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BMJ子刊:最新研究颠覆传统认知,运动相关脑震荡竟能提升认知能力?

2025-03-30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曾经发生过运动相关脑震荡的人,在某些认知测试中的表现竟然比从未受过脑震荡的人更好。

长期以来,运动相关脑震荡(SRC)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职业运动员身上,普通人群的长期影响却鲜有关注。最近一项针对英国社区居民的大规模研究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曾经发生过运动相关脑震荡的人,在某些认知测试中的表现竟然比从未受过脑震荡的人更好这项历时5年、覆盖1.5万中老年人的研究结果,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脑震荡的传统认知。

研究团队在2015年至2020年间,对50-9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年度追踪调查,最长随访时间达4年。参与者通过脑损伤筛查问卷报告一生中经历的脑震荡情况,包括运动相关(SRC)和非运动相关(nSRC)两类。令人惊讶的是,基线分析显示:有SRC史的人群在工作记忆和语言推理测试中的表现显著优于无脑震荡史的人群。具体数据表明,SRC组的工作记忆得分高出0.113分(95%CI 0.038-0.188),语言推理能力更是高出0.199分(95%CI 0.092-0.306)。更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只经历过一次SRC的人,在语言推理和注意力测试中的表现也明显更好。

然而,非运动相关的脑震荡(如交通事故或意外跌倒导致的脑震荡)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模式。研究发现,经历过3次以上nSRC的人,其信息处理速度和注意力显著下降,处理速度降低了0.082分(95%CI -0.144至-0.019),注意力降低了0.156分(95%CI -0.248至-0.063)。更严重的是,随着这些受试者年龄增长,他们的语言推理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加速衰退趋势。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提示我们:脑震荡对认知的影响可能与其发生场景密切相关,运动相关和非运动相关的脑震荡或许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大脑功能。

为什么运动相关的脑震荡不仅没有造成认知损害,反而可能带来某些优势?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运动的长期益处有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可塑性,这些积极因素可能抵消了脑震荡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运动员往往接受过专业的脑震荡管理,包括充分的恢复时间和循序渐进的复健训练,这也可能是保护认知功能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非运动相关的脑震荡通常发生在意外情况下,伤后护理可能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更严重的长期后果。

无论如何,这项发现都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所有脑震荡等同视之,其长期影响可能取决于发生背景、后续护理和个体特征等多重因素。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或许是个好消息——只要科学防护,运动带来的益处可能远超我们想象。

参考文献:

Lennon MJ,  et al. Sports-related concussion not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cognitive or behavioural deficits: the PROTECT-TBI study.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5 Mar 24;96(4):397-405. doi: 10.1136/jnnp-2024-334039.

