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osmet Dermatol:神经酰胺组成异常揭示敏感性皮肤患者面部神经高敏感性
2025-04-0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作为一种全球患病率约50%的常见皮肤问题,敏感性皮肤(SS)的特征表现为对常规刺激产生异常感觉反应(如刺痛、灼烧及瘙痒)。目前,S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涉及皮肤神经高敏感性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作为一种全球患病率约50%的常见皮肤问题,敏感性皮肤(SS)的特征表现为对常规刺激产生异常感觉反应(如刺痛、灼烧及瘙痒)。目前,SS的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涉及皮肤神经高敏感性和皮肤屏障功能异常。主要的争议点是在特应性皮炎(AD)或银屑病患者中,神经酰胺(CER)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屏障损伤相关。但在“健康”的SS人群中,CER的研究结果矛盾:部分研究发现CER减少,另一部分则未发现差异。
J Cosmet Dermatol最新的一篇研究报告,研究者通过主观自我评估结合客观乳酸刺痛试验(LAST),系统分析了SS与非SS患者的面部皮肤特性及其与神经酰胺(CER)组成的关联。
研究者招募了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日本女性(年龄在 20-49 岁之间)。 根据她们对面部皮肤敏感度自我评估问卷的回答,将她们分为自我感觉为 SS 组或自我感觉为非 SS 组。为避免心理因素主导自我感知SS。SS组样本量大于非SS组。实验前统一清洁面部,并在恒温恒湿环境(21.5°C±1.0°C,湿度49.5%±4.5%)适应15分钟。在LAST中使用32°C的1%乳酸溶液(对照:蒸馏水)浸湿无纺布,贴敷于左脸颊。受试者在0.5、2.5、5分钟时按4级量表报告刺痛/灼烧/瘙痒感(0=无;3=严重)。使用CM2600d分光光度计计算,反映炎症或血管反应,以此测量红斑指数(EI)。通过低通量电子衍射(JEM1400显微镜)分析细胞间脂质(ICLs)的横向排列结构,再将角质细胞用胶带剥离后染色(龙胆紫/亮绿),用显微镜进行图像分析,接着将IL-1α(促炎)、IL-1ra(抗炎)通过ELISA定量(SC蛋白提取物)。最后将这些数据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AST评分中,与非SS组(0.1±0.2)相比,SS组的LAST评分(1.8±0.5)显著升高(p<0.001),证实SS组存在轻至中度面部神经高敏感性。总CER、游离脂肪酸(FFA)、胆固醇(CHOL)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SS组中 非CER[NH](非羟基脂肪酸/6-羟基-肌球蛋白基神经酰胺)、[NP](非羟基脂肪酸/植物鞘氨醇基神经酰胺)、[EOS](酯联ω-羟基脂肪酸/鞘氨醇基神经酰胺)、[EOH](酯联ω-羟基脂肪酸/6-羟基-鞘氨醇基神经酰胺) 水平显著降低(p<0.05),CER[EOP] (酯联ω-羟基脂肪酸/植物鞘氨醇基神经酰胺)有降低趋势(p=0.073)。CER[NP]与[NS]的比值出现显著降低(p=0.006)。
综上所诉SS 患者的 CER 图谱显示异常,尤其是 CER[NP]/[NS] 比值发生变化,而这又与 ICL 结构紊乱和皮肤过敏有关。 表皮代谢异常可能是导致这些异常的潜在机制。
原文出处:
Joichi T, Yoshida H, Katsukura H, Zhai L, Watanabe D, Yamamoto N, Haneoka M, Nakamura S, Kawamoto A, Nakazawa H, Suka M. Altered Ceramide Profile of Facial Sensitive Skin: Disordered Intercellular Lipid Structure Is Linked to Skin Hypersensitivity. J Cosmet Dermatol. 2025 Apr;24(4):e70154. doi: 10.1111/jocd.70154. PMID: 40176380; PMCID: PMC11965967.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敏感性皮肤# #神经酰胺谱#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