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三):β受体阻滞剂(24年心衰指南)
2025-04-11 心血管时间 心血管时间 发表于重庆
今天我们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跟大家聊聊β受体阻滞剂这个"老朋友"的临床应用经验。
今天我们谈谈心衰的另一个基石药物: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是交感神经通路的核心抑制手段,作为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药物之一,β受体阻滞剂已经有超过30年的应用历史,用得好不仅能减轻症状,还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今天我们根据《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跟大家聊聊β受体阻滞剂这个"老朋友"的临床应用经验。
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机制
β受体阻滞剂通过拮抗交感神经过度活化产生的不良影响,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脏功能。它们能够:
-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
减少心肌纤维化和心室重构
-
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
-
降低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
-
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临床启示: 很多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存在一定误解,认为心脏已经"衰"了,再用降低心率的药物会加重心衰。实际上,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恰恰能逆转心脏重构,提高心功能。心脏不是跑得越快越有力,而是需要"慢下来休养生息"。
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中的基石地位
临床试验已证实HFrEF患者,无论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或在老年、女性和不同种族的HFrEF患者中,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及卡维地洛),均可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住院和猝死风险。多项荟萃分析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HFrEF患者全因死亡风险33%,心血管死亡29%,心脏性猝死31%。
临床启示: β受体阻滞剂应尽早应用,即使患者症状轻微或经其他疗法已获改善,也应坚持使用。"这不是治标的药,而是治本的药,需要坚持长期服用才能看到效果。"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对于既往或目前有症状的慢性HFrEF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卡维地洛择一)降低心衰死亡率和住院率,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Ⅰ,A)。
禁忌证
-
心原性休克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二度及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但未植入心脏起搏器
-
心率<50次/min
-
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临床启示: 实际工作中,许多医生对支气管疾病患者避免使用β受体阻滞剂。然而,研究表明,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在COPD患者中使用是安全的。我的经验是:COPD稳定期患者可选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从极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呼吸状况。
应用方法与用药注意事项
β受体阻滞剂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可能诱发和加重心衰,治疗心衰的生物学效应需持续用药2~3个月才逐渐产生,故起始剂量须小,按照"低起始、慢递增、目标剂量、长期应用"的原则使用。
最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及其剂量如下表所示:

*为方便滴定,初始考虑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剂量稳定后建议更换为表中前3种药物之一
临床启示: 很多医生担心剂量滴定会增加患者不适,实际上,按照"每2-4周剂量加倍"的原则进行滴定是非常安全的。目标心率控制在60次/分钟左右最为理想。同时,告诉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能在短期内出现疲劳感,但2-3周后这种感觉会逐渐改善,不要因此擅自停药。
β受体阻滞剂在HFpEF中的应用
与HFrEF不同,β受体阻滞剂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中的应用仍存在争议。以前认为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率可延长左室充盈时间,提高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然而,最新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的负变时效应可能降低HFpEF患者运动耐量。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
-
卡维地洛对舒张功能异常心衰患者无显著影响
-
奈比洛尔未能改善HFpEF患者的运动耐量
-
卡维地洛总体上未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
最新DELIVER试验显示,在HFpEF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心衰恶化或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无关。对于HFpEF患者而言,β受体阻滞剂仅适用于有特殊适应证的患者(如既往心肌梗死、心绞痛或房颤)。
临床启示: 近年研究发现,与舒张功能障碍不同,变时性功能不全可能是HFpEF患者运动能力受限的更重要原因,尤其是窦性心律患者。这解释了为何β受体阻滞剂对大多数HFpEF患者可能无益甚至有害,而对房颤合并HFpEF患者却有益处。
心衰患者特殊情况下的处理
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处理
在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期,一般情况下尽可能继续维持使用β受体阻滞剂;心动过缓(50~60次/min)和血压偏低(收缩压85~90 mmHg)的患者可减少剂量;严重心动过缓(<50次/min)、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5 mmHg)和休克患者应停用,但在出院前应再次启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不良反应处理
-
心衰恶化:当液体潴留加重时,先增加利尿剂剂量,如无效或病情严重,β受体阻滞剂应减量。
-
心动过缓和房室阻滞:心率<50次/min,或出现二度及以上房室阻滞时,应减量或停药。
-
低血压:一般出现于首剂或加量的24~48h内。若伴有低灌注症状,β受体阻滞剂应减量或停用,并重新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
临床启示: 急性心衰期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的难点。我的经验是即使在急性失代偿期,大多数情况下也可以维持β受体阻滞剂,但可以适当减量。如必须停用,也要记得在病情稳定后尽快重启,避免影响长期预后。
在不同心衰分型中的应用
2024年心衰指南对心衰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
-
HFrEF(LVEF≤40%):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线药物,与ARNI/ACEI/ARB、MRA及SGLT2i并列,构成治疗HFrEF的"新四联"。
-
HFmrEF(LVEF 41%~49%):对于有症状的HFmrEF患者,尤其是窦性心律患者,应考虑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风险(Ⅱb,B)。
-
HFimpEF(既往LVEF≤40%,治疗后LVEF>40%并较基线增加≥10%):这类患者也应继续使用β受体阻滞剂,因为LVEF改善并不意味着心肌完全恢复或左心室功能正常化(Ⅰ,B)。
-
HFpEF(LVEF≥50%):指南不推荐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适应证。
心衰合并症的管理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合并其他疾病时也有重要作用:
-
高血压合并心衰:优先采用心衰的GDMT,包括β受体阻滞剂,目标血压<130/80 mmHg。
-
房颤合并心衰: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药物控制心室率。HFrEF患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或胺碘酮,禁用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HFmrEF或HFpEF患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地高辛或胺碘酮。
-
冠心病合并心衰:β受体阻滞剂是首选治疗药物(Ⅰ,A),HFrEF合并CCS患者,β受体阻滞剂联合曲美他嗪(Ⅱb,B)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左心室功能和运动耐量。
不同β受体阻滞剂的疗效比较
最近一项纳入26项研究的汇总分析评估了比索洛尔、美托洛尔、卡维地洛和奈比洛尔治疗慢性心衰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比索洛尔在改善慢性心衰预后方面有优势:
-
与卡维地洛相比,比索洛尔显著降低CHF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增加左心射血分数
-
比索洛尔较琥珀酸美托洛尔显著降低心衰再住院率
-
比索洛尔与琥珀酸美托洛尔在降低全因死亡率方面相似

临床启示: 在选择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考虑合并症和个体化因素。比索洛尔β1选择性高,对COPD患者更安全;卡维地洛具有α阻滞作用,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有额外优势;琥珀酸美托洛尔是缓释剂型,每日一次给药更方便。
总结
在"新四联"时代,β受体阻滞剂仍然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贯穿于心衰的全病程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应按照"低起始、慢递增、目标剂量、长期应用"的原则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值得注意的是,虽然β受体阻滞剂对HFrEF患者获益明确,但对HFpEF患者应谨慎使用,仅适用于那些有特殊适应证的HFpEF患者。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β受体阻滞剂# #慢性心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