相关资料下载:
[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397.full.pdf)] GetArticleByIdResponse(id=09b786981040, projectId=1, sourceId=null, title=BMJ子刊:最新研究颠覆传统认知,运动相关脑震荡竟能提升认知能力?, articleFrom=MedSci原创, journalId=4112, copyright=原创, creationTypeList=[1], summary=曾经发生过运动相关脑震荡的人,在某些认知测试中的表现竟然比从未受过脑震荡的人更好。, cover=https://img.medsci.cn/20240923/1727071514790_92910.png, authorId=0, author=, originalUrl=, linkOutUrl=, content=<p style="color: #404040;">长期以来,运动相关脑震荡(SRC)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职业运动员身上,普通人群的长期影响却鲜有关注。最近一项针对英国社区居民的大规模研究给出了令人意外的答案:<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曾经发生过运动相关脑震荡的人,在某些认知测试中的表现竟然比从未受过脑震荡的人更好</strong>。</span>这项历时5年、覆盖1.5万中老年人的研究结果,彻底颠覆了我们对脑震荡的传统认知。</p> <p style="color: #404040;"><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330/1743310010908_2299762.png" /></p> <p style="color: #404040;">研究团队在2015年至2020年间,对50-90岁的社区居民进行了年度追踪调查,最长随访时间达4年。参与者通过脑损伤<a href="https://www.medsci.cn/search?q=%E7%AD%9B%E6%9F%A5">筛查</a>问卷报告一生中经历的脑震荡情况,包括运动相关(SRC)和非运动相关(nSRC)两类。令人惊讶的是,基线分析显示:<strong><span style="color: #3573b9;">有SRC史的人群在工作记忆和语言推理测试中的表现显著优于无脑震荡史的人群。具体数据表明,SRC组的工作记忆得分高出0.113分(95%CI 0.038-0.188),语言推理能力更是高出0.199分(95%CI 0.092-0.306)。更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只经历过一次SRC的人,在语言推理和注意力测试中的表现也明显更好。</span></strong></p> <p style="color: #404040;">然而,非运动相关的脑震荡(如交通事故或意外跌倒导致的脑震荡)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模式。研究发现,<strong><span style="color: #3573b9;">经历过3次以上nSRC的人,其信息处理速度和注意力显著下降,处理速度降低了0.082分(95%CI -0.144至-0.019),注意力降低了0.156分(95%CI -0.248至-0.063)。</span></strong>更严重的是,随着这些受试者年龄增长,他们的语言推理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加速衰退趋势。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提示我们:<span style="color: #3573b9;"><strong>脑震荡对认知的影响可能与其发生场景密切相关</strong></span>,运动相关和非运动相关的脑震荡或许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大脑功能。</p> <p style="color: #404040;">为什么运动相关的脑震荡不仅没有造成认知损害,反而可能带来某些优势?研究人员推测,<strong><span style="color: #3573b9;">这可能与运动的长期益处有关。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心<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8%A1%80%E7%AE%A1">血管</a>健康和大脑可塑性,这些积极因素可能抵消了脑震荡带来的负面影响。</span></strong>此外,运动员往往接受过专业的脑震荡<a href="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list.do?q=%E7%AE%A1%E7%90%86">管理</a>,包括充分的恢复时间和循序渐进的复健训练,这也可能是保护认知功能的关键因素。相比之下,非运动相关的脑震荡通常发生在意外情况下,伤后护理可能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更严重的长期后果。</p> <p style="color: #404040;"><img class="wscnph" src="https://img.medsci.cn/20250330/1743310061634_2299762.png" /></p> <p style="color: #404040;">无论如何,这项发现都提醒我们:<strong>不能简单地将所有脑震荡等同视之</strong>,其长期影响可能取决于发生背景、后续护理和个体特征等多重因素。对于热爱运动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或许是个好消息&mdash;&mdash;只要科学防护,运动带来的益处可能远超我们想象。</p> <p style="color: #404040;"><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参考文献:</span></p> <p style="color: #404040;"><span style="color: #808080; font-size: 12px;">Lennon MJ,&nbsp; et al. <a style="color: #808080;" href="https://jnnp.bmj.com/content/jnnp/96/4/397.full.pdf">Sports-related concussion not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cognitive or behavioural deficits: the PROTECT-TBI study.</a>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25 Mar 24;96(4):397-405. doi: 10.1136/jnnp-2024-334039.</span></p>, belongTo=, tagList=[TagDto(tagId=1953, tagName=脑震荡), TagDto(tagId=3907, tagName=认知功能)], categoryList=[CategoryDto(categoryId=17, categoryName=神经科,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35, categoryName=预防公卫,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83, categoryName=一般报道, tenant=100), CategoryDto(categoryId=20656, categoryName=梅斯医学, tenant=100)], articleKeywordId=1953, articleKeyword=脑震荡, articleKeywordNum=6, guiderKeywordId=0, guiderKeyword=, guiderKeywordNum=6, opened=1, paymentType=1, paymentAmount=0, recommend=0, recommendEndTime=null, sticky=0, stickyEndTime=null, allHits=588, appHits=6, showAppHits=0, pcHits=17, showPcHits=582, likes=0, shares=1, comments=0, approvalStatus=1, publishedTime=Sun Mar 30 18:41:00 CST 2025, publishedTimeString=2025-03-30, pcVisible=1, appVisible=1, editorId=6530007, editor=神经新前沿, waterMark=0, formatted=0, deleted=0, version=3, createdBy=a8fb2299762, createdName=Dr. Apathy, createdTime=Sun Mar 30 12:52:19 CST 2025, updatedBy=92910, updatedName=rayms, updatedTime=Sun Mar 30 21:25:23 CST 2025, ipAttribution=, attachmentFileNameList=[AttachmentFileName(sort=1, fileName=397.full.pdf)], guideDownload=1, surveyId=null, surveyIdStr=null, surveyName=null, pushMsXiaoZhi=true)
397.full.pdf
你可能还想了解: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8414, encodeId=aba4225841491,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654a85168c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脑震荡#</a> <a href='/topic/show?id=254791214ad'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认知功能#</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7,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5168, encryptionId=654a85168c0, topicName=脑震荡), TopicDto(id=91214, encryptionId=254791214ad, topicName=认知功能)],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Mar 30 21:25:23 CST 2025, time=2025-03-30,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Alzheimers & Dementia:脑震荡会让人变傻?——橄榄球运动员脑震荡与长期认知功能的研究

