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Heart: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菌血症的临床意义

2025-01-01 网络 网络 发表于上海

与选择性CAG相比,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6个月内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的细菌谱表明,目前的预防性抗生素方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菌血症是一种重要的并发症,也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前兆;然而,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菌血症发生率的数据很少。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患者的临床结局令人沮丧,而那些在住院期间存活下来的患者长期预后也很差。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发作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手术后的几周到几个月内。先前的研究表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与其他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有不同的病因学模式,更多的是肠球菌和链球菌。然而,先前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菌血症的研究规模有限,而且仅限于单一中心。细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然而,在这一人群中,关于早期菌血症的发生率和微生物学特征的数据有限。
 
近日,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评估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6个月的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和相关死亡率。
 
研究人员使用丹麦全国登记系统,对2012年至2021年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所有患者进行识别,并按年龄、性别和指标年份与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进行1:1匹配。此外,研究人员采用累积发生率函数和调整HR对结局进行评估。
 
在5990例首次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中(57%为男性,平均年龄为80岁,SD为6.9), 6个月内发生菌血症的比例为4.2%,而CAG组为2.6%(调整后HR为1.57,95%CI为1.26~1.96)。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链球菌(2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9%)和肠球菌(18%),与CAG组不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占主导地位。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比例为1.1%,CAG患者为0.1%(调整后HR为20.01,95%CI为5.97-67.48)。
 
由此可见,与选择性CAG相比,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6个月内菌血症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的细菌谱表明,目前的预防性抗生素方案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
 
原始出处:
 
Katra Hadji-Turdeghal.et al.Bacteraemia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Heart.2024.https://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24/12/20/heartjnl-2024-324803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6046, encodeId=298c2246046a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581ce82620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a> <a href='/topic/show?id=d1a0880e7c8'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菌血症#</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33,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78262, encryptionId=581ce826205, topicName=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TopicDto(id=88077, encryptionId=d1a0880e7c8, topicName=菌血症)],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Jan 01 12:19:03 CST 2025, time=2025-01-01,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JAHA: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比较

在没有口服抗凝剂治疗指症的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的患者中,与DAPT相比,阿司匹林单药治疗显著降低了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后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复合结局,而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NEJM:TAVI 之前暂停抗凝治疗,无需低分子肝素桥接

暂停 TAVI 研究人员报告称,该试验的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率、中风、心肌梗死 (MI)、主要血管并发症和大出血的复合终点——在 TAVI 期间继续口服抗凝治疗的患者中为 16.5% 的患者在 3

Eur Heart J-Card Pha: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患者的抗血栓治疗

在TAVI后患者中,SAPT可以提供减少血栓形成事件的最佳平衡,同时将出血风险降至最低。

JAHA: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的长期预后

接受TAVI的CID患者与介入后感染并发症和因感染而再次住院的风险较高相关。然而,瓣膜存活率在TAVI合并CID患者和不合并CID患者之间似乎没有差异。

NEJM: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经导管或手术治疗比较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越来越多地用于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在低或中等手术风险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TAVI组在1年内任何原因死亡或卒中的发生率不低于SAVR组。

JAHA:低循环肌素水平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患者不良结局相关

循环肌素是TAVI患者1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与EuroSCOREII相结合,循环肌素可能有助于提高对低至中等临床风险接受TAVI的患者死亡的预测水平。

NEJM: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后单药与双药抗血小板治疗比较

在接受TAVI且无口服抗凝适应症的患者中,仅阿司匹林治疗3个月出血发生率以及出血或血栓栓塞复合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治疗。

JAMA Cardiology: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鱼精蛋白对出血的影响

常规给予鱼精蛋白可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TTH。与接受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常规鱼精蛋白治疗的患者在轻微血管并发症、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减少反映了鱼精蛋白的有益作用。

TAVI术后怎么保护好肾脏?注意监测这2个指标

本文将介绍TAVI常见并发症之一——心脏传导功能异常及其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原则,帮助认识与管理TAVI常见并发症。

DEDICATE-ZHK6研究结果公布!中低风险的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微创介入不劣于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 | ACC.24研究速递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越来越多地用于有症状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对于手术风险低的年轻患者,TAVI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可能均适用,但这一人群的治疗策略仍需各心脏团队的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