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中山大学袁媛等团队合作制备载乳酸菌可注射水凝胶促进子宫内膜损伤修复

2025-01-26 iNature iNature 发表于陕西省

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负载乳酸菌的多功能聚(N-异丙烯酰胺)接枝细菌纤维素(BC-g-PN@L)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注射性和原位稳定性。

受伤子宫内膜(尤其是功能层)的再生,对于预防子宫不孕症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使用的透明质酸钠水凝胶注射液受到流动性相对较低、滞留时间短、生物活性成分不足的限制,需要开发一种新型促愈合水凝胶。乳酸菌提供一种生物活性成分调控微环境,可以促进功能层的再生。

2025年1月17日,中山大学袁媛、黄榕康和海军军医大学Ma Binghua共同通讯在ACS Nano在线发表题为Lactobacillus-Loaded Easily Injectable Hydrogel Promotes Endometrial Repair via Long-Term Retention and Microenvironment Mod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设计了一种负载乳酸菌的多功能聚(N-异丙烯酰胺)接枝细菌纤维素(BC-g-PN@L)水凝胶,具有优异的注射性和原位稳定性。

在25°C(室温)下,只需7.90kPa的低注射压力即可实现均匀分布。在37°C(体温)下,BC-g-PN@L水凝胶形成一个强大的三维纳米网络,为乳酸菌提供空间和物质交换通道,以维持其活力和生物活性。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侧链中的疏水异丙基和刚性细菌纤维素底物的增强下,BC-g-PN@L水凝胶在子宫腔中表现出延长保留特性,持续超过21天。这些特性赋予BC-g-PN@L水凝胶在子宫内膜损伤大鼠模型中多功能的促愈合能力和微环境调节能力,以促进受损子宫内膜的组织和功能修复。

图片

子宫内膜是胚胎植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分为功能层和基底层,功能层在成功怀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子宫炎性疾病或外科手术(如流产、宫内节育器放置和宫腔镜手术)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通常会导致功能层的次优再生,最终导致胚胎植入失败。这些疾病被称为子宫不孕症,在不孕妇女中的患病率约为15-20%。因此,与一般上皮组织的修复相比,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主要集中在功能层的再生上。

宫内注射透明质酸钠(HA)水凝胶以形成物理屏障是子宫内膜损伤的常用治疗方法。然而,由于交联聚合物网络的流动性相对较低, HA水凝胶不仅施加高注射压力,增加了注射过程的难度,还容易在子宫腔内分布不均匀,难以覆盖受损最严重的部分(子宫内膜最深的凹槽)。此外,交联聚合物网络可能会因子宫腔内的潮湿环境而不稳定。这种原位不稳定通常会导致保留期少于7天,无法覆盖子宫内膜修复的时间跨度(正常月经周期中增殖阶段的最长持续时间为21天)。高流动性通常需要水凝胶具有相对灵活的结构,反过来又会对原位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换句话说,流动性和原位稳定性不平衡的HA水凝胶很难提供有效的屏障功能。HA水凝胶缺乏足够的生物活性成分来促进功能层的再生,从而导致子宫内膜损伤修复效果较差。因此,设计理想的生物材料有效修复子宫内膜损伤具有重要的科学和临床价值。

图片

图1 BC-g-PN@L 水凝胶促进子宫内膜损伤的修复(摘自ACS Nano 

得益于乳酸菌优异的组织微环境调节作用,已将其应用于水凝胶中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具体来说,乳酸菌可以产生乳酸、过氧化氢和乳黄素以减少炎症和纤维化,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在阴道、皮肤和肠道的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对益生菌的活力和生物活性要求很高,理想的乳酸菌水凝胶载体应精确结合出色的流动性和原位稳定性,从而实现益生菌在子宫腔内的均匀分布和长期保留。此外,理想的水凝胶载体应具有松散多孔的网络,为益生菌提供负载空间和物质交换通道。因此,将益生菌负载到单个水凝胶中,并整合高流动性、长期保留和有效性,以应用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至关重要,仍面临巨大挑战。

