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麻醉医生在手术之前特别在意患者的血压?

2025-04-09 麻醉MedicalGroup 麻醉MedicalGroup 发表于陕西省

麻醉医生因高血压严控手术,因其暗示器官功能受损。高血压患者围术期面临器官灌注危机,与麻醉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高,医生依三维模型决策,医患协作可保障手术安全。

在外科医生和患者眼中,手术被推迟仅因“血压偏高”似乎难以理解。但麻醉医生对血压的严格把关,实则是基于围术期安全的核心逻辑——‌高血压不仅是数值异常,更是全身器官功能受损的预警信号‌。

本文从临床视角解析这一争议背后的科学依据。

一、高血压的“隐形杀手”:器官灌注危机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全身小动脉硬化及重要器官(心、脑、肾)的慢性缺血‌。

这类患者在麻醉中面临双重风险: ‌血管储备功能下降‌: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弹性降低,血容量常处于“相对不足”状态,麻醉药引发的血压波动易导致器官低灌注‌。 

‌靶器官脆弱性增加‌:心肌肥厚患者对低血压耐受性差,可能诱发急性心肌缺血;脑血管硬化患者则可能因血压骤降出现脑梗死‌。 

例如,血压160/100mmHg的患者看似“能耐受”,但若合并左心室肥厚,麻醉诱导阶段10分钟的收缩压<90mmHg即可引发心肌损伤‌。 

二、麻醉与血压的“致命舞蹈” 

麻醉药物本身具有抑制循环的作用,与高血压病理状态叠加时风险倍增:‌药物协同效应‌:降压药(如利血平)会增强麻醉药的心血管抑制作用,导致不可控的低血压‌。 

‌应激反应失衡‌:术中的疼痛刺激可能引发血压骤升,而硬化的脑血管难以承受这种冲击,增加脑出血风险。 

临床数据显示,未经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术中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概率是血压正常者的3-5倍。 

三、停手术的决策逻辑:风险分层管理 麻醉医生并非单纯依据血压数值决定手术,而是通过‌三维评估模型‌: 

图片

例如,一位收缩压170mmHg但伴有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其手术风险可能高于收缩压190mmHg但血管弹性良好的患者‌。

四、破解误解:医患协作的实践路径 

1.‌术前管理‌ 

继续服用除利尿剂外的常规降压药(手术当日少量水送服)‌利血平等特殊药物需提前1-2周替换为短效降压药。‌

2.‌术中保障‌ 

采用有创动脉压监测实时追踪血压波动。‌

通过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器官灌注压(如去甲肾上腺素)。

‌3.‌术后衔接‌ 

恢复室持续监测血压≥2小时,防范延迟性低血压。有的手术,也可能因为患者不适或者疼痛导致患者血压上升。急剧的血压上升,可能带来额外的风险。

结语 

麻醉医生对血压的“执着”,本质是对生命支持系统的精密调控。在血压数值背后,隐藏着心脑肾等器官的生死博弈。理解这种风险管控逻辑,需要外科医生、患者与麻醉团队形成共识:‌安全的手术,始于对血压这一“生命体征密码”的共同破译‌。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763, encodeId=bbc12259e631a,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1c1710265113'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高血压#</a> <a href='/topic/show?id=d40a125883f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围术期安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2,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5883, encryptionId=d40a125883fa, topicName=围术期安全), TopicDto(id=102651, encryptionId=1c1710265113, topicName=高血压)],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Apr 09 17:09:56 CST 2025, time=2025-04-09,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2025-04-09 梅斯管理员 来自陕西省

相关资讯

糖尿病患者降压目标研究:已有定论还是任重道远?

2 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目标存在争议,多项研究显示强化血压控制(收缩压低于 120 或 130mmHg )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为控制目标提供依据。

血压控制不好?仅需4周,新药强效降压超11 mmHg | 2025 ACC

高血压控制难题待解,2025 ACC 年会公布 Advance-HTN 试验结果,新型药物 lorundrostat 能显著降低控制不佳及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安全性佳,有望成新治疗选择。

降压药和降脂药能一起吃吗?注意这些“药物雷区”!

我国多数 “双高” 患者需联合用药,介绍了降压药和降脂药类型、危险组合及联用法则。

血压<120 mmHg更好?新研究发现,强化降压与死亡、心梗、心衰等风险降低相关

《内科学杂志》荟萃分析纳入 5 项研究,发现心血管风险升高患者中,强化降压较标准降压全因死亡率、MACE 等降低,但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高血压用药的3个常见误区,尤其第2条很多人都中招了

高血压患者常问降压药单用还是联用。单药适部分人但控制率低,联合治疗因机制互补、减不良反应被推荐,有多种优先组合和复方制剂,还需避免三大误区,应遵医嘱科学用药。

抗醛固酮治疗有望成为改善全球血压控制的重要途径!刘靖教授解读lorundrostat降压研究 | ACC.25

ACC 会议公布 ADVANCE-HTN 试验,lorundrostat(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能有效降未控制和顽固性高血压患者 24h 血压,50mg 较优,100mg 不良事件多,总体耐受性良好。

强效降压30 mmHg,心血管风险减少35%!强化降压或更适合代谢综合征管理

代谢综合征与高血压关联密切,需有效血压管理策略。CRHCP 试验二次分析显示,经乡村医生干预对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强化降压,可降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安全合理。

研究发现:爱吃辣,能降低女性高血压风险!

这项研究探讨了辛辣食物摄入频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结果令人惊讶:爱吃辣的人,高血压的风险反而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