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中国学者发布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与颈动脉斑块相关

2025-01-2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发表于陕西省

MHR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相关,对MHR进行评估和管理有助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颈动脉斑块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与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增加有关。最近在中国31个省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近四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IMT)或颈动脉斑块增加。大量患有颈动脉斑块或颈动脉狭窄的个体可能预示着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巨大负担,并且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炎症和脂质积累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和进展的基础复合炎症指标,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是一种基于传统外周血细胞计数的新指标,被认为是低度代谢性炎症的表征。最近的研究表明,MHR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一种新的炎症生物标志物,颈动脉斑块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发现MHR可能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关,然而,这些研究的数据有限,而且大多是横断面的,因此,很难进行因果推断。

近日,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纳入了2014-2022年期间大连市健康管理队列中5260名年龄在18岁以上的参与者。根据基线时MHR的四分位数将受试者分为4组。研究人员使用多变量校正Cox回归模型计算MHR相关的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

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6.14岁,58.8%(n=3093)的参与者为男性。759名(14.4%)参与者出现了新发颈动脉斑块。在9725人次每年的随访期间,MHR处于第4个四分位数组相比于MHR处于第1个四分位数组明显更高(56.9 vs 101.5/1000人次每年;log-rank P<0.001)。与MHR处于第1个四分位数组的相比,MHR处于第4个四分位数组的个体有最高的颈动脉斑块风险(风险比为1.389[95%CI为1.059-1.823])和10年心血管风险(中国-PAR项目评分:比值比为1.975[95%CI为1441-2.708];比值比为6.015[95%CI为1.949-18.564](P<0.001)。同时,在多重敏感性分析中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

由此可见,MHR升高与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相关,对MHR进行评估和管理有助于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早期发现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原始出处:

Shuang Liu,et al.Monocyte to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Ratio Is Associated With Carotid Plaqu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HA.2025.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24.037210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49675, encodeId=5cda22496e576,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c6ba1005490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颈动脉斑块#</a> <a href='/topic/show?id=5c93123e173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23717, encryptionId=5c93123e1730, topicName=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TopicDto(id=100549, encryptionId=c6ba1005490e, topicName=颈动脉斑块)],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Sun Jan 26 12:25:46 CST 2025, time=2025-01-26, status=1, ipAttribution=陕西省)]

相关资讯

千万级中国人体检大数据解读:揭示全国颈动脉斑块的地域差异与人群风险

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表现,可以作为观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大量研究已经证实,颈动脉斑块与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关于颈动脉斑块,这些知识点必须掌握

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壁内发生脂肪聚集,聚集的脂肪逐渐增多,同时合并有含钙类物质的沉积,导致颈动脉血管局部增厚、变硬,最终导致血管内产生了外观呈现黄色,内部像粥一样的斑块。

Radiology:T1、T2和T2*mapping序列在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

通过直接评估内在的定量值(T1、T2和T2*),这些方法可用于区分斑块成分,由于其独立于周围组织的信号强度,因此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

好文推荐 | 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特征构建缺血性卒中患者预测模型的研究

本研究基于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相关特征建立预测模型,旨在为IS患者个体化诊疗提供依据。

Nature年度回顾 之 触目惊心:一半受试者的颈动脉斑块中发现微塑料;死亡/心脑血管病风险增加4.5倍

通过前瞻性观察研究来评估MNPs在人体动脉斑块中的存在及其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联。

European Radiology:超声波深度学习模型在诊断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

深度学习在医学图像分析中表现出与放射科专家相当的性能,表明深度学习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可以提供类似于放射科专家的即时反馈和指导,可帮助提高初级放射科医生的颈动脉斑块检测性能。

SVN: 前瞻性多中心队列中颅外颈动脉“自由浮动”血栓的病因分析

大多数有症状的颈动脉FFT可能是由局部斑块破裂引起的,其中一半以上与中度至重度颈动脉狭窄有关,需要进行血管重建。

Acad radio:超微血管成像和超声造影在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评估中的价值 

超级微血管成像(SMI)和增强超声成像(CEUS)可以更好地评估血管新生情况。SM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能够以一种高效的方式观察组织微血管中的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