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cli-subapp

重症医学科应用血管加压素的几个关键问题

2025-04-08 重症医学 重症医学

血管加压素是九肽激素,在感染性休克、心脏术后血管麻痹等有应用价值。其应用需把握适应证窗口,结合多模态监测,未来研究聚焦精准给药等方向,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一、药理学特性

  1. 分子基础

    • 九肽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

    • 基因定位:20号染色体p13

    • 半衰期:10分钟

  2. 释放调控

    • 渗透压↑(+1%触发)

    • 血容量↓(>5%触发)

    • 血压↓(>10%触发)

    • 其他刺激源:应激/疼痛/IL-1等

  3. 受体作用

    • V1a:血管收缩(PLC-Ca²⁺通路)

    • V2:抗利尿(cAMP-AQP2通路)

    • V1b:ACTH释放

二、临床应用证据

(一)感染性休克

  1. 适应症标准

    • 去甲肾上腺素剂量≥0.25 mcg/kg/min

    • MAP持续<65 mmHg

  2. 关键试验

    • VASST:低剂量(0.01-0.03 IU/min)可减少NE用量,轻度休克组死亡率↓(26.5% vs 35.7%)

    • VANISH:降低RRT需求(RR 0.71)

    • SSC 2021推荐:弱推荐(证据质量中等)

  3. 剂量策略

    • 起始:0.01 IU/min

    • 最大:0.06 IU/min(VANISH)

    • 联合氢化可的松(50mg q6h)增效

(二)心脏术后血管麻痹

  1. VANCS试验亮点

    • 主要终点↓(32.2% vs 49%)

    • AKI风险↓74%(OR 0.26)

    • 房颤发生率↓63%(OR 0.37)

  2. 监测重点

    • 肺动脉高压时优先选择(肺血管舒张)

    • 需警惕右心功能不全

(三)心肺复苏

  1. 医院内CPR方案

    • 肾上腺素后追加:加压素20U+甲泼尼龙40mg

    • ROSC率↑但远期神经预后无差异

  2. 指南现状

    • ERC 2021未推荐

    • 需更大样本RCT验证

三、血流动力学管理框架

(四阶段监测策略)

阶段

监测目标

核心工具

抢救期

组织灌注评估

CRT、乳酸、床旁超声

优化期

前/后负荷调节

TPTD、PAC、SVV/PPV

稳定期

容量过负荷识别

EVLW、门静脉血流超声

降阶期

升压药撤除预测

PPV/SVV比值、copeptin监测

四、安全警戒要点

  1. 剂量相关风险

    • 安全窗:0.01-0.04 IU/min

    • 危险阈值:>0.05 IU/min(心输出量↓30%)

  2. 高危人群管理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指端/舌部灌注监测

    • 肥胖患者:按调整体重给药

    • 老年患者:连续乳酸监测

五、停药策略优化

  1. 撤药顺序证据

    • 先撤NE组低血压风险↑5.9倍

    • 推荐路径:NE→加压素阶梯减量

  2. 生物标志物辅助

    • Copeptin<15 pmol/L提示可安全撤药

    • 撤药后需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24h

六、未来研究方向

  1. 精准给药模型

    • 基于瘦体重的剂量计算

    • 人工智能驱动的实时剂量调节

  2. 新型联合方案

    • 血管加压素+血管紧张素II

    • 联合线粒体功能调节剂

  3. 预后评估体系

    • 微循环灌注参数指导治疗

    • 多模态神经监测评估脑灌注

总结:血管加压素作为儿茶酚胺的补充/替代药物,在特定休克类型中展现出独特的治疗优势。其临床应用需严格把握适应证窗口(0.01-0.04 IU/min),结合多模态监测实现精准调控。优先撤除去甲肾上腺素的策略可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但需更多前瞻性研究验证长期获益。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59494, encodeId=5de5225949422,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b8c8895e4e4'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管加压素#</a> <a href='/topic/show?id=3704891621c'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血流动力学#</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1,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89162, encryptionId=3704891621c, topicName=血流动力学), TopicDto(id=89574, encryptionId=b8c8895e4e4, topicName=血管加压素)],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pr 07 19:04:46 CST 2025, time=2025-04-07, status=1, ipAttribution=)]

相关资讯

Intensive Care Med:血管加压素治疗休克——高vs低血压目标对结局有何影响?

2018年1月,加拿大、德国和法国科学家在《Intensive Care Med》发表了血管加压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和血管扩张性休克的高vs低血压目标的汇总分析。

Intens Care Med:血管加压素治疗脓毒症和血管扩张性休克时不同血压目标值的比较分析!

由此可见,更高的目标血压可能会增加采用加压素治疗超过6小时患者的死亡率。在任何亚组中,较低的血压目标与患者重要的不良事件无关,包括慢性高血压患者。

脓毒症休克中的血管加压素: 我们所知道的,下一步该去哪里?

去甲肾上腺素是分布性休克患者最常用的血管升压药。然而,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医院约有17.2%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使用血管加压素,通常联合儿茶酚胺类。在纳入来自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沙特阿拉伯和丹麦的患者的ADRENAL试验中,有相似的使用水平,约有16.8%的患者,在基线水平时使用了血管加压素。另一方面,在APROCCHSS一项欧洲试验中,仅有0.08%的患者,在基线水平时接受了血管加压素。这种多变

Cureus:报告1例突然停用血管加压素后引起的一过性中枢性尿崩症

该病例揭示了在停止血管加压素输注后发生一过性中枢性尿崩症。该病例证实了在接受长期血管加压素输注的患者中主动监测尿量、钠水平和尿渗透压的重要性,以预防突然停止该常规治疗后的CDI。

Critical Care Medicine :脓毒性休克启用血管加压素时儿茶酚胺 剂量、乳酸水平和休克持续时间与病死 率的关系

在接受血管加压素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加压素启用时较高的去甲肾上腺素等效剂量和较高的乳酸水平与较高的住院病死率相关。

2019 CCCS临床实践指南:血管加压素和加压素类似物在分布性休克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2019年12月,加拿大重症监护学会(CCCS)发布了血管加压素和加压素类似物在分布性休克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指南。成人分布性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经常包括儿茶酚胺类血管收缩类药物的应用。目前尚不清楚在儿茶酚胺类药物治疗中添加血管加压素或加压素类似物是否对分布性休克患者的管理有益。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血管加压素和加压素类似物在分布性休克危重患者中的提供指导建议。

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对兔全脑缺血再灌注时脑微循环的影响

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在基线时不影响软脑膜小动脉。再灌注期间,肾上腺素可能对抗脑血管收缩。

Critical Care Medicine:低剂量与高剂量的血管加压素在血管 扩张性低血压中的治疗:一项荟萃分 析的系统综述

在血管扩张性低血压患者开始使用血管加压素,三个随机试验的中等确定性证据表明, 较低的血管加压素暴露可能降低死亡率。

失血性休克时的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关注肾脏血流动力学

本文综述了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在失血性休克期间对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目前认识。

加压素和呼吸:抗利尿激素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血管加压素 (AVP) 是一种关键的神经激素,参与调节身体功能。由于其在肾脏中的尿液浓缩作用,它通常被称为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作为一种血源性神经激素和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递质影响通气。