Cardiovasc Diabetol:陆运教授揭示危重房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比值指数与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在患有房颤的危重患者中,较高的SHR指数水平与30天、90天、180天和365天的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SHR指数可作为评估房颤严重程度和指导ICU房颤患者治疗的有效指标。

Arthritis Care Res:农村自身免疫或炎症性风湿病(AIRD)患者COVID-19后2年内全因死亡率分析

农村地区居住是AIRD患者在COVID-19感染后2年内全因死亡率增加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Arthritis Res Ther:饮食模式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因死亡率的影响大吗?

健康且抗炎的饮食模式可显著降低RA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提示饮食干预可能是一种改善患者预后、延缓疾病进展的重要策略。

个子并非越高越好!研究发现:男性长到最佳身高,对心脏才最好!

这项研究深度剖析了成人身高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联系,并得出了这一令人意外的结论。

Eur J Prev Cardiol:南京医科大学:载脂蛋白A水平越高,心血管死亡率越低!

该研究发现脂蛋白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有关。研究结果加强了脂蛋白水平与心脏健康之间关系的证据,并为调节脂蛋白水平以促进心脏健康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和策略。

Heart:体重增加与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关系

在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个体中,体重的大幅增加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的高风险相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与死亡率之间联系的具体机制。

仅用NHANES数据库,0实验,哈尔滨医科大学就发了1区Top!最新研究:特定宏量营养素组合或可降低死亡风险

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团队在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发表了研究成果,利用NHANES数据库全面分析宏量营养素群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