近日,有研究人员评估了退役橄榄球运动员自我报告的脑震荡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脑震荡和认知功能之间没有关联;然而,与年龄的显著交互作用显示,在老年参与者中存在关联。

JNS: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脑震荡症状与抑郁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改善脑震荡症状和睡眠障碍对于降低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尤其是那些恢复力较差的患者患抑郁症的风险很重要。

JOP:5~12岁儿童脑震荡不同损伤机制的特点

5~12岁脑震荡患者中,RRC和非SRRC比SRC更普遍,首先出现在急诊科的情况更常见。非SRRC有更严重的临床特征。

JAMA子刊:5-12岁儿童运动相关与非运动相关脑震荡症状恢复轨迹比较分析

5至12岁儿童在运动相关性与非运动相关性脑震荡后的症状恢复轨迹无显著差异.

BMJ子刊:脑震荡后青少年可能受益于中高强度认知活动

在患有脑震荡的青少年中,更多的中高强度认知活动与症状快速缓解有关,而延迟返校与症状缓解速度较慢有关。

JAMA子刊:急性脑震荡后早期返校竟然能促进症状的恢复!

脑震荡后尽早返校可能会降低症状负担,最终加快康复。

Neurology:脑震荡后有氧运动效果不佳?CO2可能介导了运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在脑震荡后的有氧运动中,动脉二氧化碳反应和症状加重的关系可能是由脑血管对运动相关的二氧化碳增加的敏感性增加所介导的。

JAMA子刊:儿童和青少年脑震荡后中度至高强度体育活动(MVPA)的最佳量

在急性脑震荡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脑震荡后第一周内259分钟的cMVPA和第二周内565分钟的cMVPA与受伤1周和2周后较低的症状负担相关。

JAMA Netw Open:早期身体活动量与儿童脑震荡后症状缓解相关性

在急性脑震荡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受伤后第一周内259分钟的累积MVPA和第二周内565分钟的累积MVPA与受伤后第1周和第2周更低的症状负担相关。

JAMA Netw Open:从急诊到康复,脑震荡与骨科损伤儿童最佳功能恢复的时间线比较

儿童脑震荡后实现多领域最佳功能恢复需至少3个月,且女性恢复速度显著慢于男性。

拓展阅读

JAMA Netw Open:从急诊到康复,脑震荡与骨科损伤儿童最佳功能恢复的时间线比较

儿童脑震荡后实现多领域最佳功能恢复需至少3个月,且女性恢复速度显著慢于男性。

JAMA子刊:5-12岁儿童运动相关与非运动相关脑震荡症状恢复轨迹比较分析

5至12岁儿童在运动相关性与非运动相关性脑震荡后的症状恢复轨迹无显著差异.

JOP:5~12岁儿童脑震荡不同损伤机制的特点

5~12岁脑震荡患者中,RRC和非SRRC比SRC更普遍,首先出现在急诊科的情况更常见。非SRRC有更严重的临床特征。

JAMA Netw Open:早期身体活动量与儿童脑震荡后症状缓解相关性

在急性脑震荡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受伤后第一周内259分钟的累积MVPA和第二周内565分钟的累积MVPA与受伤后第1周和第2周更低的症状负担相关。

JAMA子刊:儿童和青少年脑震荡后中度至高强度体育活动(MVPA)的最佳量

在急性脑震荡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脑震荡后第一周内259分钟的cMVPA和第二周内565分钟的cMVPA与受伤1周和2周后较低的症状负担相关。

BMJ子刊:脑震荡后青少年可能受益于中高强度认知活动

在患有脑震荡的青少年中,更多的中高强度认知活动与症状快速缓解有关,而延迟返校与症状缓解速度较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