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Rheumatology: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临床特征及预后

2025-03-27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本研究首次通过多中心队列证实,PLN与MLN在血清学特征及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肾炎(LN)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慢性肾脏病(CKD)甚至终末期肾病(ESRD)。根据国际肾脏病理学会(ISN/RPS)分类,LN主要分为增殖性(PLN,类III/IV)、膜性(MLN,类V)及混合性病变。尽管近年生存率显著提高,但LN患者仍面临较高的CKD进展风险。既往研究多集中于单中心或特定人群,缺乏多中心大样本对PLN与MLN的直接比较。此外,关于预测CKD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及临床指标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通过葡萄牙全国多中心队列(Reuma.pt),比较PLN与MLN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探究CKD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为优化LN管理提供依据。

本研究纳入2008-2016年葡萄牙风湿病注册数据库(Reuma.pt)中经活检确诊的260例LN患者,包括174例PLN(类III/IV)、47例MLN(类V)及10例混合性LN。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年(IQR 11),数据来源于回顾性队列分析,结合前瞻性登记。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CKD进展风险,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差异。主要终点为诊断LN后进展至CKD(eGFR<60 mL/min/1.73 m²),次要终点包括1年内完全/部分肾脏反应率(基于EULAR/ERA-EDTA标准)。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补体水平(C3/C4)及抗双链DNA(anti-dsDNA)抗体等。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ROC曲线确定变量截断值,并通过Bonferroni校正调整多重比较。

研究结果

1. 患者基线特征

· 人口学:中位年龄30岁(IQR 18),女性占比87%。MLN组非洲裔比例更高(17.4% vs PLN组8.5%,P=0.083),但性别、病程等无显著差异。

·  实验室表现:PLN组血清肌酐更高(0.80 mg/dl vs MLN组0.70 mg/dl,P=0.003),eGFR更低(98±32 vs 112±20 mL/min/1.73 m²,P=0.002)。MLN组抗dsDNA阳性率较低(48% vs 92%,P<0.001),补体水平接近正常(C3 0.85±0.33 g/L vs PLN组0.65±0.26 g/L,P<0.001)。

2. 治疗反应与预后

·  1年肾脏反应率:62%患者达到完全反应(蛋白尿<500-700 mg/24h且eGFR>81 mL/min/1.73 m²),5%部分反应,33%无反应。低基线蛋白尿者更易获完全反应(P=0.003)。

·  CKD进展:38例(14.6%)进展至CKD,其中PLN占84%。eGFR≤75 mL/min/1.73 m²(HR 23,95% CI 8–62,P<0.001)、未达肾脏反应(HR 10.32,P<0.001)、年龄≥36岁(HR 3.79,P<0.001)及诱导治疗使用硫唑嘌呤(HR 3.34,P=0.008)为独立危险因素。

·  长期生存:10年肾脏生存率为96%,患者生存率为93%。MLN组5年生存率略优(98% vs PLN组90%,但P=0.091)。

3. 路径生理差异

· MLN组更常合并抗核糖核蛋白(anti-RNP)抗体(48% vs PLN组28%,P=0.016),而PLN组神经病变发生率更高(79% vs 62%,P=0.022)。

· 蛋白尿水平在两组无显著差异(中位uPCR 1700 mg/g),但肾病范围蛋白尿比例相近(24% vs 19%,P=0.620)。

单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的慢性肾脏病风险比及潜在预测因子

本研究首次通过多中心队列证实,PLN与MLN在血清学特征及预后上存在显著差异:PLN组抗dsDNA阳性率高、补体水平低,更易进展至CKD;而MLN组虽肾脏功能基线较好,但抗RNP抗体阳性提示潜在免疫通路差异。eGFR≤75 mL/min/1.73 m²在1年时为CKD最强的预测因子(HR 23),提示早期肾功能恶化需紧急干预。临床实践中,监测eGFR、评估抗dsDNA及补体水平可能有助于分层管理。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病理机制差异,以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延缓LN向CKD进展。

原始出处:

Farinha F, Barreira S, Couto M, Cunha M, Fonseca D, Freitas R, Inês L, Luís M, Macieira C, Prata AR, Rodrigues J, Santos B, Torres R, Pepper RJ, Rahman A, Santos MJ. Ris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260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analysis of a nationwide multicentre cohort with up to 35 years of follow-up. Rheumatology (Oxford). 2025 Mar 1;64(3):1201-1209. doi: 10.1093/rheumatology/keae236. PMID: 38648778; PMCID: PMC11879298.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7937, encodeId=fd56225e937bf,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77e66814e1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狼疮性肾炎#</a> <a href='/topic/show?id=112222886b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临床特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886, encryptionId=112222886b8, topicName=临床特征), TopicDto(id=68147, encryptionId=77e66814e1f, topicName=狼疮性肾炎)],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Mar 27 11:01:13 CST 2025, time=2025-03-27,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不同病理类型儿童狼疮性肾炎具体治疗方案

不同病理类型儿童狼疮性肾炎具体治疗方案推荐。

Lupus Sci Med:循环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残留物作为预测狼疮性肾炎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探讨狼疮性肾炎(LN)发作时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残余物(Elastase- DNA和HMGB1- DNA复合物)水平是否能预测随后24个月的肾脏预后。

Front Immunol:基于综合生物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的狼疮性肾炎驱动基因鉴定

背狼疮肾炎(Lupus nephroritis, LN)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肾小球肾炎,常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器官表现出现。然而,与LN相关的复杂病理机制阻碍了靶向治疗的进展。

Arthritis Rheumatol:不同环磷酰胺(CYC)治疗方案治疗儿童发病型增殖性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性比较

研究未能证明NIH方案相较于EuroLupus方案有益,但未来仍需要进行更多前瞻性的研究来进一步探讨这一主题

NEJM:奥妥珠单抗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REGENCY研究)

狼疮性肾炎是一种可能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全球约有170万人受其影响,主要为女性。即使现在已有多种治疗方案,但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仍然在10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届时仅有透析或肾移植可供选择,而死亡

狼疮性肾炎全攻略—实用公式,指南解读让诊疗更加得心应手

本文为您带来权威指南解读、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实用公式。紧跟医学前沿,助您提升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点击立即查看精彩内容!

Ann Rheum Dis:中国专家研究——狼疮性肾炎中DC3s与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促进病理进展?

DC3s在LN病理中的中心角色,它们不仅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分化,还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环境来加剧肾脏的损伤。

Kidney Int:蒋小云/陈崴团队构建基于狼疮性肾炎肾活检病理图像的疗效预测人工智能模型

该研究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LN患者不同染色的肾脏病理图像,构建LN诱导治疗疗效的预测模型,为制定LN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新的决策支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