该研究合成了一类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接枝细菌纤维素(BC-g-PN)聚合物刷,用于负载乳酸菌,制备具有优异流动性、出色原位稳定性和组织微环境调节效应的多功能热响应(BC-g-PN@L)水凝胶。得益于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侧链的热响应特性,BC-g-PN@L水凝胶可以在可注射流动性和原位稳定性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当温度为25°C(室温)时,BC-g-PN@L水凝胶的注射压力(7.90kPa)明显低于HA水凝胶(70.70kPa),有利于在子宫腔内实现均匀分布。更重要的是,BC-g-PN聚合物刷可以通过37°C(体温)下的热相变行为构建更坚固的三维(3D)纳米网络,从而起到稳定的物理屏障作用。纳米网络还具有相互连接的孔隙,为乳酸菌提供空间和物质交换通道。更重要的是,由于PN侧链中的疏水异丙基与刚性BC基材之间的协同作用,BC-g-PN@L水凝胶在潮湿环境中表现出长期保留(超过21天)。基于BC-g-PN@L水凝胶的柔韧性和原位稳定性,乳酸菌也可以在子宫腔中实现高效递送和长期保留,以调节微环境(如M1巨噬细胞极化为M2巨噬细胞)。因此,BC-g-PN@L水凝胶在子宫内膜损伤大鼠模型中表现出优异的促愈合能力,是用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优质材料。

参考消息: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4c13593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682, encodeId=1ddd224968224,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edd364149b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水凝胶#</a> <a href='/topic/show?id=6441123e20c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子宫内膜损伤#</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3720, encryptionId=6441123e20c0, topicName=子宫内膜损伤), TopicDto(id=64149, encryptionId=edd364149bc, topicName=水凝胶)],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an 26 12:26:30 CST 2025, time=2025-01-2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苏州大学Science子刊:磁力吸引水凝胶,重塑铁代谢,促进组织修复!

研究发现椎间盘退变与细胞外铁离子浓度及铁死亡相关,构建磁性水凝胶重塑铁代谢,通过激活信号通路抑制铁蛋白自噬,体内外实验证实其治疗潜力,为组织修复提供新方案。

西安建大/西工大AFM:水凝胶,实现抗菌、电疗和伤口监测!

本研究提出双金属离子增强策略,制备多功能水凝胶,具有抗菌、导电等性能,可加速伤口愈合和实时监测,为智能医疗提供新见解。

西北工业大学AFM:多功能水凝胶有效促进细菌感染糖尿病伤口愈合

制备多功能水凝胶 PPGW,具抗菌、调血糖、促血管生成等功能,用于细菌感染糖尿病伤口愈合。通过理论计算与实验证实其性能,为伤口敷料提供解决方案。

北京科技大学郑裕东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彭江主任团队:二氧化锰纳米片掺杂的水凝胶通过减轻炎症和诱导软骨分化来修复软骨损伤

研究团队开发多功能复合水凝胶,可原位光固化、具组织粘附性等,MnO2 纳米片成分缓解炎症、促进软骨再生,为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提供新思路,具临床应用潜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解慧琪团队《Biomaterials》: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复合细胞外基质水凝胶加速糖尿病创面愈合

本研究通过低氧预处理尿源性干细胞外泌体,负载于水凝胶中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分析机制并为外泌体治疗提供参考,通讯作者为解慧琪研究员。

四川大学ACS Nano: MoS₂复合水凝胶在感染性伤口修复中的应用

设计可注射近红外响应水凝胶,利用壳聚糖稳定二硫化钼纳米片,增强其性能,用于感染性伤口愈合,动物实验显示显著效果。

Front Pharmacol:生物材料介导的中药成分给药治疗脊髓损伤

本文系统地回顾含中药成分的生物材料相关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

东华大学侯成义《自然·通讯》:选择性频率阻尼和Janus粘附水凝胶,助力临床试验用生物电子接口

东华大学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团队提出具有选择性频率阻尼和不对称粘附的水凝胶,用于生物电子接口,可减轻呼吸噪声,非侵入性诊断中耳炎及用于临床睡眠监测。

Adv Sci:胡志成/唐冰/朱家源合作开发一种脂质纳米颗粒释放多功能水凝胶促进感染糖尿病伤口愈合

该研究中,开发了由丝素蛋白甲基丙烯酸酯(SFMA)、改性胶原蛋白III型(rCol3MA)和脂质纳米颗粒(LNP)组成的ROS响应水凝胶。

温州医科大学顶刊CSR综述:内源性免疫调节水凝胶!

慢性炎症涉及多种疾病,传统免疫干预有局限。文章讨论固有免疫调节水凝胶在治疗慢性炎症中的应用,包括其设计策略、对免疫反应的影响、临床转化方向与挑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