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大剂量甲氨蝶呤、伊布替尼和替莫唑胺治疗新诊断原发CNS淋巴瘤的中国多中心研究疗效良好

2025-02-28 聊聊血液 聊聊血液 发表于陕西省

国内多中心学者开展前瞻性II期研究,探讨了大剂量甲氨蝶呤、伊布替尼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方案(MIT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了循环肿瘤DNA(ctDNA)在治疗中的潜在预测价值。

MIT方案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B细胞淋巴瘤,通常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是新诊断PCNSL的标准诱导治疗方案,但存在耐药性和高复发率。伊布替尼是一种BTK抑制剂,针对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已在复发或难治性PCNSL中显示出疗效。替莫唑胺(TMZ)是一种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的烷化剂,单药治疗PCNSL有效。

国内多中心学者开展前瞻性II期研究,探讨了大剂量甲氨蝶呤、伊布替尼和替莫唑胺联合治疗方案(MIT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了循环肿瘤DNA(ctDNA)在治疗中的潜在预测价值。近日发表于《Blood Cancer Discovery》。

图片

研究结果

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II期研究,共纳入35例患者,其中33例纳入最终分析。

治疗方案:患者接受HD-MTX(3.5 g/m²,静脉滴注6小时)、TMZ(150 mg/m²,口服,第1-5天)和伊布替尼(560 mg,口服,HD-MTX清除后至第21天)的联合治疗,每3周为一个周期,最多6个周期。达到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患者接受伊布替尼维持治疗。23例患者接受了伊布替尼维持治疗。

评估方法:每两周期评估一次脑/脊髓影像和CSF中的ctDNA水平,使用国际PCNSL协作组的标准评估治疗反应。

NGS和ctDNA定量:对肿瘤组织、CSF和血浆样本进行靶向NGS,检测475个预定义基因的突变情况。

临床特征:中位年龄56岁,66.7%的患者为non-GCB DLBCL,75.8%的患者有多个脑部病变及CSF蛋白增加,15.2%的患者有眼部受累。

治疗反应:最佳总缓解率(ORR)为93.9%,完全缓解率(CRR)为72.7%。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57.6%,总生存率(OS)为84.8%。诱导结束时的ORR和CRR为72.7%和69.7%。接受伊布替尼维持治疗的患者中,18/23保持无病生存,中位PFS为26.5个月。

图片

图片

基因突变:基线治疗和CSF样本进行靶向测序,475个基因中,PIM1、MYD88、BTG2和CD79B是最常见的突变基因。CSF中的ctDNA清除与影像学完全缓解一致,且与更长的PFS相关,CSF ctDNA可用于预测治疗反应和复发风险。与血浆相比,脑脊液在阳性检出率、突变基因数量和整体“基因组特征”方面与肿瘤组织具有更多相似的遗传畸变。根据LymphGen分类综合,63.3%(19/30)的患者为MCD型,6.7%(2/30)的患者为BN2型,3.3%(1/30)的患者为EZB型,26.7%(8/30)的患者为其他类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良事件:≥3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7.3%,主要为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等。未观察到与伊布替尼相关的重大安全问题。

总结

MIT方案联合伊布替尼单药维持在新诊断PCNSL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ORR和CRR均较高,且2年PFS和OS结果令人鼓舞。伊布替尼维持治疗在达到CR或PR的患者中显示出长期无病生存的潜力。

CSF中ctDNA的清除与治疗反应和生存结局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治疗效果和疾病复发的生物标志物。

该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还探索了ctDNA在PCNSL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Yan Gao, Liqin Ping, Changguo Shan, He Huang, Zhiming Li, Hui Zhou, Mingyao Lai, Linbo Cai, Bing Bai, Cheng Huang, Haoqing Chen, Xiaoyu Hong, Xiaoxiao Wang, Huiqiang Huang; High-dose methotrexate, ibrutinib, and temozolomide in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primary CNS lymphoma: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phase-II study. Blood Cancer Discov 2025; https://doi.org/10.1158/2643-3230.BCD-24-0156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3979, encodeId=f34022539e989,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74769813b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甲氨蝶呤#</a> <a href='/topic/show?id=f7603e0370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037, encryptionId=f7603e0370d, topicName=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TopicDto(id=69813, encryptionId=674769813be, topicName=甲氨蝶呤)],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Feb 28 10:56:00 CST 2025, time=2025-02-2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确认过效果:低剂量口服甲氨蝶呤治疗皮肤填充剂迟发性炎症反应

作者报告了一系列真皮填充剂诱导的DIR患者,在其他治疗失败后,在不同的中心接受口服低剂量MTX治疗,并总结了结果,为此类病例的MTX治疗提供建议。

J Inflamm Res:络痹通片通过靶向多种炎症途径增强MTX抗类风湿关节炎活性

探讨络痹通片(LBT)联合维持剂量甲氨蝶呤(M-MTX)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影响和机制。

【Neuro Oncol】559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结局和复发模式

该研究有助于优化针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多模式治疗,包括局部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给予局部升级治疗。

【STTT】信迪利单抗、大剂量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治疗PCNSL的2期研究

国内学者开展了一项单中心、研究者发起的2期研究,给予新诊断PCNSL患者信迪利单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替莫唑胺和利妥昔单抗治疗;该研究是首次前瞻性评估PD-1单抗联合MTR治疗新诊断PCNSL。

甲氨蝶呤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MTX联合宫腔镜治疗CSP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指导,为CSP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ACR Open Rheumatol:Pegloticase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以往单药治疗失败的痛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

对于曾经单药Pegloticase治疗失败的痛风患者,联合甲氨蝶呤的疗效较差,且IR发生率较高。

【指南分享】2024 欧洲共识建议:甲氨蝶呤消除延迟的管理—支持措施,甲酰四氢叶酸解救和谷卡匹酶治疗

本文主要针对DM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共识声明,内容涉及支持措施,甲酰四氢叶酸解救和谷卡匹酶治疗。

最新研究:老药新用,缓解关节疼痛、僵硬,6个月效果明显!

研究表明甲氨蝶呤治疗6个月即可达到减少KOA患者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情况。

优化RA治疗:甲氨蝶呤(预充式)诊疗管理新策略

梅斯医学特邀上海长海医院高洁教授为大家分享DMARDs在优化RA诊疗中的临床经验与前沿管理策略。

J Ethnopharmacol:芒果苷减轻甲氨蝶呤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Nrf2/NF-κB/NLRP3信号轴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揭示芒果苷(MNG)对甲氨蝶呤(MTX)诱导的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分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