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越用免疫治疗肿瘤长得越快?原来是基因在搞鬼!

2025-04-04 梅斯肿瘤新前沿 MedSci原创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肿瘤出现“超进展”现象,MDM2扩增等5个关键基因突变是主因。可通过NGS分层筛查,针对不同突变有MDM2抑制剂联合PD-1单抗等替代治疗方案,精准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

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肿瘤领域掀起革命浪潮时,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悄然浮现:少数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瘤不仅未退缩,反而以惊人的速度疯狂生长——这就是“超进展”(HPD)。最新研究揭露,MDM2扩增、EGFR突变等5个基因“叛徒”是幕后推手。它们如何摧毁免疫防线?如何精准筛查?又有哪些替代方案能扭转危局?

一、超进展真相:5个关键基因突变需警惕

MDM2扩增:免疫治疗的“禁忌症”

  • 数据:MDM2/MDM4扩增患者使用ICI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仅为8%,超进展风险高达66.7%(来源:ASCO会议报道)。

  • 机制:MDM2蛋白抑制p53功能,导致肿瘤细胞凋亡逃逸,PD-1抑制剂无法逆转这一过程。

  • 病例:一名62岁肺癌患者因MDM2扩增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2个月内肝转移灶增大200%,最终因多器官衰竭去世。

EGFR突变:靶向与免疫的“冰火两重天”

  • EGFR敏感突变(19del/L858R)患者中,超进展比例高达20%-50%。然而,部分EGFR突变患者通过免疫联合化疗(如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仍可获得长期生存(总生存期OS>48个月)。

  • 机制:EGFR突变可能通过上调PD-L1表达,形成免疫抑制微环境。

CCND1/FGF通路:肝癌超进展的“帮凶”

  • 数据:11q13染色体扩增(含CCND1、FGF3/4/19基因)的肝癌患者,ICI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缩短50%。

  • 机制:FGF通路激活促进血管生成,加速肿瘤侵袭。

TMB低但PD-L1高表达:假性“免疫优势”

  • 陷阱:PD-L1≥50%但肿瘤突变负荷(TMB)<10mut/Mb的患者,超进展风险增加3倍。

  • 原因:肿瘤缺乏新抗原,PD-1抑制剂无法激活有效免疫应答。

STK11缺失:免疫治疗的“死胡同”

  • 数据:STK11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ICI治疗后ORR为0%(来源:ASCO更新)。

  • 机制:STK11缺失导致DNA修复缺陷,尽管肿瘤突变负荷高,但免疫细胞无法有效浸润。

二、NGS检测优先级:分层筛查策略

图片

检测时机与动态管理

  • 治疗前:通过组织检测筛查MDM2、EGFR、STK11。

  • 治疗中:每6-8周通过ctDNA监测FGF通路动态变化。

  • 进展时:重复活检明确假性进展(病理淋巴细胞浸润)或真性超进展。

三、替代治疗方案:4大破局策略

MDM2扩增患者:临床试验优先

方案:MDM2抑制剂(如Idasanutlin)联合PD-1单抗(NCT04143059试验)。

数据:疾病控制率(DCR)达45%,中位PFS延长至4.2个月。

EGFR突变患者:免疫+化疗/双抗

适用人群:PD-L1≥25%且无STK11缺失。

结果:EGFR 19del患者ORR达59.4%,中位PFS为5.1个月。

方案1:培美曲塞+卡铂+帕博利珠单抗(ORIENT-31研究)。

方案2:CTLA-4+PD-1抑制剂(如伊匹单抗+纳武单抗)。

抗血管生成治疗:阻断“帮凶”通路

药物:安罗替尼/贝伐珠单抗联合免疫治疗。

机制:抑制VEGF通路,改善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

数据:超进展患者使用安罗替尼后,部分缓解率(PR)达30%-40%,中位PFS延长至3.6个月。

细胞治疗:TILs疗法“绝地反击”

适用人群:超进展后无驱动基因患者。

机制:体外扩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回输后增强抗肿瘤免疫。

数据:ORR约15%-20%,部分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总结

免疫治疗超进展是基因突变驱动的复杂现象,精准筛查是避免悲剧的关键。通过NGS检测识别高风险基因突变,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显著改善预后。“对MDM2扩增或EGFR突变患者,免疫治疗需联合靶向或化疗;TMB低但PD-L1高表达者,建议入组临床试验。”

参考文献

1.Nature Cancer. MDM2 amplification drives hyperprogression in immunotherapy.

2.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EGFR mutations and hyperprogressive disease in NSCLC.

3.ASCO 2025会议摘要. STK11缺失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

4.CSCO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126, encodeId=7f1d22591265c,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692418093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基因突变#</a> <a href='/topic/show?id=0de5290588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9058, encryptionId=0de5290588c, topicName=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TopicDto(id=41809, encryptionId=e6924180936, topicName=基因突变)],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Fri Apr 04 19:06:06 CST 2025, time=2025-04-04,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出现三种驱动基因突变的恶性肿瘤,PIK3CA、MET和KRAS都不好惹,该怎么办?

70 岁吸烟老人患同步多原发性肺癌,两个病灶基因突变不同,术后未用靶向药,恢复良好无复发,介绍了该病情况。

睡了一觉,尿液变“酱油”!医生:这种病死亡率35%

35 岁丁先生出现酱油色尿就医,被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介绍该病症状、病因、诊断及治疗,强调尿液变化是疾病信号,5 年死亡率较高。

影响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的BRCA基因,为何男人也需要检测?

最近有一篇文献对男性BRCA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和患癌风险做了报道,癌度为大家做一下解读,希望给到大家参考。

呕吐、腹泻反复发作,以为是吃坏了东西,没想到……

6 个月的小睿先后出现呕吐、腹泻、血糖偏高等症状,经历治疗后症状反复且加重,经检测确诊为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LCSD),介绍了 HLCSD 的疾病成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相关情况。

Nature Genetics:肥胖与致癌基因突变的复杂关联:对癌症预防和治疗的新启示

本研究发现肥胖与某些癌症特定驱动基因突变有关,如肺腺癌中 KRAS 突变增加、EGFR 突变减少等,提出免疫、代谢等机制,具临床意义,也有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手握无力,步履维艰,36岁的她以为是普通劳损,没想到竟是这种罕见病

36 岁小张患 GNE 肌病,表现为双手无力、肌肉萎缩等。该病因 GNE 基因突变致,是罕见隐性遗传病,多 30 岁发病,缺乏特效治疗。

【专家述评】|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与前景

本综述拟重点总结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在RAIR-DTC中的应用现状、难点及展望。

Cancer Discov:遗传性突变肾母细胞瘤的基因组特征和进化

研究表明,不同的基因突变会在肾脏发育的不同阶段影响肿瘤形成。一些肾癌中的常见基因突变,如WT1和TRIM28,不仅决定了肿瘤发生的可能性,还限制了潜在的肿瘤驱动突变的多样性。

如果6岁以内的孩子,长期不明原因腹泻、血便、发热、体重不增、营养不良……那么小心!他有风险患有这种罕见病

小溪患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介绍其症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此病与基因突变有关,发病早、症状重,干细胞移植结合营养支持为较好治疗手段。

26岁新婚小伙反复备孕失败,一查竟是身体自带“隐形开关”!

26 岁小周备孕无果被诊为无精症,后发现是 21 羟化酶缺乏症(21 - OHD),由 CYP21A2 基因突变引起。介绍了 21 - OHD 的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强调早期干预和长期随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