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Hepatol Int :西京医院团队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风险分层标准的再探讨
2025-04-10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于重庆
该研究旨在确定基于组织学分期的最佳风险分层策略,并据此确定预测肝脏相关死亡率和肝移植(LT)最有效的生化标准。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胆汁淤积性疾病,疾病进展快慢与治疗应答反应相关,而疾病的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治疗应答标准评估其应答情况和预后。巴黎Ⅰ与巴黎Ⅱ标准分别被推荐用于评估Ⅲ~Ⅳ期的晚期患者及Ⅰ~Ⅱ期的早期患者。然而,这种早晚期分层策略是否最优仍需验证。
2025年3月28日,西京医院韩英、崔丽娜及郭冠亚共同通讯在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题为“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early versus advanced‑stage or non‑cirrhosis versus cirrhosis?” 的研究论文,旨在确定基于组织学分期的最佳风险分层策略,并据此确定预测肝脏相关死亡率和肝移植(LT)最有效的生化标准。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21例PBC患者的肝组织学资料。将肝脏相关性死亡或肝移植作为终点事件。结果显示:与组织学Ⅲ期相比,组织学Ⅳ期与PBC患者的无肝移植生存期相关(HR=2.764, P=0.002);与组织学II期相比,组织学III期与PBC患者的无肝移植生存期无关(HR=1.632, P=0.153)。在肝硬化的PBC患者中,无肝移植生存期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关(HR=1.162, P<0.001),但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无关(HR=1.256, P=0.100)。在预测肝硬化患者5年终点事件发生方面,鹿特丹标准(AUC=0.652)优于巴黎Ⅰ、巴黎Ⅱ及多伦多标准。根据鹿特丹标准判定为生化应答不佳的患者,其预后更差 (P=0.036)。在非肝硬化患者中,鹿特丹、巴黎Ⅰ及多伦多标准优于巴黎Ⅱ及巴黎Ⅰ与巴黎Ⅱ的组合 (P<0.05)。
该研究证实,基于肝硬化状态的新型风险分层策略较传统早晚期分期体系具有更优的临床适用性,尤其鹿特丹标准在肝硬化患者中展现出更高的生化应答评估效能。这一发现为优化PBC患者的个体化随访路径及分层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望通过精准识别高危人群显著改善远期预后。
摘译自DING DW, JIA G, GUO GY, et 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early versus advanced-stage or non-cirrhosis versus cirrhosis? Hepatol Int, 2025. DOI: 10.1007/s12072-025-10820-8. [Epub ahead of print]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肝脏相关死亡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