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osmet Dermatol:联合激光疗法治疗迟发性皮肤卟啉病皮肤瘢痕的临床观察及人工智能量化疗效评估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CT)是最常见的卟啉病亚型,由尿卟啉原脱羧酶(UROD)缺乏引起。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光敏感、水疱性皮损、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多见于日光暴露部位。该病常合并肝功能异常,尤其是丙型肝炎病
MedSci原创 - 人工智能,激光疗法 - 2025-04-04
痛不欲生的背后:丘脑痛机制与临床
丘脑痛是顽固性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近年其病理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显著,如丘脑 - 边缘系统功能重组、ADCY1 蛋白作用等,还涌现神经调控等新型疗法,未来研究方向明确。
神经科学论坛 - 丘脑痛,ADCY1 - 2025-04-03
应用生活方式医学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的研究进展!
本文系统回顾和总结了生活方式医学与ART结局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入探讨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优化ART的效果,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指导,最终促进ART的成功应用。
生殖医学论坛 - 辅助生殖技术,生活方式医学 - 2025-04-03
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发生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本文旨在系统阐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变化机制及其临床提示意义,为临床医师对该类患者合理化诊治提供诊疗思路参考。
消化界 - 肝硬化,血小板减少症 - 2025-04-02
Nature Medicine:突破性发现:新型脑脊液突触蛋白生物标志物,精准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机制不明,传统生物标志物有局限。研究通过大规模脑脊液蛋白质组学,发现突触蛋白与认知障碍相关,YWHAG:NPTX2 比值可预测认知命运,有临床应用潜力但面临挑战。
生物探索 - 阿尔茨海默病,突触蛋白 - 2025-04-02
空调一开,血液“结冰”!28岁的她手指发紫险截肢,元凶竟是患上这种罕见病!
15 岁张婷因双手和双脚指端异常就医,确诊冷凝集素病(CAD)。介绍 CAD 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及方法,强调治疗注意事项。
MedSci原创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病 - 2025-04-02
失血性休克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时心跳骤停一例
33 岁女性因异位妊娠破裂致失血性休克,术中心跳骤停,经抢救成功。分析其机制,总结麻醉管理要点,强调多学科协作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麻醉MedicalGroup - 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 - 2025-04-02
奇异的透明隔(Septum Pellucidum, SP)
透明隔病变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其胚胎发育受基因调控,病变机制包括先天发育异常、继发性病变及分子机制改变。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赖神经影像和生物标志物,治疗有微创、靶向等方法,未来需跨学科合作。
神经科学论坛 - 神经精神疾病,透明隔 - 2025-04-02
European Radiology:增强MRI在胶质瘤的长期监测中有多大价值?
此前也没有研究探讨过,仅根据这些患者 T2w 上的异常是否可以确定肿瘤进展,而不会导致诊断延迟。
MedSci原创 - 胶质瘤 - 2025-04-02
中国病例:自体脂肪隆鼻后组织坏死
脂肪移植可改善功能与美学,但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血管栓塞是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国医生报告 1 例自体脂肪移植隆鼻致鼻腔微血管堵塞、皮肤坏死病例,采用 “生物 + 物理 + 药物” 综合疗法取得良好效果。
肉毒毒素btxa - 血管栓塞,脂肪移植 - 2025-04-01
《欧洲麻醉与重症监护学会关于成年患者术后谵妄循证共识指南的更新》精粹
更新的 ESAIC 预防 POD 循证共识指南,参考新研究。指出 POD 预防需多学科多模式,不建议常规药物预防,推荐评估风险、多模式非药物干预、神经监测,治疗以非药物为主,特定情况可用药。
古麻今醉网 - 预防,术后谵妄 - 2025-04-01
罗氏制药罗可适®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复发型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症
罗可适®(通用名: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是一种靶向B细胞表面分子CD20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是首个可以帮助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MS)和原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PMS)患者同时获益的药物。
网络 - 多发性硬化症,奥瑞利珠单抗注射液 - 2025-04-01
Eur J Pediatr: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体重指数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
JIA患儿中肥胖与疾病活动度的双向关联:基线肥胖显著增加6个月时疾病活动风险(风险比2.34倍),而有效治疗可改善生长指标(如身高SDS)。
MedSci原创 - 体重指数,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2025-04-01
慢性心衰的诊断流程和心电图检查
慢性心衰诊断需结合症状体征、客观证据综合判断,诊断流程含评估临床可能性、利钠肽检测、超声心动图评估。心电图对心衰诊断、病因提示及治疗决策意义重大,规范诊断可改善患者预后。
心血管时间 -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流程 - 2025-03-31
围观: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治疗慢性疼痛,从症状改善到神经重塑!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可塑性改变致兴奋抑制失衡引起,传统治疗有局限。非侵入性神经调控前沿研究聚焦其与神经可塑性关系,介绍了多种技术机制、临床证据、适应证及未来方向。
疼痛之声 - 神经可塑性,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 2025-03-31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5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