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学术前沿|Hepatol Int :西京医院团队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的风险分层标准的再探讨

2025-04-10 临床肝胆病杂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发表于重庆

该研究旨在确定基于组织学分期的最佳风险分层策略,并据此确定预测肝脏相关死亡率和肝移植(LT)最有效的生化标准。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胆汁淤积性疾病,疾病进展快慢与治疗应答反应相关,而疾病的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的治疗应答标准评估其应答情况和预后。巴黎Ⅰ与巴黎Ⅱ标准分别被推荐用于评估Ⅲ~Ⅳ期的晚期患者及Ⅰ~Ⅱ期的早期患者。然而,这种早晚期分层策略是否最优仍需验证。

2025年3月28日,西京医院韩英、崔丽娜及郭冠亚共同通讯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题为“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early versus advanced‑stage or non‑cirrhosis versus cirrhosis?” 的研究论文,旨在确定基于组织学分期的最佳风险分层策略,并据此确定预测肝脏相关死亡率和肝移植(LT)最有效的生化标准。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721例PBC患者的肝组织学资料。将肝脏相关性死亡或肝移植作为终点事件。结果显示:与组织学Ⅲ期相比,组织学Ⅳ期与PBC患者的无肝移植生存期相关(HR=2.764, P=0.002);与组织学II期相比,组织学III期与PBC患者的无肝移植生存期无关(HR=1.632, P=0.153)。在肝硬化的PBC患者中,无肝移植生存期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相关(HR=1.162, P<0.001),但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无关(HR=1.256, P=0.100)。在预测肝硬化患者5年终点事件发生方面,鹿特丹标准(AUC=0.652)优于巴黎Ⅰ、巴黎Ⅱ及多伦多标准。根据鹿特丹标准判定为生化应答不佳的患者,其预后更差 (P=0.036)。在非肝硬化患者中,鹿特丹、巴黎Ⅰ及多伦多标准优于巴黎Ⅱ及巴黎Ⅰ与巴黎Ⅱ的组合 (P<0.05)。

图片1.png

该研究证实,基于肝硬化状态的新型风险分层策略较传统早晚期分期体系具有更优的临床适用性,尤其鹿特丹标准在肝硬化患者中展现出更高的生化应答评估效能。这一发现为优化PBC患者的个体化随访路径及分层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望通过精准识别高危人群显著改善远期预后。

摘译自DING DW, JIA G, GUO GY, et 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early versus advanced-stage or non-cirrhosis versus cirrhosis? Hepatol Int, 2025. DOI: 10.1007/s12072-025-10820-8. [Epub ahead of print]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60007, encodeId=f777226000e2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f633e1073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a> <a href='/topic/show?id=fac4125938d9'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肝脏相关死亡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37107, encryptionId=8f633e1073d, topicName=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TopicDto(id=125938, encryptionId=fac4125938d9, topicName=肝脏相关死亡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11 11:11:02 CST 2025, time=2025-04-11, status=1, ipAttribution=重庆)]

相关资讯

专家论坛|甘梅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病理学诊断

本文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

临床研究|PBC合并MAFL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本文将对PBC合并MAFLD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PBC合并MAFLD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九问九答 | 解析AIH、PBC诊断中自身抗体的那些疑点和困惑

本文综合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诊治中出现的在自身抗体相互关系和解释结果等方面的一些困惑问题,参考有关指南、文献及专著等资料进行以下简单解答。

【衡道丨文献】肝脏穿刺活检面面观

随着消化科医师对肝脏各种疾病的深入认知理解,肝脏穿刺活检成为相关医师评估异肝功能异常、异常肝成像、肝纤维化、急性肝炎、急性肝损伤或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检查手段。

罕见病例|HIV感染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

本文报道1例HIV感染合并AIH-PBC重叠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APT: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重叠会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结局产生负面影响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变性肝病恶化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预后。改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结局应包括解决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病部分。

罕见病例|PBC-AIH重叠综合征合并肺隐球菌病1例

本病例为1例重叠综合征,在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发现并治疗肺隐球菌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肝功能出现异常,根据患者的肝功能情况,评估了更换抗真菌药物的可行性。

学术盘点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马雄教授作“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学术分享,肝胆相照平台特将内容整理成文,以供临床参考。

权威发布|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肝病学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参考最新国内外诊治经验及指南的基础上,撰写了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在PBC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全身瘙痒抓出血痕,竟是肝脏在“呼救”?中年女性当心这种“沉默的胆管杀手”!

48 岁刘女士因全身瘙痒就医确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介绍其病因、特点、流行病学,阐述临床表现、检查、诊断方法,说明治疗药物及移植指征,强调监测与亲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