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联手探索抑郁症机制

2025-04-08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47种血浆蛋白质与抑郁症状或p因子显著相关,其中接触蛋白-1和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t与缬氨酸存在交互作用,共同影响p因子水平。这些蛋白质主要富集于免疫和神经发育相关通路。

随着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抑郁症等精神障碍的生物学机制研究变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为探索精神健康的分子基础提供了新的工具。本研究通过整合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数据,旨在揭示血浆蛋白质与抑郁症状及p因子(一种综合反映内化和外化问题的心理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索蛋白质与代谢物的相互作用对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芬兰双生子队列FinnTwin12,通过对730名年轻成年人的血浆样本进行分析,结合从青春期到成年早期的多时间点、多评估者的心理健康数据,为精神健康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研究团队从FinnTwin12队列中选取了730名22岁的双生子,收集了他们的血浆样本,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ESI-MS/MS)检测了439种血浆蛋白质的水平。同时,利用核磁共振光谱(NMR)技术对血浆中的代谢物进行了定量分析,重点关注了先前研究中与精神健康相关的三种代谢物:缬氨酸、亮氨酸和3-羟基丁酸酯。心理健康数据涵盖了从12岁到22岁的多个时间点,包括自我报告、父母、教师和同胞评估的抑郁症状及p因子评分。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了蛋白质与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并对显著关联的蛋白质进行了通路分析。此外,研究还探索了蛋白质与代谢物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重点关注了那些在单变量分析中表现出强关联的蛋白质和代谢物组合。

图1:研究设计与分析流程

研究结果显示,47种血浆蛋白质与抑郁症状或p因子显著相关(FDR < 0.2),其中9种蛋白质同时与抑郁症状和p因子相关。这些蛋白质主要涉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和神经发育等生物学过程。例如,接触蛋白-1(CNTN1)与p因子和抑郁症状均呈负相关,而IgGFc结合蛋白(FCGBP)和补体C4-B(C4B)等免疫相关蛋白质也与心理健康指标显著相关。

通路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些蛋白质富集于白细胞介素-6信号通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运输调控通路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与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接触蛋白-1和肥大/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it(KIT)与缬氨酸在解释p因子变异性时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而言,高水平的缬氨酸能够减弱这两种蛋白质对p因子的负面影响,提示代谢状态可能调节蛋白质对精神健康的作用。

图2:心理健康指标间的相关性网络与矩阵

本研究的发现为理解精神健康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接触蛋白-1等蛋白质的关联不仅支持了其在神经发育和免疫调节中的重要作用,还提示这些分子可能作为潜在的精神健康生物标志物。此外,蛋白质与代谢物的交互作用揭示了代谢状态在精神健康中的调节作用,为未来开发针对代谢-蛋白质网络的干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研究的横断面设计限制了因果关系的推断,未来需要通过纵向研究或孟德尔随机化等方法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总体而言,这项研究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为精神健康的分子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并为个性化治疗策略的开发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原始出处:

Whipp AM, Drouard G, Rose RJ, Pulkkinen L, Kaprio J. Protein associations and 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s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the p-factor.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 2025;15:128. https://doi.org/10.1038/s41398-025-03362-y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552, encodeId=b3c6225955247,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952a54980e5'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抑郁症状#</a> <a href='/topic/show?id=eba3111495d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多组学分析#</a> <a href='/topic/show?id=639b12234e16'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浆蛋白质#</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5,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1495, encryptionId=eba3111495d6, topicName=多组学分析), TopicDto(id=54980, encryptionId=952a54980e5, topicName=抑郁症状), TopicDto(id=122347, encryptionId=639b12234e16, topicName=血浆蛋白质)],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ue Apr 08 09:54:32 CST 2025, time=2025-04-08,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探索精神心理研究新靶点,这些研究进展别错过

在精神健康领域,科学研究不断推进,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精选了近期在精神疾病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掌握前沿动态,提高诊疗水平。点击立即查看。

JAMA子刊: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状是否与成年早期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障碍有关?

青春期的抑郁症状对成年早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具有较大影响。

European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解开儿童焦虑和抑郁症状发展轨迹对青少年药物使用的预测作用

儿童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变化轨迹对青少年时期的药物使用有显著预测作用。具体来说,抑郁症状变化较少的儿童更可能在青少年时期使用酒精和大麻,而焦虑症状变化较少的儿童则较少出现药物使用行为。

General Psychiatry:抑郁症状、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状况的关系: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

抑郁症状评分大于5分的HF患者NT-proBNP水平显著升高,健康状况显著较差,并且其住院或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抑郁症状与NT-proBNP水平及健康状况的变化显著相关,提示抑郁症状在HF管理中的重要

研究建议:早上常做这件小事,能让你晚上睡得更香!

近期,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超40万人的研究发现,白天缺乏光照与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和失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李霞团队揭示,杏仁核-额叶回路在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

伴有抑郁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杏仁核-额叶回路中存在功能和微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在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杏仁核-额叶回路可能是ADD患者情绪失调的神经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综述|光照治疗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中应用研究进展

光照治疗BD抑郁发作期患者具有较好前景,未来可开展更多的BD患者光疗研究,以期形成BD患者的光疗处方。

Eur Psychiatry:健康成人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3%的健康献血者存在未诊断的ADHD症状,这些症状与较低的心理和身体健康评分以及较高的抑郁症状评分相关。男性在注意力不集中症状上得分更高,而女性在多动-冲动症状上得分更高。

CGP论著 |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的中国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健康生态学模型多层次、全方位探讨女性老年人群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为识别及干预中国女性老年人群的抑郁症状提供理论依据。

Int J Ment Health Addiction:冲动和强迫维度在预测新兴成年人的药物使用和抑郁症状中的作用

验证性因子分析揭示了反映 Nigg 模型中较低层次的四因子正交结构。强迫症预测抑郁症状增加,而CTIR预测与大麻相关的问题。根据用于评估每种结构的特定措施,关联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